新浪新闻 国内

这就是小学生用的学习APP?教育部门扫黄办已出手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原标题:辣眼!这就是小学生用的学习APP?教育部门、扫黄办已出手

刚打开学习APP想要做作业,先跳出抽取大奖或者游戏赚取现金的页面;

在阅读板块中,赫然出现“学姐知道如何控制住自己不喜欢异性”“父母用什么方法阻止你早恋”等两性话题……

随着线上答题、线上教育的兴起,各种教育类APP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手机里的必备应用。本来家长们担心的是有了这些App,孩子写作业直接拿手机查答案,不认真思考。结果部分App内却出现了和学习毫不相关的内容,例如游戏、追星、打赏甚至涉黄。

比达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1.22亿人,预计2018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可达1.42亿人。艾媒咨询则分析,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2018年将突破3000亿元关口,达到3480亿元。这个庞大的市场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游戏打赏与人民币挂钩

根据央视报道,近期,深圳、北京、重庆的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在老师推荐的第三方学习类APP“一起小学学生”存在利用网络社交、虚拟货币,诱导学生之间进行游戏分值、电子宠物的比较和排名,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还造成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

为更进一步了解该类APP的功能和内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分别下载了“一起小学学生”、“互动作业”、“作业帮”、“猿题库”、“答疑君”等多款标注“学习教育”的手机APP。

记者注册成功以后发现,多款教育类APP存在抽奖、赚取金币、游戏打赏等功能。比如记者刚打开“作业帮”,手机屏幕立刻跳出“奖从天而降,填写学校即可抽取千元大奖”的页面。同样,记者尝试在“作业帮”选课时,手机屏幕又突然跳出“嗨学一课,瓜分1000万购课津贴”的页面。

此外,记者在“互动作业”APP当中还发现了“游戏大厅”,包含“全民打飞机”、“全民打星球”、“欢乐叠叠高”等6款游戏,并且在页面上方标注“我的战斗值”,所谓的“战斗值”可以直接兑换以人民币计价的红包。

而在该APP的金币商城中,则能够以金币+人民币的形式购买商品。例如满天星干花贺卡的售价为180金币+3元;小清新可爱文具袋的售价为140金币+6元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习类APP当中存在游戏功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就越短,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适当调节。

“但我想强调的是,游戏只能起到调节的作用,不能让孩子沉迷其中。把游戏结果与金币、红包等建立关系是非常不可取的,容易导致学生互相攀比、游戏成瘾。”储朝晖说。

而在实际体验中,记者大约花了20分钟在“互动作业”APP中通过种菜、游戏等方式就拿到了0.86元红包。根据规则,红包满12元,则可以直接提现到个人支付宝。

部分阅读内容涉两性话题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一款名为“互动作业”的APP还涉嫌向未成年人提供大量涉及性暗示、性诱惑的游戏通道。

记者通过实际体验后并没有发现类似性暗示的游戏,但在部分APP的阅读板块,确实存在涉嫌性暗示的敏感词汇。

在一款“答疑君”APP当中,记者以小学1年级的身份注册了账号,在登录之后,除了选择课程、预约辅导之外,还有一个具有评论功能的阅读板块,该板块当中涉及的话题大多与成人有关。比如“学姐知道如何控制住自己不喜欢异性”;“父母用过什么方法阻止你早恋”等话题。而在第二篇文章内容当中,甚至涉及部分敏感词汇。

此外,记者还发现,“答疑君”、“互动作业”等类似APP均具有互动交流或者留言功能,某些文章后的留言板中,同样存在与未成年人年龄不符的话题。甚至某些留言区还亮出QQ号或者微信号,引导注册用户通过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的现象。

储朝晖对记者表示,当前在手机APP领域,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包括如何界定APP的分类、哪些APP可以被未成年人或者学生下载等,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政策参照。

对于部分教育类APP中出现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储朝晖建议,可以发挥国内协会的力量,对互联网产品或相关APP进行分类和监督。“依靠政府力量推动政策的落实往往需要较长的论证周期,把协会或者社会团体的力量调动起来,往往更加直接和高效。”

套餐收费现象普遍

据悉,针对教育类APP存在的乱象,北京市教委已经下发通知,对全市学习类APP展开调查,要求详细了解每位在校生使用第三方学习类APP的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所用APP的名称、使用学科、主要用途和收费情况。此外,对APP的使用是家长要求还是教师或者学校要求,以及使用时长等方面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此案也正在进行收集取证。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育类APP首页推送的内容和学习并无直接关系。以“作业帮”为例,点开相应的课程,映入眼帘的并非课程内容,而是各种暑期辅导班、精品辅导班、1对1辅导等多项链接。

记者随机点入1对1辅导套餐的链接,页面显示开通学科套餐的价格从9.9元~1759元不等。通过微信、支付宝、QQ钱包等多种方式均可完成付款。

同样,在“答疑君”APP当中,尽管首页整齐排列着各门学科的链接,但点进去之后仍然是各类试听课、辅导班、学习材料等付费内容。

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李明(化名),他的孩子今年刚刚上一年级,在谈到孩子用手机APP学习的问题时向记者表达出无奈。“这些APP当中包含太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有时候我们甚至怀疑,这究竟是一个学生搜题的APP,还是一个娱乐游戏、聊天购物的中心?”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教育类APP不仅数量迅速增长,行业环境也并不理想。

据央广网报道,市场机构对400家主要在线教育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70%的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10%的公司能够持平,能够盈利的仅占5%,还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其中,优质资源缺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生存危机之下,部分教育类APP只能靠违规打“擦边球”牟利。

行业竞争环境恶化、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逐渐突出。储朝晖认为,对于这类事件不能总是事后处理、事后堵漏。而应该由被动变为主动,尽早加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政策制定和研究。

记者 | 张怀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