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强力转型——赤城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实践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注

原标题: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强力转型——赤城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实践


□记者 郑世繁 通讯员 王满龙

行进在与北京市一山之隔的河北西北部赤城县,人们不由地欣赏起这里的宁静:山绿了,路平了;水清了,鸟多了;昔日山间的大小道路,重型车少了,扬尘没了……这一切得益于赤城不拼资源抓生态,在推进绿色立县、低碳兴县的可持续发展上发力,由矿业大县向生态大县强力转型,以此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探索出了一条从“地下”到“地上”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树荫之下也有商机

35岁的张海明是雕鄂镇张四沟村的青年人,过去因没有承包地,成家后便外出打工,十多年的打拼,也没挣上一桶金,家中的老人更是照顾不上。可从去年以来,他就守在村里,年收入还不少。

10月10日,记者见到张海明时,他正骑着摩托车从外村回来,便把记者带到他家的院子里,拿出了他今年捡回来的宝贝——野生松蘑菇说:“你别看这一串,至少能卖上三四百元,今年我从8月20日到今天,采蘑菇就挣了2万多元,现采现卖,最多的一天卖出1000元。加上春季采中药材、夏季采野山桃,榛子、山杏,6个来月我就收入5万元,既不用投资,就一辆旧摩托,家里每天还能照顾到,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张四沟村,像张海明这样守在村里的不少,他们正以村集体为核心,把松散的蘑菇小产业聚拢做大。眼下,正和村党支部书记崔永富积极跑办蘑菇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敲定网店等事宜。

昔日的张四沟村可是全县有名的穷村,全村179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而其贫困的原因是地处山区,无水浇地,靠天吃饭。

“我们现在靠地吃饭、靠勤劳吃饭,更靠党的好政策吃饭!”在满目绿野的张四沟村村南丛林里,记者遇到了正在检查森林防火工作的雕鄂镇党委书记郭富贵。他介绍,雕鄂镇是农业大镇,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30个行政村中,有16个是贫困村、山区村,全镇耕地只有4.5万亩,且多是坡梁地,广种薄收,从去年开始,全镇响应县里的号召,植了2763亩,今年又植了6665亩,能植树的地方都植上了树;为保护好林区,全镇严格把关,在用好去年划拨的121万公益林补助资金搞好林地管护和禁牧外,从今年1月1日起,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雇用了护林员,实现了全镇贫困户全覆盖,每人每年收入3600元,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全镇现已有林地面积24.5万亩,草地12万亩,退耕还林地1.5万亩,而良好的生态也为更多的村民带来了红利,仅张四沟村采蘑菇一项,全村能上山的都参与了,今年仅这一项村民收入就增加了50多万元。

从9棵树到3000亩林

把树植到哪儿?

植到不可能植树的地方,植到见缝插针的地方,又要确保高成活率。

这个不可能,说的炮梁乡韩庄村九棵树的地段。据老人们回忆,在上世纪初,九棵树是留给这一带村民的唯一记忆,尽管全乡从七十年代开始村村植树,但因缺水等立地条件限制,长草不长树,森林覆盖率是全县最低的。

当地人传说,炮梁,就是在梁上放炮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磁铁、石墨等矿藏,2008年以前,露天采矿的“搬山运动”造就了27家黑色经济体,全乡17个村中,有8个村的村民在矿山打工,还辐射周边村和邻近的县区,年纳税最高峰在3亿多,带动劳动力近8000人,比全乡人口还要多。

从2008年开始,赤城县先后关掉了该乡境内的19家企业,并从2014年开始按照国土、环保的最高标准实施深度治理,还裸山于土,让绿植于土上。

今年该乡和张家口通泰绿化建设集团合作,在九棵树地段开展科技攻关,创造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的奇迹,成功地种植了2000亩高标准生态林区和1000亩苹果、海棠、榛子等特色经济林区,实现了高寒矿区高标准造林的历史性突破。

炮梁乡党委书记王东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炮梁这一炮打响后,我们将借力延崇高速穿越全境、乡政府到太子城半小时车程内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山上有生态林,山下有经济林、林下有经济链”的生态链,并发展生态游,以此更好地服务奥运。眼下,为保护好这一成果,我们在全乡村村安置护林员、保洁员、巡河员、调解员等,决不让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再发生。

目前,炮梁乡还有8家矿山企业生产,去年全县财政收入的近五分之一来自这些企业。

记者来到年生产能力80万吨、赤城县规模最大的铁矿生产企业——鑫宇磁铁矿采选有限公司,据主管环保的苏博介绍,近4年来,企业拿出利润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先后投资3300万元,分期分批对尾矿库、车间生产循环用水、破碎和干磨干选车间、球磨机实施了技改,从源头解决污染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并对原料场进行棚化改造,在采料口等粉尘点安装水喷淋装置、挡风抑尘墙,矿区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实现了节能降耗、科学采矿、防治结合、和谐发展的目标。与此同时,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共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矿山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完成生态恢复面积2000多亩,种植各类苗木15万株,播种草籽6000多斤,在矿区及周边道路沿线上,栽植杨树、白蜡树、蒙古栎、五角枫、金银木、丁香等,相互搭配、四季常绿。

八山一水一分田

释放生态红利

赤城县本是张家口市绿化大县,多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生态涵养林、京冀水源林、21世纪水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到2017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7.57%,林草覆盖率达83.11%,而2018年,全县又高标准地实施了50万亩造林绿化任务。

赤城县委书记郭新耀对记者说:“赤城为在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壮士断腕,先后砍掉70多个可能造成污染的经济合作项目,关停、压缩了59家污染性企业;全面禁牧,牛羊养殖数量锐减70%以上;全县3.2万亩水稻全部改种旱田,年节水2000多万方……矿少了,羊少了,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短期内出现“断崖式”下降,但生态水平却得到大幅提升,红、白、黑三条河流入京水源均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去年全县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92天以上,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始终处于北京周边最优水平。

良好的生态成了未来赤城的摇钱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赤城已开始释放最大生态红利,海陀小镇、燕阳集团体育度假小镇、黑龙山文化生态旅游等项目落地,供京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7.7万亩。

与北京合作更密切了,一大拨教育、医疗、康养合作项目接踵而至,仅今年,就与海淀区共同推进对口帮扶项目10个,争取帮扶资金1.34亿元;通过海淀区成功对接和引进光翌量子科技产业基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产品、中关村翠谷科技园等高新产业项目13个;成功对接北京首都食品集团,在赤城建设进京净菜加工物流园区,六必居酱菜、龙六米醋文化主题公园等6个产业项目;与北京科委签约9个京冀“科技扶贫”协作帮扶项目协议;国内第一个县级生态文化智库——中国赤城生态文化研究院的成立,将为赤城做足“转型、承接、生态”三篇文章注入新动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