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华:在学炒宫保鸡丁中理解中国
原标题:默克尔访华:在学炒宫保鸡丁中理解中国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国际形势越复杂、不确定性越多
越需要负责任的国家
尤其是政府领导人
发出更多确定的合作信号
默克尔访华:在学炒宫保鸡丁中理解中国
文/徐方清
本文首发于总第853期《中国新闻周刊》
默克尔又来中国了!
自出任德国总理这13年来,默克尔访华11次。除了最初两年因其在对华关系上持强硬态度导致中德关系陷入僵局之外,访问中国几乎是默克尔一年一次的例行工作。去不同的城市,买豆瓣酱、学炒宫保鸡丁……很多中国民众都对这些记忆深刻,甚至有些淡忘了她这么多年来其实也是经常“敲打”中国的西方领导人。
从5月24日开始的两天行程里,默克尔此番访华将深圳作为又一个新的访问目的地。她自己在访问前说,深圳是“一座充满动力的城市”,开启了中国经济开放的进程。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默克尔这样的行程安排很难说没有特别的用意。
默克尔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合适有效地面对和理解中国的方式。2005年,在出任总理之初,她一度尝试用“价值观”主导对华交往。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德关系遭遇一段“冷却时间”。
但默克尔之所以驰骋德国和欧洲政坛这些年,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她身上有着传统的德国基因,或者说她找到了与德国政治基因保持契合的方式。她很快将这种务实、有韧劲并有弹性的德国传统基因嫁接到处理对华关系上,改用通过接触寻求改变。
二战后,曾经因为大国野心而让整个欧洲付出过惨痛代价的德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一直保持着务实、低调的风格,着力通过经济和贸易行为来推动合作与发展,而没有以“救世主”的姿态去过多干预外部政治。这让德国背负了“贸易国家”的争议声名,但包括默克尔在内的德国领导人没有过多怀疑他们确立的外交风格。
在默克尔处理对华关系的方式回归这种基调后,中德关系尤其是中德经济合作,成为欧债危机笼罩中的世界的亮色。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中德贸易总额约为1700亿欧元,再创新高,中国也超过美国和法国首次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全球第六大贸易伙伴。
但中德间的“默契性”并没有仅限于两国的经济合作层面,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朝鲜核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等等两国甚至是中欧都非常关切的全球议题上,中德之间也经常能够进行协调和相互呼应。
默克尔一贯认为,强大的德国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欧洲。政治经验成熟起来后,她也渐渐被看成是欧洲代言人。在她执掌德国并扩大在欧洲影响力的这些年,中欧关系的发展总体上与中德关系同步。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中德关系对于中欧关系起到了引领作用,而默克尔对于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每年来中国一次很好,而且很对,因为这里的变化很快。”2015年,默克尔在第八次访华结束时曾这样总结道。中国的变化很快,理解中国也要跟得上这种变化。与此同时,世界的变化也很快,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今天,中德之间、中欧之间乃至所有存在认识分歧和文化差异的国家之间,增进交流和理解、加强协调和呼应就显得分外重要。国际形势越复杂、不确定性越多,越需要负责任的国家尤其是政府领导人发出更多确定的合作信号。
此次访华前,一向低调的默克尔一反常态,亲自拍摄视频介绍整个访问的行程。视频的主题是用大号字体出现在屏幕上的七个字:与中国紧密合作。这意味着,刚刚开始第四个任期的默克尔今后还会是中国的常客。而我们也不妨说一声:欢迎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