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这项倡议 正成为亚洲"老大"与"老二"携手的新机遇

环球网

关注

原标题:这项倡议,正成为亚洲“老大”与“老二”携手的新机遇

编者按

中日关系自去年春天以来出现转暖趋势,随着高层交往的恢复,有望持续稳定加速。本文作者丁刚(《环球时报》高级顾问、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近日参加了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环球网协办的中日智库媒体高端讨论会。

两年前,丁刚老师曾在本网发表过五篇访日手记,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今天的中日关系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约请丁刚老师再次为环球网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中日关系,什么样的“小阳春”?》

以下为该系列文章第四篇,题目为“一带一路”,亚洲“老大”与“老二”携手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这次中日智库媒体高端对话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从讨论中中日双方参会者的表述看,显然已经超越了日本要不要参与“一带一路”的阶段,而是开始探讨中日企业可以什么样的方式或在什么项目上进行合作。这让笔者很自然地想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

今天的欧盟就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煤钢共同体起步的。这一建议在1950年由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并得到了德国的积极响应。法国前总理罗卡尔如此描述欧洲一体化创建者们最初的追求,“他们不是为了寻求友谊,他们只是为了制止战争。”

经济合作是当时有可能拉近法德的唯一可行方式,煤钢共同体的起步为两国之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建立了一个机制,也为一个统一的区域合作框架奠定了基础,最终消除了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在我们的讨论中,有与会者表示,期待中日之间也能逐步建立类似的正常国家关系。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认为,中日关系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蜜月期,已经不再可能。但他期待的是“有问题也不妨碍交流”,特别是高层交往不要中断。

双方都意识到,这并非意味着要刻意回避矛盾和摩擦,而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设立一些机制,管控分歧。即使有问题,也可以保持正常的各个层面的来往。要做到这一点,欧洲的经验是,先从经济合作开始。

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中的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今天的中日经济,已经深度交融。日本媒体几年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在将所有“中国制造”产品从家中移除后,发现几乎已成“一无所有”。这样的调查如果“挪”到中国,很多中国家庭在去除“日本制造”的元素之后,可能也会面临“难以运转”的麻烦。几乎所有的手机、家电和汽车都离不开日本的元器件。

2017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20.5%,达到近15万亿日元。其中,制造智能手机用的液晶器件、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增长最快。日本对华投资也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两国去年的贸易额达到了3029亿美元。

恰如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所说:“利益的高度融合成为中日双边关系压舱石。”

当然,这只反应了双边经济的融和程度,更重要的是中日经济的融和对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我们现在很难说一部iPhone有多少零部件是在中国或日本制造的。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类似的产品都是中日合作生产并出口到第三方市场的。双方在产业链中分享了利润,并将这一链条延伸到其他国家。这种合作的形式以及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日经济也存在竞争,尤其是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竞争的特点越来越显著。双方出现了不少分歧。

此次对话会之前,中日两国政府在时隔八年之后,于4月16日重启“中日高级别经济对话”。日方在会上对中方重提“保护知识产权”和“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样的分歧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合作,但对于已经如此深度融和的中日经济来说,出现类似问题也是正常的,可以通过更密切的磋商来解决。

在竞争中合作是未来中日经济关系的主要形态。

竞争使技术进步,合作则使我们能够共存。“一带一路”就是要打造一个合作的平台,让更多的利益相关方通过合作取得发展。合作对中日这两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合作不仅将关系到我们自身的生存,也关系到更多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日方之所以会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出现变化,一个原因是中国因实力提升超过日本成为亚洲“老大”,并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来推动“一带一路”;另一个原因是日方看到了这个倡议在东南亚和亚洲很多地区正在产生积极效应,而这些地区也一直是日本企业投资的目的地。

日本外务省的“二把手”、政务官堀井严在与代表团交谈时表示,“日本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大国,给地区各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表示敬意。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日本、有利于亚洲地区,也有利于全世界。中国的发展给地区各个国家带来了自己的发展。”

堀井严当然没有忘记表述日本官方的基本立场:“我们应该推动双赢的经济关系发展,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动公平、公正的交易,所以日本可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道发展。”但是,他又补充说,日本在亚洲很多地方看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已经产生了良好反应。

日本《每日新闻》不久前在一篇评论说,在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之下,中国正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为背景,吸引多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并努力构建中国主导的经济圈。最近日本表现出的合作姿态说明,这一倡议的影响力已经到了不能无视的程度。

以往,中日之间在很多涉及第三方的项目中都展开过竞争,有时甚至竞争到对方无法赢利或极少赢利的地步。采取这种形式拿到的项目往往也会在进行过程中出问题,最终对第三方也不利。“一带一路”提供的是三方获益的可能。

多年来,中日两国企业在推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中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各有特长,也形成了各自的对外投资的机制。现在关键是怎么让双方企业尽量少用或不用这些经验去和对方拼争,而是相互借鉴合作,形成一种利益共享的机制。

“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宏大的,但中日企业可以先从一些具体项目,甚至一些小项目做起,通过在第三方项目上的合作积累经验,建立合作的信心。

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举足轻重。亚洲的安全、政治结构也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发生变化。但是,相对于欧洲,亚洲的一体化仍然缺少以大国合作形成的中坚力量。根本改变亚洲的合作形态,改变亚洲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的未来结构中的地位,增进亚洲在全球和平进程中的作用,需要中日合作。

目前,中日关系已经迎来了良性发展的机遇期。日本经济界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呼声很高,中方也表现出了愿意合作的积极姿态,关键是双方要抓紧时机迈出合作的第一步。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在《亚洲人会思考吗?》一书中说得好,亚洲人需要询问自己几个严肃的问题:他们如何丧失了一个千年?他们还会失去下一个千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