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怀念钟扬,也向他家中这颗特殊的“种子”致敬

学习大国

关注

摘要:钟扬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钟扬父母的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这种正直的家风,也是孕育了钟扬精神的一颗特殊“种子”。

 

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可谓实至名归。一段时间以来,钟扬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钟扬事迹,感人至深。他淡泊名利,33岁已是一名副局级干部,却放弃所有职级待遇来到复旦大学做一名普通教授;他援藏16年,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他帮助西藏大学建设生态学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他培养学生不辞辛劳,任教17年,培养上百位研究生和博士后;他还致力于做科普,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中小学开科普课,为中小学生进行科普志愿活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学习钟扬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钟扬长期沐浴在正直的家风中。某种意义上,这种家风,也是孕育了钟扬精神的一颗特殊“种子”。

 

钟扬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钟扬父母的廉洁奉公、严于律己。钟扬父亲曾担任湖北省黄冈地区招办副主任,他并没有因儿子从小聪慧,努力奋进,提前参加普通高考,而是依规行事,在同等条件下,让贫困生提前参加高考,无论钟扬如何要求,钟扬父亲因主管招生,坚决不同意给儿子有这个机会。作为父亲,留给孩子的是父亲挚爱的事业,为事业秉公办事的精神。

 

钟扬母亲的敬业精神也令人惊讶,她竟然在钟扬诞生前一个小时,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在钟家,做事精益求精,事必躬亲的优良家风仍然传承和延续。钟扬小时候,虽不理解为什么父母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他却耳濡目染,从父母那里深深感受到家风的正直,教师的神圣。等钟扬自己成了老师,他跟当年的父母一样。

 

钟扬老父亲对治丧小组提出了家属唯一的“要求”:“希望在悼词里写上:钟扬是优秀共产党员!”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既是父亲对钟扬的要求,也是钟扬身体力行的追求。钟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次,钟扬不幸逝世,一家人在悲痛中一致决定,把138万元的车祸赔偿金和利息全部捐出来,发起成立“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用于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这无疑是一颗更令人钦佩和感动的种子,它将播撒下的,是更伟大的希望。

 

正直的家风,是钟家的“招牌”。这对千家万户都有启迪:培养孩子,必须从小抓起;教育孩子,应该德育为先,尤其是要传承正直家风。家风是一种精神,正直的家风,能让一个家庭经得起风浪考验、保持和谐幸福。

 

家庭是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而有的时候,家庭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在现实中,在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家风并不正直,家庭被搞得乌烟瘴气。像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的家风,就是“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按刘铁男教育儿子时的解释,做人等于做生意,就是要花最小的气力,获取最大的收益。儿子很快传承了这个“家风”,最大的“捷径”就是利用父亲的权力,把它变成他想要的一切:国外的修学、北京的工作、生意、跑车、别墅……刘铁男的“家风”并非个别。俗话说,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不正,后患无穷。刘氏父子的双双落马,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我们的本意不是要将钟扬的家风同贪官们放在一起作对比——他们本不可能相提并论,钟扬的崇高,也无需另一些人来反衬。但正与邪的案例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毕竟提醒我们重视家风的特殊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是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反复思考的一个要求。在学习钟扬的时候,不妨也学一学钟家的正直家风,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启迪。

栏目主编:朱珉迕文字编辑:朱珉迕题图来源:新华社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