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透视军队基层卫勤分队改革:从卫生队到卫生连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透视军队基层卫勤分队改革:从卫生队到卫生连一字之变的背后

夜已深,北上的列车一路驰骋,唐正虎却没有一丝睡意。

此刻,对着一份皱巴巴的驻训方案,作为第74集团军某旅卫生连首任连长,唐正虎陷入了深深思索。他手中的红笔,不时在纸上来回勾划,留下了许多圈圈点点和密密麻麻的小字。

此次野外驻训,是检验卫生连卫勤保障融入作战体系的试金石。成立才几个月,他们就和其他建制连队一起远赴西北戈壁驻训,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比赛——

在演兵场上经受重重考验的,不仅包括全连官兵的医疗保障专业技能,还有适应战场生存的战斗技能。他们的脚步能跟上吗?

“从卫生队到卫生连,一字之变的背后,是一场崭新的冲锋。”唐正虎说,在全新的编制体制运行下,卫生连官兵的日常作息、工作节奏、精神状态已被调到“频道”。

唐正虎坚信,这是通往未来战场的必经之路。

从半训的保障分队到全训的建制连队,思维转变的“攻坚战”,打得激烈而深刻

当全旅官兵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聚焦到卫生连时,最先感到不适应的,是连里的一些军医老同志。

与卫生队时任务轻、节奏慢的生活大不一样。卫生连官兵在位率、出勤率、卫勤保障水平、训练考核成绩……这些就像一个个崭新的标签,烙印在每一名官兵身上。

记者翻看连队人员编制表发现,尽管保留了军医的编制实力,但以往由军医担任的技师岗位全部改由士官担任,这大大强化了战场救护的编制力量。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军医的落编也不再定到岗位,而是直接定到了职能更为明确的诸如重伤救护组等各个战斗小组,人员战斗职能更加明确。这意味着,每名官兵,既是卫生员,更是战斗员。

成立没几天,唐正虎便接到一封匿名信。信中的话引起唐正虎深思:“卫生兵做好医疗保障任务就行了,现在白天值班晚上站岗,苦点累点无所谓,可我觉得这种辛苦没必要……”

“作风稀拉也好,抱怨苦累也罢,这都是老旧观念在作怪。如果不能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过来,那么从卫生队到卫生连,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曾3次把作战连队带入先进行列的优秀指导员丁双龙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和唐正虎的想法不谋而合。

基层卫生工作经验丰富的唐正虎坦言:一些惯性思维和观念,早已深入到一些官兵的思想深处,支配着大家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绝不可能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就自动消除,当务之急必须来一场深刻而彻底的“思想突围”。

很快,一场围绕“卫勤兵的新样子”的大讨论在卫生连展开。这场持续数日的大讨论,还引来了旅政委刘文彦到场倾听。

听完一轮又一轮发言后,刘政委说:“卫生连官兵不仅要提升医疗保障的专业技能,更要提升适应战场生存的战斗技能,这也是从半训的保障分队到全训的建制连队的区别。战场上子弹不会绕过卫勤兵,如果连自身都保护不好,又何谈跟得上、展得开、抢得下、救得好、送得快呢?”

一场接一场的讨论,不断冲击着卫生连官兵脑中的惯性思维,刷新着他们的思想观念。

“无论司机还是文书,均编入了各个小组,我们的第一业务被定性为卫生员,其次还是战斗员。”最先进入情况的是连队文书林子博。他说,自己如今一人身兼三职,既当文书,又当枪械员,还是卫生员,连队成立3个多月的工作量,相当于以前大半年的工作量。

女卫生员于换境入伍前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到卫生连一个月全装战备拉动,她克服畏惧将手榴弹实弹投了出去。

“从起初的不适应,到如今的正规化运转,大家的转变就像是蜕了层皮一样深刻。”干了7年卫生员的王劲说。

从机关的直属单位到独立的决策单元,体系的高效运转,得益于补强“脑子”与减轻“身子”

谈起一件往事,唐正虎至今心有余悸。

两年前,一名连长在集训考核时中暑,血压迅速下降,病情急速恶化。

情况报到时任卫生队队长唐正虎那里时,他正在前往机关签夹子的路上。一番马不停蹄的协调后,这名连长被连夜送往上级医院。接诊的主治医生说:“幸好送诊及时,如果再晚两个小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听到这名连长转危为安的消息后,唐正虎既欣慰又内疚:“如果当时我在场,如果能得到正确的紧急处置,就不会这样危险了!”

从师医院院长到卫生队队长,再到卫生连连长,唐正虎是公认的技术大拿。在卫生队时期,唐正虎既要抓业务又要抓教育管理,还要参与与机关的各项业务往来。

“人不是在机关,就是在去机关的路上。”单是签夹子一项,就耗费了唐正虎太多精力。在本次调整改革中,卫生机关干部的出现,让他“浑身一身轻”。

从卫生队到卫生连,其隶属关系由旅保障部的直属分队改为了勤务保障营下设的建制连队。在保障部内,新设立了卫生机关干部一职。

作为旅卫勤力量的“大脑”,卫生机关干部平时主要负责协调机关与卫勤分队之间的各项业务,规范指导卫生连的各项建设;战时则担任后方指挥所的卫勤席位——统筹、计划、协调、组织卫勤力量的战场行动。

从军医大学毕业的陈俊志,之前是卫生队里一名普通军医,常常觉得自己是“闲人”一个。如今,作为该旅首任卫生机关干部,陈俊志成了“大忙人”,常常加班至深夜,生活忙碌而充实。

“卫生机关干部的设置,就是从业务层面将卫生连独立出来,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医疗水平、做好练兵备战上。”该旅保障部部长李未介绍,“脑子”得到了补强,“身子”也更轻便,体系才能高效运转。

上等兵孙威因训练意外导致左脚脚踝骨裂,现场就得到了卫生连的紧急救治,当天便被送往部队医院治疗。“以往,转诊最快也要3天,现在效率高多了,不会因程序繁琐而延误病情,大家没了后顾之忧,训练起来也更有劲了。”二营四连指导员陈清平说。

从平时的保障单元到战时的战斗集体,贴近实战的训练,锤炼出的是“战保一体”的新型力量

2017年深秋,岭南某地,一场实战化演练激战正酣。

指挥所接到紧急报告,一营官兵遭“敌”生化武器袭击,需要立即派出医疗小组前往救治。卫生连官兵闻令而动,从奔袭前往到紧急处置、再到伤员后送,整个救治过程紧张有序,衔接顺畅。

然而,刚成立时,卫生连的几次演练并不顺利。当初,认真研究制订方案的唐正虎,本以为万事俱备,可刚上演练场,重伤救护组就出了问题:人员体能不支导致协同救护不顺畅,人员战术动作不规范,缺乏敌情观念……

成立仅半年,变化如此大。卫生连到底经历了什么?

卫生员王劲拿出了他的两双作战靴。记者细看,这两双鞋的鞋底磨损程度大不一样。

“鞋底磨损不大的,是我穿了4年的。”王劲指着另一双快磨透底的作战靴说,“这是刚来卫生连时发的,这半年来跑过的路,都记在了鞋底上。”

王劲原来是卫生队的司机,过去主要工作是开车。如今在卫生连,他的第一业务是卫生员,其次才是司机。

记者发现,卫生连的所有人都被编入了战斗小组,这种战备常态化考验的是人员的各项技能水平。为提升战场环境下的保障能力,卫生连一改往日“室内练专业”的方法,让官兵在完成5公里武装越野后,再开展卫勤保障训练。

和王劲一样,卫生连官兵全都憋着一股子劲,白天按照一周工作计划安排,紧锣密鼓地组织救护所的展开和撤收、院前急救等直接对接战场的训练课目,晚上则在课室里一帮一相互学习专业知识……

唐正虎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10多本书,其中6本是关于组织开展战场救护功能和能力训练方面的。记者细看其中一本《外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策略研究》,书页的空白处,红色的标注格外引人注目:要成为“战保一体”的新型卫勤力量,必须做到“训战一致”。

从“卫生技术大拿”变成“卫勤训练专家”,这是旅领导对唐正虎的期望,也是他上任连长时定下的目标。

每天16时20分,唐正虎会准点带着官兵绕着营区跑上两圈,一圈2.6公里。这个队伍有些特别,有头发半白的上校,有刚刚服役的列兵,还有咬牙坚持的女兵……

若在以往,其他连队的官兵们都会以一种异样的目光盯着这支队伍看。但如今,这种异样目光消失了。因为在他们心里,卫生连与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战斗分队。

前不久,该旅组织建制连队篮球比赛。尽管准备充分,可卫生连还是败给了作战连队。返营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几名新兵还流了泪。站在队伍前,指导员丁双龙给大家鼓劲:“这一仗虽然输了,但我们赛出了气势,请同志们为自己鼓掌。”

在唐正虎记忆里,那是卫生连成立以来掌声时间最长的一次。

夜深人静,唐正虎翻开了新一天的日历。明天,卫生连将迎来新的训练日;明天,卫生连将取得新进步。 

来源:解放军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