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潜心铸造品牌农业
云南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的“褚橙”种植基地里,果树长势良好。 本报记者 李佳霖摄
云南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农民范富昌在种植基地查看褚橙长势。本报记者 李佳霖摄
“如何将‘褚橙’这一品牌打造成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方式的优质品牌?我们从共享、品质、创新、跨界4个维度进行探索。”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褚一斌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的3万亩土地已经被规划为公司的“褚橙”种植基地,如今,近8000亩土地上的37万多株橙树长势良好;与此同时,公司在德宏州陇川县勐约乡打造的一个景颇族风情特色小镇也已经规划完成。
种橙连片 助农增收
“我流转了四亩八分地,从2015年3月开始共签订了30年土地承包合同,前10年每亩租金是300元,第二个10年是400元,第三个10年是500元,按5年一结算,我家已拿到7500元的土地租金。同时我还管理着2680棵橙树,每月可以领取管理费2680元,5年后挂果,按照橙子的品质,保守估计还能拿到至少8万元的提成,每年挂果每年拿提成,比原来种甘蔗的收入大大提高了。”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田坡社区清树一组农民范富昌告诉记者。
“现在公司在龙陵勐糯基地共流转土地10239.36亩。按租金每5年一付计算,目前公司流转土地已付给租地农民1536万元租金。基地已经完成种植7912亩土地,共带动184户农户300多人就业,每人平均每年在公司的基本收入为16600元。龙陵新开发的2340亩土地已整形完毕,今年内计划新增10至20户农民管理,明年种植完成后将新增农户就业80至100人。”公司龙陵勐糯褚橙基地业务主管郭嘉贤说。
农民为什么愿意将土地流转给恒冠公司?褚一斌的秘诀是两个字:共享。“要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带动农民增收。”他告诉记者,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其有机肥厂、选果厂、冷库都将开工建设,在种植、管理、加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劳动力,这就给当地农户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龙陵县委宣传部部长董斯璇告诉记者:“龙陵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恒冠公司农业产业化的运作模式不仅使农民增收,还带动了农民果树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升。如今褚橙已成为龙陵县的五大品牌产品之一。”
院士指导 品质制胜
2017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的院士工作站在龙陵勐糯褚橙基地正式揭牌。邓秀新说:“褚橙近年来的成功离不开技术上的适度规模和专家指导,按工业生产理念进行规范化生产,特别是按照国家绿色农产品标准生产果品,以生态果园的理念打造出品牌好、品质好的褚橙,在栽培上很务实,有效控制了病虫害。”褚橙的发展得益于三方面力量的结合:企业家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科学家的指导。
邓秀新也坦言,恒冠公司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公司技术力量有所加强,但基层技术力量还相对薄弱,管理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
如何用科技创新做一流的冰糖橙,以品质至上的管理培育享誉市场的褚橙?褚一斌告诉记者,公司曾为追求品质,狠心砍掉了12万棵果树。“因为疯长的果树挡住了阳光,导致果品个体小、口感不好。砍掉12万棵果树后,不仅果树单株产量翻倍,品质也更加上乘。”
“做农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郭嘉贤如此诠释褚橙文化。如今,勐糯基地的橙树只有少量挂果,他告诉记者:“为了使橙子的品质更好,今年我们只选择了1000棵果树试挂果,如今这些果树已到了摘果丰收期。预计2018年将有3600亩进入挂果期,产量将达到3000吨。”
发展旅游 跨界探索
恒冠公司的陇川基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勐约乡,这个乡虽是一个贫困乡,但风景很好,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景颇民族风情浓郁。尤其是德宏州境内最大的湖泊——龙湖,水质清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域面积30多平方公里,形成半岛100多个,小岛10余个,堪称“云南千岛湖”。
恒冠公司旅游项目负责人张朝阳说:“陇川基地致力于打造高原特色高端水果产业示范基地,以柑橘类种植为主,并引入其他适宜在当地种植的优质特色水果,实现品种多样化,四季有果。”
据了解,仿照勐糯基地的做法,陇川基地共流转了321户农户的5720.52亩土地。未来5至8年,在夯实农业的基础上,公司将拓展开发龙湖旅游产业,建设宜居生态的高端休闲度假农庄,发展庄园经济。
“按照云南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恒冠公司的两个基地实现了错位发展,一个植根于褚橙种植的主业,一个打造旅游特色小镇。两个基地的发展,构筑了一条植根三农、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从农业种植、果品加工、有机肥厂、旅游业直到文化创意产业。当勐糯基地3万亩褚橙种植完成后,可促进龙陵县旅游观光休闲产业的发展。最终两个基地将呈现出不同的旅游特色。”褚一斌表示,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品牌农业。
“目前,陇川景颇族民族风情小镇的总体规划已通过州、县两级规划委员会批准。陇川县政府对2017年开工项目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慧农业大楼今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张朝阳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