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人民网:写在公祭日到来之际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人民网

关注

原标题:“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他们终日生活在恐怖灾难之中,精神正处于歇斯底里的惊恐之中,这种状况何时才能停止啊!”

1932—1941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工作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先生,曾用笔记录下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看到的惨状。

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

南京之痛,国之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牢记历史,捍卫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三年前,习近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

这一年,“铭记”写在很多人心里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以不同方式得以留存。

有人用文字记住。

祖母被日本兵从床上拽下来摔死,伯母遭到强暴,与父亲再无相见……对于现年85岁的李道煃老人来说,1937年12月南京城的那场屠杀,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往事如此苦难、沉重,以至于李道煃很长时间都不愿提及。

直到2005年,在得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收集幸存者证言,李道煃致函时任馆长朱成山,才首度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不久前,这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人又向加拿大华人社团的史料展寄去当年写给晚辈的家书。他说,“我是活证人,我有责任。”

有人用镜头记住。

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约翰·马吉先生不顾个人安危,秘密拍下105分钟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他的孙子、同是职业摄影师的克里斯·马吉,打算从今年开始重走、重拍祖父走过的路,既从祖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中选取建筑、街道等,又展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南京,反映南京变化发展。

“希望通过这组照片连接中国与西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克里斯·马吉说。

在海外,有人争取通过立法记住。

10月2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了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66号动议。此举在西方国家尚属首次。

动议的提出者,是安大略省华裔女议员黄素梅。她在议会辩论中动情发言,多次泪洒现场。如此激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争取加拿大官方认可之路走得十分艰辛。

“安大略省和其他加拿大各省区教育系统,只关注欧洲二战的惨痛历史,却忽视了亚洲的悲惨过去。欧洲人的耻辱也是亚洲人的,亚洲人的耻辱也是欧洲人的,因为我们都是人类。”黄素梅说。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有良知的人们来说,历史的真相不容歪曲,历史的面孔必须清晰。

致力于维系中日和平友好的日本人士,亦是值得铭记的“点点星光”。

今年9月9日凌晨2点,98岁的日本老兵三谷翔在日本家中去世。作为加害者,三谷翔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0周年时,来到南京向南京人民忏悔、谢罪。他曾说,“我的力量微薄,但我想活到100岁,跟掩盖历史真相的势力斗下去。”

这三年,一种“仪式”得以延续

《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高唱国歌,国旗下半旗志哀;接着防空警报拉起,全城车船止行,人们驻足默哀……三年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不仅以国之名,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也得以延续。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仪式上,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被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

2015年12月13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出席第二次的公祭仪式并讲话。他说,无论时间过去多么久远,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

这次的公祭仪式开始前,先以电视片的方式播放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160个中国字,满满爱国情,声声动心魄。

而在这一年的公祭前两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从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式上升为“人类记忆”。

2016年12月13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出席第三次的公祭仪式并讲话。他说,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为的是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这一次,缅怀和告慰有了更多心灵相伴。远在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受害者遗属代表、日本遗留化学武器受害者幸存者代表,通过在受害者名单墙前敬献鲜花等方式同步寄托哀思。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每一次的公祭仪式上,南京市青少年们朗诵的《和平宣言》都在传达着亿万国人的共同信念——以史为鉴,中华民族的前景必将无比光明。

这些年,“爱国”已成为心灵的共鸣

爱国,是每个人心中无比自然和宝贵的情感。

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彰显和升华的过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方面,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在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中,人们看到,45辆礼宾摩托车护卫抗战老兵行进,以“有史以来最高规格”表达着中国人民对抛洒热血的英雄无上的敬意。

在“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上,人们听到,新四军老战士、90岁的撞钟手陈宝书说,“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烈士纪念日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拾阶登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人们注意到,习近平迈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

……

时间坐标对准了2017年。现在,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正如习近平所言,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留美女生拍南京大屠杀主题片 纪念“华小姐”

80年前南京防空警报响起 蒋介石做了这样的决定

媒体:戳穿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五大谎言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今举行 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人民日报社论: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

日本民间南京大屠杀研究者小野贤二:我与时间赛跑

人民日报钟声: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人民日报评论员:国家公祭日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公祭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