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公共自行车遇冷 运营8年后拟退出
原标题:池州公共自行车拟退出街头 8年前在省内“首吃螃蟹”
2009年9月28日
公共自行车正式落地池州,当年底建成50个站点,投车1500辆。
2011年5月
池州城区新增17个站点。
2013年10月
更换部分破旧公共自行车,并开始实行交200元押金办卡新政。
2014年9月
池州公共自行车项目更换运营公司。
2015年6月
取消收取200元押金政策。
2016年4月
16个自动站点投入使用,并改造部分人工站点,共计投入23个智能化站点。
2016年12月
池州城区所有人工站点停止运营。
2017年6月
池州市政府提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不宜继续运营。
中安在线讯据新安晚报报道,10月31日,报道了池州市多部门叫停共享电动车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说到池州的公共出行,不得不提到当地的公共自行车项目。2009年9月,池州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安徽省内“首吃螃蟹”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然而,历经8年风雨之后,池州的公共自行车项目最终还是走向没落。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昨日了解到,池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已拟将退出市场。
辉煌高峰时有4万人办了租赁卡
“一卡在手,畅骑无忧。”这句话曾是几年前很多池州人对当地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评价。
2009年9月,池州市政府在安徽省内第一个“吃螃蟹”,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入了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最高峰时,在城区人口只有20万的池州,就有4万余人办理了免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和周末,一辆辆公共自行车骑行在街头,的确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记者昨日采访中了解到,池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09年至2014年间,是由一家武汉背景的自行车公司具体运营,当时实行的是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政企共建”模式,政府按运营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市民办卡时只须凭当地居民身份证即可免费办理,一次借车后可免费骑行四小时,四小时后如需继续使用,只需重新到站点办一次借车手续即可,公共自行车全城联网,可实现异地借还,一卡通行。
2013年10月,该市的公共自行车开始实行收取200元押金办卡模式(2015年后取消),免费时间由之前的4小时调为2小时,2小时后开始收费。
2014年前后,国内公共自行车市场曾集中被曝出诸多问题,在池州投资的这家公司武汉总部也出现问题。为不影响池州公共自行车项目,在相关部门协调下,2014年9月,池州的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主体转换成总部位于杭州的另一家公司运营,此为池州公共自行车项目经历的第二阶段,一直持续到今天。
据池州市城管执法局此前派驻运营公司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介绍,第一阶段,池州市建设了67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共投入自行车2300余辆。作为安徽省内首个吃螃蟹的,“池州模式”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甚至有周边城市前来考察或取经。2016年4月后,该市又增设了23个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站点,最高峰时,该市主城区共有8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车辆近3000辆。
遇冷街头骑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少
“2010年,我就是冲着办卡方便且免费的特点办了卡,当时除下雨天不骑外,平时只要时间不是太赶,我经常会骑车上下班。感觉很不错,既锻炼了身体又比公交车方便。”10月31日下午,在池州某部门上班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当年,他身边的很多人办了卡,有时甚至周末相约着骑车郊游。“但后来开始收押金了,且2小时后就收费,让我们兴头减了不少,所以后来要求换卡时干脆没再办卡了。”
交押金换卡、减短免费骑行时间,只是让部分市民对公共自行车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州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显现。谈及不愿再骑公共自行车的原因时,除了收押金等因素外,不少市民表示,“后来借还车不是太方便,站点位置太固定,且有一段时间甚至出现周末部分站点无法借还车的现象,而且车况也越来越不好,有些车辆生锈甚至损坏……”
2016年以来,池州市民能感受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池州街头骑公共自行车的越来越少了,今年以来更是难得一见。10月31日上午,记者在池州主城区长江南路二中附近一处自行车智能化站点前探访时,等了二十来分钟也未见一个人前来借车。自动桩点前停满了几十辆自行车,就那样静静地停在路边。
“感觉现在骑这车的人好少,估计以后也搞不下去了。”经过现场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记者随后又来到池州市委党校前的一个站点,发现该站点早已空空如也,以前存在的停车桩也已拆除。
“以前最高峰时每天能出租一两千车次,现在每天只有百把次。”昨天下午,池州市城管执法局此前派驻运营公司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总部位于杭州的公司接手以来,虽然每年依然有政府补贴,但由于广告开发依然没有起色,且人员成本上升厉害,公司效益一直不好,“这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公司效益不行,公司在人工站点的管理方面开始松懈,经常会出现无人值守,导致市民更加冷落自行车。”
改变该项目不宜继续运营拟退出
10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池州市长江南路上的公共自行车运行公司。相关人员表示,现在街头还有23个智能化站点尚在运营,其他人工站点2016年底就已经停止运营了。“政府已决定公共自行车不搞了,我们现在也处于观望状态。目前政府方面的律师正和运营公司的律师就清算等事项进行接触。”
记者随后从池州市城管执法局证实,“政府层面确实在考虑停掉公共自行车项目,目前正委托相关律师与自行车公司协商相关善后事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底,该市街头60来个人工站点已全部停止运营,只留下23个智能化站点。“目前车辆只有546辆,办的卡只有2000多张。而且2015年以后政府又出面调整了办卡政策,现在都没有收押金了。”池州市城管局此前派驻运营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些智能化站点大多设在平天湖、清溪河等景区沿线,“所以市民参与度确实不高。”
记者随后从相关部门处了解到,今年6月份,池州市政府曾经提出,“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便民自行车项目虽经多方努力,车辆使用率仍然低下,运营难以为继,社会效益不能发挥,不宜继续运营。”
曾经备受好评的公共自行车
项目被人冷落,近来刚露面的共享电动单车又被叫停,更多的池州市民则希望,政府是否考虑引进共享自行车呢?对此,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共享单车公司与池州方面接触。“但考虑到外地共享单车问题多多,市政府层面也比较谨慎,会先做好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然后再开放。”
延伸阅读
合肥市暂停公共自行车建设
今年初,合肥市表示将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估算总投资5.5亿元。但由于共享单车风起云涌,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为了避免同质化,今年8月份,合肥市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暂停公共自行车项目。
今年1月,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就发出《关于合肥市公共自行车建设实施方案征询意见的公示》称,合肥市政府在征集2017年为民办实事活动中,广大群众提出要求政府加快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近两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建议尽快启动项目建设,为响应民意,解决群众出行“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合肥市将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合肥市城区公共自行车全覆盖,其中,2017年建设服务网点6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万辆。2017年开始建设,2019年基本完成。项目估算总投资5.5亿元。随后,合肥城区各地都进行了布点和选址,按照原计划,9月份开始施工,10月开始试点投放。
不过,今年以来,合肥市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超过30万辆共享单车,而很多市民也渐渐习惯于选择共享单车出行。为此,合肥市召开了专题会议,决定暂停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建设。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