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天气酷热 庇护站为何有点“冷”?

大洋网

关注

大洋网讯 昨日,广州的气温突破37℃,如果家中不开空调,几乎热得喘不过气来。

广州有大大小小的庇护站1000多个,在市气象部门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后,所有应急庇护场所24小时开放,为居民群众提供临时应急庇护。庇护站除了开空调,还有茶水供应,昨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庇护站发现,虽然天气炎热,但庇护站里却人气冷清。为何天气这么热,来的人却少了呢?原来有的市民不知道街道有庇护站,有的则是因为天太热,怕走远受不了。

走访

越秀区北京街:照常开放,但无人来

位于西湖路润湖大厦楼上的越秀区北京街庇护站,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庇护服务,目前正在升级改造中,更换了新的空调和桌椅。虽然因为升级改造,日常的老人活动暂停,但庇护站仍在正常运作中,有空调有茶水。

昨日虽然挂上了高温预警信号,但是并没有老人或者市民前往庇护站寻求帮助,工作人员表示,北京街庇护站今晚将有值班人员值班到9点,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前往。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建设街。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环市中南坑东18号的建设街防寒避暑庇护站发现,庇护站照常开放,但是并没有老人在站内避暑。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因为近日广州天气过于炎热,大部分老人不愿出门,所以庇护站内少有人前来避暑。

天河区林和街:已发通知,没人来避暑

“高温橙色预警,林和临时庇护站开放通知。”自入伏以来,林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月都至少推送一条以此为标题的庇护站免费开放微信通知。据林和街家综中心主任黄绮文介绍,当接到街道工作人员通知后,家综中心第一时间将闲置的大厅和休息室空出来,并同时在中心的微信号、大门口发布和张贴通知,提醒有需要的居民前来避暑。

在林和临时庇护站,记者看到摆放有饮用水,还有一些提神醒脑的药物可供居民免费取用。庇护站中安装有立式的空调,旁边摆放着不少供休息的椅子,室内舒适清爽。

“近期,倒是没有居民特地过来避暑,不过我们开放着,有需要的人就可以进来休息下。”黄绮文说。

海珠区龙凤街:每天都开,平均10人左右

海珠区的龙凤街情况好一些。海珠区龙凤街庇护站位于南田西路旁,与龙凤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龙凤街日托中心同在一栋大楼,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左右。该庇护站内,有单人床、桌椅、空调、风扇、饮用水等供应,还有书籍、电视机、麻将机等供庇护人员消遣。目前,该庇护站由该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协助管理。

据龙凤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晓丹介绍,由于近期天气十分炎热,该街庇护站每天都会开放。从6月份开始,来庇护站的市民便渐渐增多,平均每天有10人左右,多的时候有15人。白天,由社工协助庇护站工作,给前来的市民送送水,偶尔指导大家做做手指操等运动。晚上,由该街民政科安排的工作人员赵叔值班。赵叔告诉记者,晚上基本没有市民前来,不过,遇上高温预警天气,他仍然坚守阵地,“天气太热了,可能会突然间有老人家过来求助。”

黄埔区文冲街:天气太热,少有人来乘凉

黄埔区文冲街庇护站位于万科花园社区齐乐轩内,不仅有空调、饮用水和医疗室,还设有书画多功能室、阅览室和娱乐区,是最受辖区长者欢迎的娱乐场所之一。

记者了解到,平时站内开展长者社区活动时,能吸引到三四十名长者在齐乐轩叹凉、娱乐;不组织社区活动时,也会有十来名老人到站内休息聊天。

昨日高温,但室内温度23℃~25℃的齐乐轩却少有老人家“报到”乘凉,仅一名婆婆来此休息。“今天上午10点多,来了4个老人家到站里下棋。下午天气太热了,老人家们不愿意下楼,只来了一个老人自己抄书法。”该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作时间内,随时欢迎长者们来此休息。

调查

天气热,为何来庇护站的人少了?

以前气温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庇护站往往还有不少人气,为何天气这么热,反而来庇护站的人少了呢?记者昨日也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员。

不知道型

“不知道每个街道有庇护站,如果知道的话一定会去叹空调。不是每家每户都有那个条件的,有的话就当然享受公共服务,不过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街道的庇护站在哪里。”家住珠光路的市民黄伯说。

天热怕走远型

昨日,记者就为什么天气太热反而前来避暑的人减少问了好几名庇护站工作人员,他们说,天太热,老人怕走远受不了。有老人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昨日,在北京路上,何伯和家人正要去饭店吃饭。“知道今日有高温预警信号,但没考虑到庇护站躲避高温。自己家里有空调,自己开就得啦。为了叹空调走那么远,一冷一热万一感冒了看医生还会没了几百元,那还得不偿失。”何伯说。

专家

需要各方多探访多宣传

针对天气太热,庇护站反而没有人气的情况,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建社认为,高温天,街道庇护站是高龄困境老人的避暑最佳选择之一,在提高庇护站使用率和知晓度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家综社工、社区义工的努力。

谢建社建议,夏日为老人送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多向老人动员宣传;社工和义工要多联动深入探访,让老人走出家门到庇护站。对部分困难老人,还要主动动员他们入住,凸显广州城市关爱。

(撰文信时记者崔小远、郭仲然、曹翠娟、谭啟菊、黄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