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王勇平:震惊天下的“信不信由你”让我成当事人

未来网

关注

渠道垮塌、遭遇恐怖袭击、装满硫酸的汽车出事故开进了提供居民引用水的渠道中……

一个下午,多场紧急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会集中在一个“新闻发布厅”中举行,“新闻发言人”轮番上阵,接受“媒体记者”的集中拷问。

这并非现实中已经发生的紧急事件,而是一场模拟课堂——

由中国传媒大学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所举办的南水北调系统新闻发布与舆情管理培训班的新闻发布模拟演练的实战课堂。这是培训基地举行的第一百四十八期培训班,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南水北调系统的干部们接受了三天的培训和演练。

这个中国第一个基于高校成立的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大多数的中央部委、各省市大部分的新闻发言培训都在这个基地完成。培训的老师中有曾经中国最有名的新闻发言人,原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宣传局局长武和平,原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等。

这是新闻发言人培训新闻发言人的课堂,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受邀旁听了培训班的部分课程,带您走进这个神秘而独特的课堂。

一场模拟课堂

面对突发事件,发布会该怎么开?

5月的一个下午,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演播厅中人头攒动。

化妆、发型、服装>

几组“新闻发言人”分别亮相,接受各种问题的轰炸。上台之前,他们都需要化妆,整理好合适的发型、穿上非常正式的服装。

之后,蓝色的新闻发布会背景板前,一位主持人和三位“新闻发言人”登场亮相,他们在台上正襟危坐,开始接受着台下“记者们”尖锐问题的拷问:

“2017年5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A省B市一铁路桥下水渠发生爆炸,造成一米缺口,500多亩农田被淹。这起事件被认定为恐怖袭击事件。事故发生后,南水北调应急预案一级响应……”

现场:出错及时纠正道歉>

这一场模拟发布会上,作为主发言人的“B市副市长”周波,说话逻辑严密,显得并不紧张,发布中出现了口误,但他立刻及时纠正并道歉。这位“周市长”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一位主任科员临时扮演。

红星新闻也在模拟现场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恐怖分子能长驱直入将爆炸物带入B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安保疏漏?”“周市长”的回答是:安保措施不到位,是客观存在因素。出现这个问题,这起事件给群众造成损失,首先要检讨。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接下来要做好预防性监控性措施,实现工程安全运行。

专家评价:不用出现鼓掌环节>

“周市长”的回答,立刻被包括前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杜少中这样的专业评委像拿放大镜一样透视。王勇平点评,“周市长”口齿特别清楚,逻辑性很强,毫无准备的情况把问题接过来,新闻素质很好。“今后可以作为南水北调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培养。”杜少中观察仔细,特别提到现场要多和媒体记者交流,新闻发布会是为记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不用出现鼓掌的环节。

“新闻发言人可以忘了自己姓什么,不能忘了台上要说什么。”这是这些资深新闻发言人们给这些“准新闻发言人”的忠告。

声音、表情、手势>

此外,“新闻发言人”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是否洪亮清晰,是不是只念稿子,语言是否流畅没有语病,是否简洁,是否合理使用数字,能否强调核心信息……甚至是每一句话,都要接受几位资深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眼光审验。与此同时,他们是否有不恰当的表情,是否有不恰当的姿势手势,也都纳入模拟发布水平评判的重要一环。

两位专家的教学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王勇平

以自己为例,不说“雷人雷语”

身穿白色衬衣,戴着眼镜的王勇平,自从卸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后,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如今已经退休的王勇平,更多地出现在各个学校和干部们的培训课堂上,以一个资深新闻发言人的身份来培训未来的新闻发言人。对于过去,他自己当年在7.23温州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说出的那句震惊天下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的话,他如今并不回避,他对红星新闻说:“我非常坦然,这都是过去的事情。”

那是王勇平新闻发言人生涯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却被他拿来作为此次培训课的重点案例。他刚刚开始讲课,就主动提到了那场终结他新闻发言人职业生涯的发布会,他说:“这句话现在就是新闻发布会的雷人雷语。我从新闻发言人成了新闻当事人,今天大家肯定不希望像我那样。”

他说,当时那场新闻发布会记者很多,而他在掌握信息并不够多的情况下开了新闻发布会。原来计划回答两到三个问题,结果当时回答了十几个问题。有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为什么把车头埋起来?王勇平说,当时自己刚下飞机的时候就问过处理此事的相关负责人,得到了一个解释,就是当时救援现场非常狭窄,埋车头主要是为了方便之后的救援,所以他才在发布会上说出了“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这样的话,他希望自己的回应能更理直气壮一些,但他现在认为,“那确实是一场不太成功的发布会,大家要引以为戒。”

当好发言人,领导要授权

王勇平的培训课上,提到了一组数字,这是国办在去年发布的《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强调的。要求的是,突发重大事件,24小时内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一般突发事件,48小时内也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要问责。

“开新闻发布会,定谁去,这个可是有学问的。”王勇平说,如果情况不清楚,出来发布的领导干部分量不够,说出话的分量就不够。而如果用“无可奉告”这样一问三不知的态度,媒体不愿意,老百姓也不愿意。“当好发言人,领导要授权。如果不授权,什么都不能讲。”王勇平在讲课时说到,新闻发言人是一个系统和团队,体现的是集体智慧。当然,对于发言人应该要保护。因为谁也不是神仙,谁也不可能不说错话,如果说错话之后无情批判,以后谁也不敢站在峰尖浪口了。

不说正确的废话,态度要诚恳真挚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发言呢,那就是态度加信息量。”王勇平说,媒体对你质疑的时候,尽可能拿出信息量去满足需求。过程当中,信息量是第一位。信息相关情况告诉大家,必须珍惜时间,让每一句话都货真价实,有信息的含量。”不能光说没有用的话,比如正确的废话。就像谁的领导下,谁的支持下,谁的帮助下,这些正确的废话,媒体一个字也不会用。”

在王勇平看来,新闻发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讲真话不讲假话。而发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王勇平说,应该是诚恳而真挚的态度。

武和平

真相不出现,谣言必扩散

66岁的武和平在卸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之后,转身归学,任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首席培训师。这位曾经知名的发言人,如今成了不少地方领导干部提升媒介素养,教官员如何提升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专家。对一些当前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武和平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并且进行认真调研分析,从而不断给课堂教学提供鲜活案例。武和平即便是到了课堂上,他沉稳自信、说话一针见血的话风保持依然。

“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做等于说了。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低调为官”这是过去一些干部遵循的潜规则,但实际上现在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这是武和平在培训课堂上几次三番强调的。如果长期干部官话套话连篇,脱稿不会讲话,特别是不会讲公共话语,老百姓是不买账的,搞不好还会因为“信息洼地”变成“情绪高地”,因为信息供求不对称而产生舆论危机。

“真相一出现,谣言就消散,真相不出现,谣言必扩散。”在武和平的新闻发布培训课堂上,那些曾在一度成为舆论热点的事件,都成为他课堂上的重要案例。“说出真相,国家才有力量,哪怕是沉重的真相。”武和平说,从过去基本不说到现在主动要说,政府实施信息公开,其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四个权力,就是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说话”成为政务公开的一翼,使”事无不可对民言”变为常态。这不仅是执政方式的改变,也是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应有之义。

谣言是怎么“炼”出来的

“霹雳一声震天响,天上掉下个互联网。”武和平说,新媒体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一是快如闪电,以秒计算;二是覆盖广泛,空间无限,并且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渠道;三是作用强,影响大。”小事炒大,大事炒炸。”如果在突发事件中只做不说,只顾救火,不顾记者;只顾抢险,不顾发言;只顾现场,不顾舆论场,就会在事件危机中爆发舆论危机,严重影响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谣言是怎么‘炼’出来的,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就是谣言=重要性 暧昧性。”武和平说,一件涉及利益攸关的事件发生,而信息掌握者态度暧昧或回答问题存在矛盾破绽,马上就会生成谣言。而阻止谣言强有力的“化毒散”则是尽快说出真相。因此,对事件的事实判断和科学表达,显得十分重要。除了在第一时间不能“堵”、“捂”、“拒”、”拖”之外,还要注意在黄金时间的科学表达,即掌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传播规律,而不是话语倒置,先下结论,再说依据。因为,今天的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回应,不仅仅要简单说出事实,还要拿出真凭实据;不仅一说了之,还要公开、透明、全面。否则,就可能对政府的态度和做法表示质疑。

武和平把两年前发生的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来举例。他说,在整个抢险救援的过程中,由于舆论引导脱节,回应迟缓,未能与抢险同步安排,爆炸发生之后,当地电视还在播出韩剧,因而引发大量质疑。接下来新闻发布会上,由于回应机制不完善,导致舆情发酵,遮蔽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抢险施救工作。武和平指出,天津港瑞海公司”8.12”事故,暴露了我们在危机管理领域,存在“一长一短”、“一硬一软”和“一快一慢”的问题。所谓”一长一短”,就是危机处置是长板,危机传播管理是短板;“一硬一软“,是指处置硬,话语软;“一快一慢”,是发生快,回应缓。这也暴露了工作中不乏做法只缺说法,只了解工作规律,不掌握传播规律的问题,往往造成负面信息排山倒海,主流声音沉默不语,亟待公共话语能力的”补课”。

新闻发言人不是个人

武和平在结束了八年新闻发言人生涯的时候,曾被记者团团包围问当新闻发言人以来的感受。他给出了一个让人觉得略显奇怪的答案。“新闻发言人不是个人。”

这个答案,在武和平看来并不突兀。他说,新闻发言人不是个人,而是系统,是整体,是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的组成部分。这绝对不是挑一两个能说会道者,拥有三寸不烂之舌,摆个形式,做个秀,就可以做好发言人工作的。因此,要求整个系统的干部普遍的媒介素养提高,需要单位系统主要领导解放思想观念。而单靠发言人不行,还要建立一整套保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的日常机制。比如信息收集研判、舆情主动引导、突发事件预案,还有很重要的是通过干部的培训解决观念和方法问题,避免老路顺腿儿,老话顺嘴儿,一说就成了雷人之语,造成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

新闻发言人培训专家:

不仅要培训新闻发言人

还要培训他的上级和同事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言人培训专家董关鹏说,新闻发言人培训,其实最早是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当时,他参与了一个叫做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的课程培训,培训的就是领导干部。而被媒体广泛知晓,在2003年“非典”事件发生后的专注新闻发言人培训的培训班,董关鹏正是教学班主任。

董关鹏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办过的采访线工程培训班,在每个省区都办了一期。基本可以说,用了五年时间,这样一个培训班制度让全国各省区的新闻办全部成立,而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在培训过程中根深蒂固地普及了。

“不仅是培训发言人,还要培训发言人的上级和同事。”董关鹏说,如果只有新闻发言人懂如何说话,如何发布,那么他会越懂越孤单,越懂越踏上不归路。培训新闻发言人的上级和同事,是要让他们了解媒体环境,了解媒体的变化。新闻发言人是一种制度,一个单位没有制度,发言人走不远,迟早要倒下。此外,新闻发言人是一个团队,永远没有一个发言人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在这个培训基地的培训课程里,演练占了很大一部分。董关鹏说,各个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演练都是诊所制,第一个房间练习一对一访谈,通过了到第二个房间,然后再到第三个房间开新闻发布会,最后是第四个房间进行舆情研判测试,“如果没有通过,是不会让你走的。”

“之前公安部提拔各地新的公安局长,都要到这里来听至少一堂课,就是要一个一个过关。”董关鹏说,一些重点部委,比如国防部的发言人们,也在培训基地接受过一对一的深度培训。他们首先需要熟悉业务,要背好几百个口径单,做以事实为依据,言简意赅,群众听得懂,媒体欢迎的正确表述。而在快问快答的培训中,通常会让一个人站在那里,接受一群人提问,一个都不能错,答错了重新开始计时。“我们要做到,这些经过培训的发言人都会爱媒体、懂媒体。”

“现在很多官员不是不想公开说话,是因为缺乏本领不会说,但是如果经过培训之后还不说就有问题了。”董关鹏说,允许官员说错话,偶尔有个别不妥的表达,这样容错的宽容是政治文明的进步表现。

来源:红星新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