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新生儿患上腹裂症 医生施妙手肠胃“放回”小肚肚

贵阳网

关注

    手术后,尧尧正在康复中

    3月17日,出生25天的尧尧进入手术室,接受最后一段露在体外的小肠“回腹”手术。据介绍,25天时间里,尧尧已经经历了三次这样的手术。

    尧尧的病叫腹裂,这是一种罕见的出生缺陷,胃、十二指肠、小肠均从肚子上的缺口掉出,暴露在体外,“相当于大半消化器官全部外露。”尧尧的主治医生表示,因为病情罕见,能挺过这个难关,尧尧创造了生命奇迹。

    3月17日,刚满25天的尧尧进行第三次手术。

    据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介绍,尧尧刚出生时,肚子上有个洞,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全部外露,这种天生性畸形非常罕见,医学界统计,此类疾病患者的存活率为20%。

    孩子的奶奶陈女士说,尧尧于今年2月19日出生于赫章县中医院,儿媳妇是剖腹产,孩子一出生,家人就发现,小宝宝肚子上有一个洞,肠子都露在外面。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家人赶紧将他送到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抢救。

    最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将尧尧收入了病房。

    “上午来医院,下午就安排了手术。”尧尧的主治医生、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杜君介绍,消化道暴露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肠坏死风险越高,再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安排了第一场手术。

    可是手术并不简单,首先就是没有合适的器具装尧尧外露的消化器官,杜医生说,外露部分太大不能一次性全部放回腹内,因此只能分几次手术,逐步放回,首先是按顺序放回部分器官,仍然外露的要找专业的口袋将其包裹保护好,并悬吊起来。但是孩子实在太小了,并没有合适的口袋,医生只得临时用输血器的袋子动手自制了一个,这才将没有放回肚子的近50厘米的小肠“包装”起来。

    不过如何将这个袋子挂起来又成了难题,无奈,杜医生画出了一个草图,最终尧尧的父母将草图交给了一家铝合金窗加工点,通过电焊焊接钢管的方式,做成了一个支架“神器”,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杜医生说,因为第一次手术非常顺利,3月8日又为尧尧进行第二次手术,即覆盖创面手术。

    简单地说,也就是通过医学手段补上肚子的缺口,补缺口不是简单地进行缝合,创面过大,既要满足腹部内侧的器官生存需要,又要满足外表的皮肤要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等肚子创面生长出新鲜肉芽,也就是说要让肚子的缺口慢慢自我覆盖。

    为此,小儿外科联合整形外科进行了会诊,对尧尧进行第二次覆盖创面手术。尧尧在众人呵护下,幸运地躲过了感染风险,顺利地挺过了第二次覆盖创面,通过3月17日的第三次手术,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好,目前已经可以吃得下东西,体重从刚出生的5斤2两,长到了现在的6斤,生存下来的希望越来越大。

    医生表示,目前医院和家属要尽力做好护理工作,不让创口感染,等待皮肤肉芽可以爬到创面上,覆盖创面,这样就不需要进行第四次手术,如果不能则需行第四次植皮手术,医院打算取尧尧手臂和大腿内侧的皮肤对腹壁缺口进行修补。

    “现在尧尧没有其他并发症,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回家休养。唯一担心的可能会存在腹壁疝,这要等到孩子长到两至三岁时回医院检查,如果确诊为腹壁疝,还需要再做一次修复术。比起之前的随时可能夭折,现在已经算是解除了腹裂的死亡威胁。”杜医生表示。

    本报记者 张梅

    腹裂症是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在脐旁留有全层腹壁缺损、有内脏自缺损处脱出,是一种罕见的畸形。其发病率各家统计差别较大,但多好发于低体重儿。在出生后即可发现肠管自脐旁腹壁缺损处脱出,肠系膜游离,肠管充血、水肿、增厚,表面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管彼此粘连。腹裂患儿多数为早产儿,且多见于年轻母亲产下的孩子。通常,腹裂可通过产前B超检查发现新生儿是否患有腹裂畸形,应该及早安排手术,才有治愈的希望。 本报记者 张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