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习大大10年前写的《之江新语》 你知道多少

新浪新闻

关注

5月2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钱塘江边的杭州钱江新城城市阳台考察新城建设。一位上了年纪的市民对习近平说,我喜欢读你的《之江新语》。习近平对她说,那是每天写下的三言两语的感受,在报纸上登出来,后来汇集成册了。

习大大的《之江新语》,你看过吗?里边究竟写了啥?

(一)《之江新语》从哪来?

习近平曾以笔名“哲欣”写短评,历时6年,结集出版

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头版开辟了一个特色栏目——“之江新语”专栏,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该专栏发表了一篇300字的文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署名“哲欣”,是取“浙江创新”之意。

此后4年多,一直到2007年3月25日,习近平共在“之江新语”发表232篇短评。

2007年3月25日,“之江新语”专栏刊出习近平的2篇短论:《“书呆子”现象要不得》、《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同出现在《浙江日报》头版的,还有题为《中共中央决定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新华社电讯稿。

习近平的简历显示,2002—2007年,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

该书责任编辑、现任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虞文军表示,习近平调任上海之际,《浙江日报》向省委办公厅提出将“之江新语”的专栏文章集册成书的建议。2007年8月,该书首次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11月重印此书。此次重印保持了2007年初版原貌。截至2014年8月,该书已累计发行138万册。

(二)《之江新语》写了啥?

内容分三类,侧重谈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

《之江新语》一书共232篇文章,内容大体分三类:一是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谈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谈领导干部的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突出强调了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三是谈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下面,小编摘录了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2005年,《发展不能走老路》

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2006年,《多读书 修政德》

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 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2007年,《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

务实之人,一般都是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领导干部就要做这样的务实之人。——2006年,《不兴伪事兴务实 》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2007年,《生活情趣非小事》

领导干部要善于“瞻前”,既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也不刻意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不求个人“风光”而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2007年,《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 》

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这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没有市场,作品给谁看?宣教功能怎么发挥?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2003年,《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

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2004年,《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

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2004年,《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要兴国安邦正百官,要稳社固稷泽百姓,就必须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社稷才能稳固。 ——2006年,《激浊扬清 正字当头 》

现在存在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诀窍很简单,可用郑板桥的对联概括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2005年,《文风体现作风》

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基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05年,《执政重在基层》

(三)《之江新语》怎么读?

该书每篇虽短,但都是结论性很强的东西,要细细地品、慢慢地读

细读《之江新语》,你会发现,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当选总书记之后一系列讲话中的新观点、新论述、新理念,在《之江新语》中或多或少能够找到一些雏形和影子。

那么,你还迟疑什么,赶快找一本来读吧。

习大大的著作究竟该怎么读?2015年4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第六期青年沙龙上,介绍了读该书的方法,推荐给你。

曲青山说:“总书记的第二本书是《之江新语》,是在他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写的。那个时候他还在继续学习、思考,通过每天给《浙江日报》写言论,来指导全省的工作。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知道言论是报纸的眼睛和灵魂。总书记抓住一件事进行思考,几百字就是一篇文章,写得非常精炼。所以这本书你不能读得太快,都是些结论性很强的东西,你要细细地品、慢慢地读。”

曲青山说:“习近平总书记以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导向,经过长时间思考和不断地学习理论,去回答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他的东西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且非常接地气,具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紧密的鲜明特点。因为他是从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市)委书记再到中央常委、总书记,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很了解中国的实际,很契合中国的历史文化。”

曲青山认为,学习习近平的讲话,要注意把握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从他的一篇文章、一个论述、一个观点开始学。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要把他为什么这样看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出问题,最后为什么要得出这样的判断结论等弄懂搞透。之后就上升到了第二个层面。这第二个层面是较高的学习层面,最要害、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他的世界观、方法论。

(四)习大大的著作你读过几本?

至今已出版4本著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发行量近500万册

至今,习大大已经出版了4本著述,包括《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你看过其中几本?

《摆脱贫困》——这是习近平的第一本个人著作。收录了他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12.1万字。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这本书主要摘编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习近平在浙江任职期间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之江新语》——这是一部短论集。习近平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他为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之江新语”撰写了232篇短评。2007年5月,这些短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该书收入了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还收入了他在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截至今年5月,这本书的发行量已达400万册,在境外发行40万册。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在那么繁忙的工作状态下都还坚持读书学习,我们是不是该马上放下手中的手机,拿起久违了书籍呢?

新浪新闻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