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港媒:香港露宿者境况窘迫 政府援助引争议

参考消息

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油麻地渡船街天桥底的露宿者。

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 港媒称,过去16年,梁炳权(音译)所谓的“家”,就是油麻地渡船街天桥下的两个破旧床垫。他原为修理工人,1998年失业后再也无法找到正职,连床位的租金都付不起,更别提租房子了。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11日报道,60岁的梁炳权说:“许多地方都不适合我。劏房太小(劏房就是“分间楼宇单位”,又名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种),连站立的空间都没有,一打开门,你就已经站在床边了。这种地方还要收1800港元月租,有什么意思?”

梁炳权每天工作13个小时,拾纸箱卖给回收公司,赚取五六十元,以此维生。

他说:“我现在赚的钱只刚够买吃的,有时赚得不够,一天只能吃一顿。我不是不想找份正职,但以我现在的年纪和身体状况,很难找工作。”

另一名露宿者只愿以“阿强”自称。 48岁的他情况并不比梁炳权好多少。他打散工,月入三四千港元。过去八年,他有时住劏房,有时露宿。

阿强的收入勉强足以负担床位,但他表示已经受够了,宁愿露宿街头。

他说:“我以前租过劏房,但居住环境太恶劣,最后我只好睡在楼下的公园里。实在太可怕了。”

阿强忆述过往经验时说:“地板上都是厚厚黏黏的污渍,走过时你的脚就像沾上胶水一样,室内也总是弥漫着垃圾的臭味。只要一关灯,就会有许多木蚤跑出来,这样教人怎么睡呢?”

“我宁可睡在天桥下,也不想再去租那些地方了。”

报道称,油麻地区议会为了“美化”该区,决定将渡船街天桥底围起,作为临时存放废物箱之处。因此,天桥底40名露宿者将须迁走,梁炳权和阿强也包括其中。

香港露宿者经常要面对这种迫迁情况。阿强说:“我以前住在油麻地警察宿舍外的天桥底。后来他们把那里围起来了,我就搬到这边。”

“政府一直驱赶我们,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找到住宿。我们只会另找地方露宿。”

梁炳权已经搬去另一处天桥底。他同意阿强的说法:“如果他们把我露宿的天桥底围起来,我想我会在阳台或行人天桥底露宿。只要我把硬纸板搭得够好,就可以抵挡风雨。”

香港社会福利署自2004年以来,便一直向三家非政府组织拨款,以便为露宿者提供援助服务。去年,这三家机构共获得1140万港元拨款。

尽管如此,过去五年在社会福利署登记的露宿者人数稳步上升,从2010年12月的393人升至2014年11月的784人。

报道称,真实数字可能更高。城市大学2013年进行的一项街头统计显示,香港有逾1400人没有稳定或永久的住所。而上述三家非政府组织近期召开的联合会议则估计,2014年底全港共有1000至1200名露宿者。

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黄洪相信,政府协助露宿者的计划欠缺弹性。

黄洪指出,香港主要有四种露宿者:精神病患者、吸毒者、释囚及极度贫困人士。但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未有受到政府服务惠及。

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社工黄长虹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如果受益人无法摆脱心魔,则物质及金钱补助也无济于事。他透露,他接触过的露宿者当中,逾六成受毒瘾困扰。

有时,地区官员和政界人士对这类人的苦况态度冷淡,甚至反对民间协助露宿者。

一名社署官员去年表示,多个慈善团体在深水埗派发免费餐饮,会减低露宿者搬到正当居所的意欲,并会吸引其他地区的露宿者前往该区。此番言论引发争议。

深水埗区议员梁文广也有同感。他向记者表示,派发免费盒饭的做法,与社署的工作背道而驰。

一位自称“阿明”的露宿者尖刻地答道:“没人会为了拿免费盒饭而露宿街头。愿意这样想的人可以自己来试试看。”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罗致光表示,理解地区官员言论背后的逻辑,他们是希望人们自食其力。 “如果只送鱼给他们,却不教他们如何捕鱼,有可能会造成依赖心理,因此有需要寻求平衡。”

报道称,但这似乎很难找到平衡点。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社工吴卫东相信,问题在于香港市民负担得起的住宅不多,对低收入的单身人士来说尤其如此。

尽管许多露宿者申请轮候公屋,去年只有五人成功获分配单位。另有35人获发租金补助,仍在街头轮候公屋的人则数以百计。

吴卫东说,深水埗许多露宿者都希望找到工作,不用再依赖社会福利,但没多少人求职成功。

江浩文(音)是成功找到工作的少数人之一。去年,他找到一份兼职洗车的工作,令他得以在一间劏房租住床位。曾经,江浩文因找不到稳定工作而被迫露宿街头,整整两年仅依赖社署每月发放的2000港元过活。

他说:“有时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无法提供住址证明,有时单纯是因为我一身臭味。”

社区组织协会2012年一项调查显示,共有103名露宿者未有领取社会福利,一半受访者表示因年纪过大而求职被拒,而四成人表示雇主不接受他们以“街头”为住址。

另一名露宿者阿昌说,深水埗有大量新移民迁入,令求职更加困难。 “无论薪金多低,他们都愿意做,区区200元一天也可以。”因此,很多住在附近公园的露宿者一星期最多只能打工一天。

【延伸阅读】港媒:香港变“热岛”市民难熬 劏房住户热到病

今年天气热得反常,继6月份创下130年来的最热月份;刚过去的7月再破纪录,平均气温高达29.8度,成为开埠以来新高。城市化下的“热岛效应”正燃烧普罗市民的生命,不少基层市民夜不能寐,身体亦因居住通风不畅的寓所而引发种种疾病。

中新网8月11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今年天气热得反常,继6月份创下130年来的最热月份;刚过去的7月再破纪录,平均气温高达29.8度,成为开埠以来新高。白天赤日炎炎,即使夜晚也暑热难消,该报在“大暑”当日测试深水埗、将军澳及铜锣湾3地下午及夜晚气温,发现夜间气温仅比白昼低不足1度。城市化下的“热岛效应”正燃烧普罗市民的生命,不少基层市民夜不能寐,身体亦因居住通风不畅的寓所而引发种种疾病。

“真是热到顶不住!”家住深水埗长沙湾道旧楼劏房的陈太无奈慨叹。她的房间原是顶楼加建单位,后来被劏 成7个劏房的其中一间,面积不足40呎。

房内测得36.8度

采访当日中午,天文台录得深水埗区气温约为32摄氏度,但陈太房间内竟然测得36.8度高温。在屋内汗流浃背的陈太说,相邻劏房,由于曾被爆窃,因此经常将房门紧锁,室内空气完全无法流通,加上房间向西南,“食正西斜,日落前1、2小时,可以热到38摄氏度。”

无业的陈太每月领取综援、租金津贴共4800元(港币 下同),这间只能摆下一张单人床、狭窄到无法转身的蚊型劏房,月租金就要2200元,还要缴额外约200元水电费,因此尽管屋内燠热难耐,她都不舍得开冷气。她说:“白天大部分时候我都不在家,去有冷气的地方,例如附近麦当劳或者公共图书馆,等到晚上7、8点后,不那么热时才回家。”

夜晚长期捱高温,令陈太长期睡眠不足,每晚大概只能入睡2、3个小时。她说,已居于劏房近10年,身体出现不少毛病,手脚过敏,皮肤出红疹,更患有轻度抑郁症,需每日吃药,定期覆诊。

陈太年轻时开始住在劏房,她忆述:“那时晚上会有海风,吹在皮肤上好凉爽,风扇也可不用;但现在海岸线越填越出,新填海区起了许多50层以上的豪宅,深水埗变了‘内陆’地区,越来越热,感觉香港的天气变晒!”

记者在大暑(7月23日)当日选取深水埗、将军澳以及铜锣湾3地,测试该地下午和夜晚温度,其中深水埗下午4时半温度达33.5摄氏度,另外两地下午分别录得32.7摄氏度以及31.8摄氏度。入夜后天气丝毫没有变凉爽,3地气温9时后仍高于31度,铜锣湾晚上9点仍有31.9度。

天文台总学术主任李建威表示,香港作为高度城市化的国际都会,楼宇密集,人口众多,除全球暖化等因素,城市化造成的“热岛效应”是形成“热夜”的罪魁祸首之一。李建威解释说,当市区的冷却速率低于郊区时,市区气温就会比郊区高;在香港,这种现象一般在夜晚及冬天较为显著。

“热夜”数目多逾倍

根据天文台准则,夜晚超过28摄氏度即可称为“热夜”,香港近10年每年平均“热夜”数目超过20晚,比1961年至1990年平均“热夜”数目8.73晚,已翻了一倍多,香港夜晚气温偏高的问题,已呈日趋严峻的趋势。

何谓城市热岛?

在全球暖化和城市化影响下,香港的气温变化愈趋明显,尤其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太阳的热能和各种人为活动所产生的热能被密集的高楼大厦围困,未能随风消散,令市区中心温度与其邻近郊区温度差距增大,形成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

(2014-08-11 11:10:08)

【延伸阅读】香港惊现天价写字楼“劏房” 贵过山顶及半山豪宅

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近年来房价问题令人关注,热潮亦由住宅蔓延至商厦,上环一幢旧式商厦,惊现“天价”写字楼“劏房”(分间楼宇单位),全幢被分间成一百多间细户,每个单位月租由二千至四千多元(港币,下同),银码虽然细,呎租却惊人,实用每呎超越一百元,贵过山顶及半山豪宅。

这座位处干诺道西商厦,前称汇伦工商业大厦,入口棚架未拆,内部装修接近完成,该厦命名Solo,物业正在招租,宣传单张上印有:“独立密码锁,二十四小时自由出入,有淋浴设备。”

记者现场所见,该厦每一层的面积仅约二千平方呎,都间细作“劏房”,以一楼为例,全层已被分间18个单位,由U形走廊贯通,单位实用面积介乎二十四至六十方呎不等,根据职员介绍,最细单位实用二十四方呎,月租由二千元起,平过市区不少唐楼“劏房”。

上述“劏房”若以建筑面积计算,呎租介乎四十五至五十元,较同区商厦租金高出一倍,若以实用计算,则更加夸张,平均每呎高达九十至一百元,相对南丰山顶豪宅Interocean Court单位,实用面积约二千六百六十五呎单位,月租二十五万元,实用呎租仅九十四元,写字楼“劏房”竟然贵过山顶豪宅。

中原(工商铺)营运总监潘志明直言,将全幢写字楼,大规模分间成五、六十呎细单位,以前未有所闻,不过近年兴创业,迷你单位正切合小生意人需要。

他续说,上环及西环旧式商厦市值呎租约二十元,以业主角度而言,间细单位令租金收入大升,对租客来说,以每月二千余元承租上环写字楼,相当吸引。

(2014-03-18 09:45:08)

【延伸阅读】澳门劏房女腐尸身份成谜 警方赴现场调查搜证(图)司警封锁案发楼层搜证。来源:澳门日报

中新网1月20日电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骑士马路彩虹苑20日揭发怀疑凶杀案。一名死去多天的女子被发现倒毙上址某出租劏房内,尸身严重腐烂至难以辨认,惊动同屋报警。司警接手调查,初步认为事件有可疑。由于现场未见死者的身份证明文件,身份成谜。经法医初步检验,尸体未见致死外伤,死因有待解剖确定。

命案现场是澳门骑士马路彩虹苑第二座三楼某出租单位。案发单位为出租屋,被间成三间木板隔间房,分别由一对夫妇、一名女子及女死者租住。女死者年约30至40岁。

现场消息称,有住客近日发现上述楼层经常传出异味,初时不以为意,至20日中午臭味愈来愈烈,几乎传遍整个楼层,遂报警求助。治安警到场联络到地产公司和租户,开门发现一具穿着整齐的女腐尸倒卧在其中一劏房床上,面容难以辨认,恶臭难顶,通知司警接手调查。

劏房租客互不认识

司警接报到场,初步认为案件有可疑,扩大封锁范围,在走廊架起封锁线,大批司警人员穿着全套保护衣物进入案发单位搜证,又向同屋租客了解情况。同屋租客报称,不认识女死者,不清楚其来历。两租户最近因事外出,未有察觉。警方其后邀请有关人士返局协助提供资料。大厦管理员称,该大厦不少为出租屋,但未闻有非法旅馆。

法医其后到场,经初步检验,在尸体上未发现致死外伤。死者尸体至下午近6时由仵工运往殓房,待剖验确定死因。司警表示,将继续调查案件,以确定是否有他杀成份。

消息称,由于尸身严重腐烂,估计女子死去超过一周。加上未发现死者身份证明文件,身份成疑,事件有没有其他内情、财物损失等,均待警方调查。

住户及街坊闻悉发生命案议论纷纷,认为区内治安最近转差,亦有街坊得悉后感到惊讶。

(2014-01-21 15:59:08)

(原标题:港媒:香港露宿者境况窘迫 政府援助引争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