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中共领导集体掀起纪念邓小平热潮

参考消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参考消息网8月21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20日报道,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据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座谈会,刘云山主持座谈会。
报道称,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张阳,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先后发言,深切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0日报道,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
报道称,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总结了邓小平为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卓越贡献,强调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独立、繁荣、振兴和中国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奋斗的辉煌人生和伟大贡献,将永远书写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之上。邓小平始终在人民中间,也始终在人民心间。
习近平指出,像我们党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
据报道,习近平强调,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17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全党一定要紧密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夺取新胜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据日本《产经新闻》8月20日报道,22日是邓小平110周年诞辰,习近平率中共领导集体为此掀起了纪念热潮。
中国中央电视台从8日起播出电视连续剧,讲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领导实施改革开放路线的故事。广东省和四川省等与邓小平有渊源的地方也相继举行座谈会或纪念活动,歌颂其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功伟绩。
报道称,推动改革开放的邓小平,与习近平的政治理念相一致。高调举行纪念活动,反映出习近平领导集体希望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深层目的。
【延伸阅读】
境外媒体:中国高调缅怀邓小平透露哪些意涵?
2014-08-21 09:51: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座谈会。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参考消息网8月21日报道 据台湾“中央社”8月20日报道,大陆官方近来高调纪念中共领导人邓小平110周年诞辰,这是要突出当局定调2014年是深化改革元年的传承意义。
报道称,习近平宣示2014年是深化改革元年,对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呈现改革开放前后差异的内容,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的重要贡献,纪念邓小平离不开改革开放;“从目前的角度来讲,中国也需要强调改革。”
据香港《星岛日报》8月20日报道,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前夕,内地显示出对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尊崇。
报道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领导集体,如何利用重新认识邓小平路线的契机,对解决当前的难题提出应对之策,将释放重要的政治意涵。其中一些关键思路,从近期官媒的密集刊文中已经有所透露,如反腐、改革、外交等,都有可能成为体现高层意志的着墨重点。
8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纪念邓小平诞辰的评论文章,侧面反映出改革谋篇已经成形,具体行动亦环环相扣。
分析人士认为,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内容广泛,中央把哪些方面的重点化为今用,将体现长短期的政策选择和战略安排。
据路透社8月19日报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18日召开,具备强力领袖气质的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
报道称,未来的一年对中国而言十分关键,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为节点,习总书记打虎归来,出手改革,改革将进入提速期。
报道还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受益于改革,第一轮就是邓小平的权威政治改革。改革本身需要强势领导人推动,而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制度。
据报道,习近平18日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
据路透社8月19日报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18日分别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中国当前进入了改革预备期,未来的改革动作将会明显增加。
报道称,近期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当晚新闻联播在报道两个小组会议的同时,随后报道了邓小平相关书籍出版发行的新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频频亮相的政治类比信号意义明显。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18日报道,8月22日的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将把中国带进“邓小平时间”。
报道称,的确,纪念邓小平与对习近平的评价交织在一起。《人民日报》12日历数习近平上任一年半以来的“三大建树”,即铁腕反腐,“拍蝇打虎”深得民心;力推改革,幅度和力度都超预期;外交布局,软硬两手凸显“大国范”。三点总结勾勒的不仅是中国的“大国范”,更有习近平的“领袖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8月20日在浙江省邮票公司拍摄的《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生110周年,中国邮政将于8月22日发行《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邮票内容分别为“领导百色起义”、“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南方谈话”,全套邮票面值为5.40元。新华社发(龙巍 摄)
【延伸阅读】
外国人评价邓小平:他使国人重新看到伟大国家
2014-08-21 10:01:35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8月19日,游客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艰辛探索”展厅参观。当日,因改陈布展而闭馆半年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正式再次对外开放。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于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2014年2月20日闭馆改陈。改陈后的陈列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厅、珍藏厅等组成。新华社发(廖小兵 摄)
参考消息网8月21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8月19日报道,《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梳理邓小平政治遗产,称他之所以是总设计师,是因为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意识形态和顶层设计的坚实基础。评论强调,不改革死路一条,应借缅怀邓小平之机,学习他顶住压力推动变革的精神。
评论认为,提出在中国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的巨大贡献。
报道称,这些解读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路线和话语非常相似,与会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路线也高度一致。
配合中共中央纪念邓小平诞辰,评论肯定和赞扬邓小平在文革之后拨乱反正、确定改革开放、确定四项基本原则等重大政治遗产。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19日报道,加拿大学生戴维·茨威格1974年前往中国学习汉语。就在他抵达北京的前一年,邓小平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目前常驻香港的茨威格还记得,1975年,邓小平在第二次复出后准备实施一系列变革措施,却被“四人帮”搅乱。
“邓小平在那时就已经明白变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茨威格对记者说,“到了1977年他第三次复出后,他将这些想法开始付诸实践。”
“用一句话总结,邓小平通过让中国经济向外部开放,让中国人脱贫,发展国内经济,使中国人重新看到了一个伟大国家。”茨威格说。邓小平的改革,包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权的再定义,以及对企业家精神的鼓励等。
报道称,事实上,除了在国内发动改革,邓小平的另一大功绩,便是将经历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重新带入国际话语体系。他提出要吸引外国投资,让中国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学知识,并在1992年邀请他们回到中国,参与搭建中国的市场经济框架。
茨威格说,“如果你比较1978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与今天中国同世界130多个国家的贸易往来,这是一个巨大成就”。
报道称,放到今天来看,这种摆脱国内的思想束缚,让中国与世界更紧密融合的做法,或许对中国更有启发。近年来,利益集团以各种理由阻碍中国改革与同外界融合的声音甚嚣尘上。
据俄罗斯《独立报》8月15日报道,《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正在中国热播。正是改革开放政策令北京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电视还是报刊,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去世后,邓小平虽然既不是国家主席也非中共中央总书记,却在重大历史关头力挽狂澜,在党内享有崇高威望。
报道称,邓小平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哪些能为现今的中国领导人所用?俄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科卡列夫说,中共将遵循邓小平遗志,继续推行改革开放,“这里不会上演西方所理解的政治改革。彻底改变政治体系的可能性为零。现有政治体制将进一步完善。不管怎样,中国共产党仍将扮演主导角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市民在深圳市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前广场上休闲。1992年前春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世纪伟人邓小平35天的南国之行犹如浩荡春风,给华夏大地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才是硬道理”。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踏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新华社发
【延伸阅读】
中国罕见播邓小平电视剧 外媒称观众耳目一新
2014-08-14 13:31: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邓小平站在海边,马少骅饰演邓小平。图为马少骅。
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关于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顶级政治家为主人公的电视剧在中国比较罕见。有媒体称,这是表明中共对敏感题材放松管制的一个信号。
据路透社8月12日报道,这部48集的电视剧全景式反映了1976年到1984年这段历史,在这个时期,邓小平推动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
一家中国媒体评论称,近年来,中国新的话语禁区明显减少,老的禁区打破了不少。这部电视剧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进展。
不过,这部电视剧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呈现敏感剧情的辩论。中共官方的描述总是把敏感的内部冲突多少加以粉饰。
剧中出现了其他几位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包括已故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表示,这部电视剧会对当时的历史证据作出呈现。
他还说,这部电视剧或许是一个信号,表明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已不再那么敏感。他说,如果电视剧呈现某些政治事件,那可能会有一些益处。
报道称,在中国,电视剧以及电影都要通过审查才能放映。各种各样的禁忌往往使制作方都去创作战争年代的作品,尤其是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视剧。
尽管抗战剧很受欢迎,但关于邓小平的这部电视剧在黄金时段播出,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报道称,有些人为剧中提及了有关粉碎“四人帮”的历史内容而感到惊奇。“四人帮”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丑闻之一。
一名网民在微博上写道:“这似乎是第一次在电视剧中以这样的方式提及‘四人帮’的问题。中国那个时候真的很紧张啊!”
毫无疑问,这部电视剧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的宣传价值。
据报道,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制作的这部电视剧,一开始就是邓小平给残疾的儿子擦身的一幕。
报道还说,制作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送给各级领导审查的光盘超过一万张。
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位教授说,这部电视剧在放宽有关中国高层的题材限制方面会走多远,还需观望。
【延伸阅读】
境外媒体:中国高调纪念邓小平意在为改革造势
2014-08-20 10:16:0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马少骅饰演邓小平,张光北饰演李光耀。图为张光北、马少骅。(图片来自凤凰网)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8月16日发表题为《邓小平题材电视剧符合中国领导人的计划》的报道称,《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并不完全像美剧《纸牌屋》,尽管一家国有报纸称该剧第一集“就像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政治惊悚片”。
报道称,这部最新的电视剧讲述了一段动荡岁月。它是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推出的,讲述了邓小平从政治荒野回归后,推行改革让中国变为经济巨人的故事。
据报道,《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共48集,剧本花三年写成,全剧耗资1.2亿元人民币——以央视的标准衡量,这是一笔极大的数目。
国家媒体还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强调习近平对邓小平的尊崇。文章点明了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和中共改革计划之间的关系。
人民网13日发表文章说:“有人说,以前是‘路不平,想想邓小平’,现在是‘路不平,看看习近平’。”文章写道:“可见,在群众眼里,锐意改革的习近平,与当年开创改革开放道路的邓小平,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据《印度时报》网站8月18日报道,中国出版了邓小平的官方传记和文集,首次披露了这位改革派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局中所遭受的磨难。
报道称,邓小平的全面经济改革带来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将中国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据报道,一部48集的新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讲述了邓小平与“四人帮”作斗争、为中国的剧变铺平道路的故事。
外界认为,传记和电视剧的推出时机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性,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被塑造为中国的新“邓小平”。
人民网近日发表了一篇评价习近平领导能力的文章,指出习近平把邓小平视为榜样,认同他的改革政策。文章说,只有改革能解决改革带来的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9日发表题为《学者:中共高调纪念邓小平 包含坚持深化改革政治宣示》的报道称,中国官方高调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受访的学者纷纷指出,官方纪念邓小平的规格比较高,和目前大的改革背景有直接关系,其中包含了本届领导人坚持深化改革的政治宣示。
距离邓小平诞辰110周纪念日还有三天,各地从2014年初开始的纪念活动,近日也走向高潮。多名中共高层领导人,在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人民日报》等发表文章,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据《新京报》统计,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和十年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两次活动中,已有至少12位现任或退休中共和中国国家领导人撰文回忆邓小平。
报道称,高层领导人集中地纪念已故领袖的现象,凸显出官方透过纪念文章营造声势,进一步为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制造舆论。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18日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中国改革目前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特别是在反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削减了改革的阻力以后,下一步如何进行成了关键,必须不断持续才能实现真正切实的改革。透过对邓小平的纪念,中共高层领导人表达了他们改革的坚定意志。
据香港《南华早报》8月18日报道,8月22日是内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内地高调纪念,种种活动都凸显“改革”的纪念主题。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表示,他注意到,2014年的纪念活动与往年相比,更突出改革开放。不同地方开的几次研讨会,题目中都有“改革开放”,很多关于邓小平的文章,也在强调改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前,各界党员代表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延伸阅读】
美媒:外界试图解读邓小平电视剧透露的内涵
2014-08-20 10:26:00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13日报道称,当国家电视台开始播放关于中国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生平的48集纪实电视剧,其中讲述了政治动荡时期的故事时,中国观众感到震惊。这些时期此前很少被公开提及。
报道说,在中国国内,人们对邓小平的主要看法是,他启动了中国如今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让中国向外部世界敞开大门。邓小平在1997年去世,享年92岁。
报道称,从表面上看,从8月8日开始播放第一集的这部电视剧旨在庆祝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许多人试图从这部电视剧中解读出关于中共领导人思想转变的隐藏信号。
一些观众认为,这部关于邓小平的电视剧表明,中共放松了对敏感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严格管制。国营报纸《环球时报》在11日发表一篇社论称:“近年来,中国新的话语禁区明显减少……《邓》这部片子是其中有标志性意义的进展。”
报道称,新版邓小平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如此之多的政治热议,一个原因在于,许多人认为,现任领导人重新讲述历史的方式表明了他们对国家政策和未来方向的看法。
在中共内部,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部电视剧受到了非常严肃的对待。据国家媒体报道,该剧总耗资1950万美元,在放映之前送给各级领导审查的光盘就超过1万张。
此外,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该剧首映两天后刊登了一篇社论,解释了该剧的重要性。这篇社论将苏联解体作为一个警示故事,称后来的苏联领导人犯下的一个关键错误就是他们对建国先驱持批评态度。
这篇社论说:“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始终是中共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当年苏联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批判,引发了苏联的内部分裂,对中共来说,这是前车之鉴。”
这篇文章说:“中共绝不会蠢到像赫鲁晓夫一样,因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而动摇执政的根本。这是习近平的历史智慧。”
报道说,在如何看待中国过去领导人的问题上,习近平本人已经大致表明他的看法。2013年12月,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称:“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鉴于这些因素,对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者而言,邓小平题材肯定构成了一个棘手的挑战。
报道还称,除了毛泽东,没有哪位领导人像邓小平这样对新中国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尽管邓小平从未正式担任中国的国家主席,但他在毛泽东逝世后成为了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在20年的时间里掌握着任命并撤销领导人职务的权力。他的改革帮助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市场经济体,让中国向国际商业敞开大门,并开启了20年的经济蓬勃增长时期。(编译/沈丹琳
(原标题:境外媒体:中共领导集体掀起纪念邓小平热潮)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