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调查:中国留学生抑郁症高达45%
悲痛!伦敦国王学院失踪11天的中国女博士生已被找到,证实死亡。
伦敦警察厅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失踪女博士闫同学通告:警方在调查一名失踪中国公民过程中,发现一名死亡女性。
闫同学,35岁,本月26日被报失踪。
2月28日(周三)凌晨3点左右,警员找到威斯敏斯特一个地方。
他们在该地址发现一具女性遗体。
死者正式身份尚未确定,但警方相信是闫同学。
警方已通知亲属,目前死亡原因暂时无可疑之处,警方将会给验尸官准备相关文件。
随后,中国驻英使馆也发布了闫同学的死亡通告,证实她在其住所死亡,警方初步判定死亡原因并无可疑,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抑郁症已成精英流行病?耶鲁调查:中国留学生抑郁症高达45%
来源 | 留学生求职(ID:offerhaigui)
“抱歉,我不能和你们一起做完这个项目。”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田妙秀(音译),在期末考试期间被发现于自己所住公寓中自杀身亡,自杀原因疑为抑郁症。
耶鲁大学在关于抑郁症的调查中,中国留学生的明确表示抑郁症倾向已经高达45%。而美国学生仅有13%。
Part
1
我们失去了很多人,但是他们直到把生命还给死神那天,也没有等到一个理解。
过去三年中,因为抑郁症,我们已经失去很多人,他们不是loser,他们非常的优秀,和年轻。
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多人得到理解。从父母到外人,所有人眼中的留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他们的朋友圈永远都会有漂亮的成绩单,有世界各地的名胜和风景,有热闹的party和活动。
“抑郁么?不过是日子过得太好了,太矫情了而已。”
每每有留学生自杀的消息传到网络上,也往往是嘲讽居多:
留学生就是这样,日子过得太顺风顺水,所以遇到点事心理素质才这么差
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
我当年有同样的遭遇,我都挺过来了,说明根本没多大的事,为什么要去死呢
活该,谁让你们去跪舔洋大人!
但是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此么?
Part
2
他们做的全部努力,不过是为了完整的生活。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经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这段经历让她创作出了摄魂怪。
重度抑郁症,就像被摄魂怪亲吻过一样,抑郁不是悲伤和难过,而是生活和活力的反面而已。
关于抑郁症的几点常识:
一个知乎上的留学生曾经这样形容她在抑郁期的状态:
生理方面
1、严重嗜睡,且睡不醒,特别容易陷入睡眠,不分时地,即便是刚睡了15个小时,即便是重大考试,甚至公交车站;
2、记忆力减退。严重的时候甚至5秒钟之前刚刚看过的东西都会忘记;
3、语言表达能力退化
4、感知钝化。感觉不到情绪的存在,不是悲伤而是一片空白和麻木。5、特别容易疲惫。学校一会儿就感到筋疲力尽,说上几分钟的话就感到自己要被掏空了。
心理方面
1、严重自我否定,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配不上。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好很多。
2、过于敏感,会把细节的信息无限放大,尤其是负面的细节和信息,而后在内心世界引起巨大的反馈。
3、过度自责。亲密关系中出现一些小争执,甚至算不上争执,也许只是对方一个表情和语气稍微强硬一些,就会开始道歉,即便得到对方谅解,也还会沉浸在自责的情绪中很久。
4、既期待亲密关系,又害怕。害怕自己给别人带来麻烦,尤其是关心自己的人,也怕别人讨厌自己而真正离开。
5、伤春悲秋,会陷在一些宏大虚无的命题中出不来。有时候都会嫌弃自己太矫情啦,但是眼泪总是在意外的时候出现。
6、会把不相关的负面的情绪和信息联系在一起,从而否定自己和生活甚至生命。经常脑子里几个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尤其是当陷入负面太深的时候。
7、自杀倾向。每天都很痛苦,总想快点结束,甚至有时候期盼一场无法抵抗的意外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中国女留学生Weiwei Liu自杀前
最后一条微博
Part
3
谁都可以得病,你也可以;谁都可以懦弱,你也可以;抑郁只是一场特殊的感冒。
面对抑郁我们可以做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其次是正确的治疗和疏导。不
要把抑郁症看做是一种羞耻,把抑郁症当做一场病毒性感冒,它们除了治疗药物和方式不太相同之外,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倾向
美国:+1-8002738255
英国:44-08457909090
加拿大:+1-5147234000 (蒙特利尔地区);
+1-18662773553 (蒙特利尔地区以外)
澳大利亚:+61-131114
日本:+81-0352869090
如果你觉得身边有朋友抑郁了
▼
最后的话,给每一个留学的人。
给因为课业压力大哭成狗,却只是擦了把脸继续看paper的你;给想要参与小组讨论却不被外国人接纳的你;给圣诞节前一个人去超市里扛了大包小包回来的你;给想念家里一碗番茄炒蛋却自己怎么也炒不出那个味道的你。。。
我不会和你说,你看世界这么美好,你应该要快乐。
我只想说,你面对生活这个摄魂怪做的每一次挣扎和努力,都不是无用。
而你一定会听到那句“呼神护卫”,真的。
你被爱着,你被这个世界爱着。这个世界上有你看不见的力量在守护你,有人在陪伴你。你并不孤单,你很珍贵,你值得被爱。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不在乎你飞的高不高,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
我们在这里,陪你,一直一直在这里。我们爱你。
华
哥
说
发现自己的抑郁也绝不是世界末日,请不要将自己锁在封闭的世界。
来源:精英说(ID:elitestalk)
全文2478字,读完大约4分钟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底,韩国SM公司旗下男团SHINee主唱金钟铉烧炭自杀,根据其友人随后公布的遗书,金钟铉生前遭受严重抑郁症的困扰。
金钟铉部分遗书内容
在金钟铉的文字里,人们看到了一个深陷痛苦不能自拔的灵魂,在痛心之余再次引发了舆论对亚裔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
从乔任梁到金钟铉,他们都看似是站在金字塔顶端、光鲜亮丽、阳光明媚的明星,生活精致,与挫折、苦痛绝缘,如果不是他们的自杀悲剧,我们将永远不会把他们与抑郁症联系到一起。
有人说抑郁症已经变成精英流行病,“站得越高的人,心理问题越为让人担忧”,也许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翻开抑郁症图谱,西方有牛顿、达尔文、林肯、丘吉尔、黛安娜王妃等名人,中国有海子、顾城、张国荣,他们都深受抑郁症困扰,其中不少选择轻生来结束被病魔纠缠的痛苦。
2013年,喜剧演员Stephen Fry曾公开谈论了自己的抑郁症病情及曾有过的自杀尝试。
“有时主持节目时,我一边说着ha ha, yeah, yeah,”他说,“但内心里却在说,我真他妈的想死。”
事实上,即使那些在生活中让我们大笑的人,可能只是戴着小丑的面具。
从卓别林、憨豆先生到2014年在家中自杀身亡的好莱坞喜剧明星Robin Williams,很多卓越的喜剧表演者也深受抑郁症折磨。
喜剧演员卓别林这样描述他对抑郁症的感受。
“有些时候我觉得任何与他人的接触都让我作呕,就像一些浪漫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我受到的压力让我厌世。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一般,被拒在世界的高墙之外。”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生前曾患有极为严重的抑郁症,在他26和32岁抑郁症发作最严重时,林肯都险些自杀。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描述深陷抑郁症的折磨:
自己是“活着的人中最痛苦的一个”。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曾有过与抑郁相伴的经历。他将抑郁形容为“黑狗”,并称这“黑狗”:
每到冬天便无比猖狂,让他痛不欲生。
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因抑郁症于1961年开枪自杀。在最著名的《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写道:
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小说主人公与鲨鱼搏斗时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中矛盾心态的写照。
抑郁症并非简单“心理脆弱”能够解释,它如同一张无法挣脱的巨网,将深陷其中的人紧紧缠绕。
但这种让名人们饱受摧残的精神痛苦,却并不被大多数亚洲家庭所理解。
动不动就这样,你真是太矫情了!
这么不经事儿,心理素质这么差,怎么在社会上混?
让人遗憾的是,在亚洲文化的概念里,精神障碍类疾病不仅十分陌生,人们的态度也由无知发展为轻视和蔑视。病人深受情绪上困扰,却始终被家人或者朋友理解为“太脆弱”、“心理素质差”…
在亚洲老一辈人的概念里:“抑郁症只是一种做作的矫情,你完全可以自己克服它”
同时,患有“精神类疾病”也被视作耻辱,这种印象早已深深烙印在亚洲各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中。
在中国,“精神病”被认为是侮辱性的词汇;在韩国,家人会为了保全家族荣耀隔离家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印度,社会普遍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自杀”都与“自作乐”谐音。
亚洲家庭中成员的精神健康以不同形式被忽略。在人们的概念里,精神疾病只出现在疯人院,手脚被捆绑的病人大喊大叫、摔东西、接受电击,这样的场景中。
患有精神疾病的亚裔在族群中始终饱受困扰
一名亚裔女性曾对镜头吐露,“如果向身边的人倾诉自己不佳的精神症状,会被视作是软弱的表现”。
因此每当情感上有任何不适,亚裔子女更倾向用掩饰性的举动来掩盖自己的病情。他们克制自己,拒绝流露出自己的悲伤、焦虑和恐惧,避免产生任何冲突与不和谐。
处于青春期的亚裔女性与其他族裔相比有着最高的抑郁症发病率
即便发现了子女情绪和精神上的问题,父母们也并不寄托于向专业的心理医师寻求帮助,反而希望将所有问题在家庭范围内解决。
这样的文化氛围也解释了,为何亚裔比白人更容易感到抑郁,且更不愿意寻求精神健康援助。
一名亚裔女性对着镜头说:软弱应当被隐藏起来
通过隐藏“软弱”,亚裔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令人心酸的举动,正酝酿着更大的悲剧。
2016年,四名亚裔学生联合在哈佛校报发表文章称: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压力和精神疾病在自己和同伴身上出现,并且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在以越来越多亚裔青少年自杀的形式显现。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年末,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的一所公寓内,一名18岁中国留学生自杀身亡。
当我们将2017年的时间轴倒推,竟发现这份关于中国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名单有如此之长…
2017年10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选择在金门大桥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7年3月,哈佛大学法学院一年级研究生冠群(Will Zhang)被发现在剑桥市史多瑞街的宿舍中死亡,警方表示具体死因不明的同时排除他杀可能。
同年3月,甄梅梅(化名)因无法适应国外全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国内外生活状态变化,罹患重度抑郁症,在被送回国后不到一个月坠楼身亡。
2017年2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寝室内,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Weiwei Liu,被发现自杀身亡。
据耶鲁大学2013年发布的研究表明,中国留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令人警惕。这份调查显示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
Susan Song曾在美国亚裔社会参与促进会(AACI)工作多年,接待了许多亚裔青少年,她发现:
“其中一些孩子在学业上非常出色,却存在着自杀倾向”。
对不少留学生来说,心理治疗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成绩优异,但在发展自我认知与自尊的过程中陷入困境。
受抑郁困扰的绝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目前,心理疾病已成为美国亚裔社区中前十大死因之一。
1999年至2014年的15年间,亚裔自杀率增长了24%。其中15至24岁的女性青少年因为抑郁引起的自杀率,更在全美所有族裔中排名第一。
据今年10月发布的《纽约市亚裔心理健康服务白皮书》发现,这一现状与亚裔民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接受度不足息息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悲伤和抑郁再正常不过且不可避免,发现自己的抑郁也绝不是世界末日,请不要将自己锁在封闭的世界,放慢你的脚步,在你周围寻找那些真正关心和在意你的人,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你会发现就算是低落、悲伤、难过,也可以被尊重、被讨论、被关照。
点击视频收看公益特辑,不容忽视的微笑抑郁
微笑的表情背后,
不一定是真正的开心,
或许独自一人时,
是控制不住情绪的大哭,
亦或者是想死。
这不是矫情,
这是有抑郁症的表现。
去年的时候,一条美国中国留学生唐晓琳失踪的寻人启事在微博上刷屏。
或许是出于章莹颖事件的后怕,大家纷纷对这个北大毕业,成绩优异的高材生有着额外的关注。
然而,令人悲痛的消息还是来了,就在唐晓琳失踪10天后,她所在的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Benjamin C。 Bromley教授给系里所有学生发了一封邮件,
邮件中表示,
系里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唐晓琳
已离开人世。🕯
但邮件并未提及唐晓琳的具体死亡原因,以及何时何处发现遗体。。。。
随后,警方也确认了这名中国留学生唐晓琳的死讯。
很多人或许都有同样的疑问,晓琳到底经历了什么?
据悉,晓琳自2008年北大本科空间物理专业毕业后,来到美国读研究生和博士。一读就是9年。。。。
2年研究生毕业后,晓琳在犹他大学攻读博士,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仍未毕业。。。。
在很多人的眼里,唐晓琳是一个“快乐、乐观”“爱穿裙子”的小姑娘。
“她爱美,很爱自拍,但近几年因为学业很忙,很少主动和朋友们联系。。。。”
据一位自称是唐晓琳师妹、同在美国读书的匿名网友表示,晓琳学习非常认真,“有时候要半夜去实验室守着实验,特别辛苦”,“记得有次和她吃饭,吃完了都晚上10点了,她还要回实验室看结果。”
虽然晓琳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但在晓琳的寻人启事中却写道:
晓琳疑正患有抑郁症
曾向朋友透露,
想要在金门大桥结束自己的生命。
甚至有一位唐晓琳的高中同学透露,晓琳很可能是长期抑郁,“她初中时就偷偷割过脉。”
其实,仔细看晓琳的社交媒体就会发现端倪。
她之前有6年,从未发表过任何状态。再一次发表是在今年4月,而发表的内容也和之前有着明显的不同,基本都是一些励志的名人名言,其中还夹杂着数字和字母。。。。
没有人知道,唐晓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挣扎,留学生的心酸,又有谁能懂。。。。
朋友圈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心酸
或许大家看到,留学生会经常在朋友圈发各种美食。。。
然而实际上,我们吃的最多的是这个⬇️
或许你会看到留学生朋友圈里发的整洁的宿舍。。。
但大部分时候,其实是这样的。。。。
与陌生的室友聊天谈心成为好朋友的概率少之又少。。。。
我们不但没有什么交流,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生活,甚至还会时不时撕个逼。。。。
留学生出去玩一次,打扮一次,会赶紧发个朋友圈证明自己的确在国外生活。。。。。
不然。。。他们大多数都泡在图书馆,甚至干脆就油光满面的在家里学习。。。。
临近考试时,图书馆甚至连张桌子都很难抢到。。。。坐在地上是常有的事情。。。。
你可能以为,在留学生的学习中,小组作业会有其他同学的帮助。。。。
然而,实际上,除了个别“大腿”的确给力外,其他的人都是争抢最轻松的部分。。。相互推诿。。。。最后,你能靠的也就只有自己。。。。
在朋友圈中,留学生交完作业看似很轻松。。。。
然而实际上,他们完成作业的过程很痛苦。。。。
语言的障碍,学术上的差异,使得每一次考试前都要预习好几遍。。。。
留学生自述:我们曾经都抑郁过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奋斗,来自学业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自己的进取心,“逼”着留学生,只能一股脑的向前走。。。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压力,很容易使人患得抑郁症。
甚至有一些抑郁情绪,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统计,平均一学年有32%的学生被确诊患有抑郁症,13.5%的学生因为抑郁症而成绩下降。而这其中,留学生占有很大比例。
各种不堪重压的自杀事件也甚嚣尘上,
有因为PR问题的。。
有因为学业太过于繁重的。。
各种应接不暇的心酸和压力
都可能成为压垮这些海外学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表面上的快乐掩盖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我最后想留给这个世界的话是
最美好的地方还是你的家,
任何跟你外面的世界很美好的,
都不要相信,他们在撒谎。
只有钱才是人们永远的朋友,
没有钱谁也帮不了你。”
一些患有抑郁症的留学生,在网络上诉说着自己的经历。
阿瞒:暴饮暴食,大把掉发,极度嗜睡,心慌心悸,一个星期不出门不与外界联系,觉得活下去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害怕与非中国人接触,无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时而痛哭时而大笑。 我觉得我是抑郁了,可我才出国两个月。
啼笑皆非:选择自闭,把微博所有认识的人移粉,当个树洞,跟人聊这些,会把别人带成负能的,家人也不喜欢听,所以只有自己了。。。
jzbxercxhj:我身边有三个北大的孩子出国念书抑郁回国,有很大原因是一直以来对自己急切的高要求。没有在预计时间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就会催促自己。一个姐姐在剑桥念文学时候也念得有些抑郁,觉得身边连一个说话人交心的人都找不到。出国在外能否找到真的能够交心沟通的朋友真的碰运气。我social很多,但是我愿意坦诚内心苦楚不害怕浪费别人时间不担心被 judge的其实也就一个。感觉到她真的理解我所有的辛苦,因为她也这么走过来。所以我们互相佩服又疼惜。这样的友谊却在我已经重度抑郁时候来,晚了一点点。但还是感激上帝,有这样一个人让我觉得不孤独被包容理解。
CLEVER:我前六个月都处在一个特抑郁的状态。没人说话,过生日都是一个人。不想喝他人交流,做什么都没兴趣。害怕自己跟不上课程。。。后来找了心理咨询师,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语言问题,所以融入不了当地社会。逐渐的,现在好多了,认识了新朋友,虽然不会有以前的那种亲密的感觉,但是现在自己的心情好多了,感觉抑郁症应该得到缓解了。。。。。
茶々貓:去年休了学,现在仍在休学中,回国也并没有任何好转。之前一直都是让家人很省心的一个人,现在这样反而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还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不解,累。感觉根本没有人关心我,总对我说要成熟要成熟,可是我到底要怎么样才算成熟,我就是开心不起来。。。。
据凤凰新闻报道,留学生群体更易陷入孤独压抑情绪,澳洲留学生的自杀倾向更是本土学生的4倍!
这个十分恐惧的数据提醒着每一位留学生,
关注抑郁症,关心自己。
快来自测,有没有抑郁症?
当代社会,很多现代人其实都患有“隐形抑郁症”。尤其是漂泊在外的留学生群体。。。。
这些人在平时根本看不出来情绪的变化,甚至自己都不会意识到有了这样的病症,但实际上,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下面的表格可以帮助你们测一测自己是否有抑郁。。。
如果你测出来有轻度抑郁,不要担心,以下的小方法可以帮助你自我调节。。。。
但如果你的抑郁程度已达到中度甚至重度,那今日哥还是建议您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就像你发烧感冒一样,抑郁症不是绝症,它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病症。如果你的周边有抑郁症患者,请你多给他们一点关心,帮助他们走过来这一段黑暗时光。。。。
今日小结
在海外生活留学的你们,
是否有过这样的辛酸史?
你又是如何调整过来的?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部分消息来源:精英说,留学生求职,今日悉尼,凤凰新闻,豆瓣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