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民族文化变迁 从哪里来?将走向何处?
新视角NPF摘要:
到了18世纪,有一股强大势力就开始进入中亚,这就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18世纪的扩张势头是非常迅猛的,在东边我们知道,包括我们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慢慢都弄过去了。在西边,它把高加索夺过去了,从土耳其手中夺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当时叫克里米亚战争。在中亚地区,它把其他势力慢慢都征服了,就进入了中亚。
本文为2018年1月钝角网(www.dunjiaodu.com)会员讲座之中国原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先生“中国与中亚:相伴永远在丝路”的第二部分内容。 相关文章:于洪君:“丝路”上的中亚——复杂的地缘环境和特殊的地形地貌
于洪君:
下面我讲一讲中亚国家的历史、民族和文化。我们中国过去有一个学者曾写过一本书,说“看中亚的民族就像在曼哈顿看百老汇大街的人流一样,不知道他们从哪来的,也不知道走向何处”。他的说法被很多研究中亚问题的学者所引用。(中亚民族的来历)是有点说不太清楚。现在我们讲的中亚几大国家、几大民族,实际上形成时间有的并不长。
中亚地区接触伊斯兰文化应该是公元7世纪,在这之前,无论这里的农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为争夺生存空间都进行过无数次残酷的争斗,各种外部势力在这个地区角逐相当激烈。所以,中亚人自己都讲:我们这个地方马其顿人来过,阿拉伯人来过,波斯人来过,突厥人来过,蒙古人来过——蒙古人大概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在中亚确实是横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建立了几个汗国。现在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写了一本书《历史倒影中的塔吉克民族》,他的一段话说“成吉思汗命令他的军队将塔吉克人杀得一个不留,连年迈的老人和不懂事的小孩都不放过”。历史上是不是像他说的这样,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总之蒙古人在中亚的统治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历史印记。所以,很多人都说中亚都是蒙古人的后裔,其实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它的民族形成非常复杂。
我们中国和中亚历史的这种联系就非常密切,说千丝万缕也好,说源远流长也好,都很贴切。古代的丝绸之路刚才讲了,早就把中华文明和中亚文明连在一起了。公元750年的时候,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这个是很有名的,消灭掉十国以后,大唐王朝的势力就扩大到了中亚相当大的一个地步,比现在的中亚还大,包括阿富汗北部很多区当时都是大唐王朝的势力范围。我们有些历史地图上,把这个地区都划为大唐王朝的版图,西安去历史博物馆就有这样一张地图。但是,中亚人不认可。有一年,我陪哈萨克斯坦一个代表团去参观陕西博物馆,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都很好,但看了那个博物馆以后,他非常生气,说这怎么是你们的呢?很不高兴,跟他解释,他也不接受。非常明显,看了地图以后他非常不高兴,他不接受。但是,在唐朝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唐玄奘当时之所以去印度学习宗教,从那个地方过去,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中华文明的影响之下。他驻足的时候写了很多书,所以我们对中亚的了解,首先是通过《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刚才讲了很多民族来过中亚,我还没讲汉族,其实汉族也去过。公元14世纪中叶的时候,有一个叫帖木儿的人,他的出身现在说法也不一样,过去我们说他是突厥贵族,还有的书上写他是蒙古人的后裔,乌兹别克斯坦人把他作为民族先驱,认为他就是乌兹别克人。这个人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这个人过去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就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好战之徒,但是,他确实很有本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撒马尔罕帝国,把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都弄到他的首都撒马尔罕去,使得撒马尔罕的文化、艺术发展得非常繁荣,一度使撒马尔罕成为中亚地区科学文化的一个中心,现在到撒马尔罕去可以看到很多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他的一个历史功绩。这个人征服了很多地区,帖木儿帝国实际上包括印度很大一块,包括西边,后来他想进军中国,但没有到中国境内就死在路上了。他是一个瘸子,死后就葬在撒马尔罕。这个人历史上是有争论的,我们过去史学上对他的评价不高,但现在他是乌兹别克的民族英雄,乌兹别克的首都塔什干就有他骑着战马,傲视群雄的那么一个雕像。那个雕像过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被铲掉了,换上帖木儿,历史就是这样耐人寻味。
(帖木儿雕像)
15到16世纪的时候,刚才讲了蒙古人就在中亚地区建立了封建汗国,它的土地主要是哈萨克这个地方。这时候陆陆续续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人种不断融合。但最初的时候,无论是使用突厥语的,还是使用波斯语的,无论是游牧的,还是定居的,大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清晰的民族概念和民族意识,还没有形成民族自觉,更没有民族觉醒。大家只是模模糊糊觉得中亚地区人以群分,可以大致分成六个集群,就是居民群体:乌兹别克、哈萨克人、土库曼人、吉尔吉斯、塔吉克人,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小的族群叫卡拉卡尔帕克斯坦——现在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境内,给他们单独建了一个小共和国,大概也就20、30万人。所以,这时候在中亚地区15、16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封建汗国,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乌兹别克。
乌兹别克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他们是从锡尔河和咸海以北,叫月即别斯坦,也就是今天哈萨克草原南下,打败了帖木儿王朝,最后逐渐取代了帖木儿的势力,来到了中亚绿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还有南方的撒马尔罕、布哈拉那一带,在那儿形成一个新的主体民族。所以,中亚地区民族关系、民族生存过程非常复杂。
哈萨克就是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境内地区逐渐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民族。斯拉夫语“哈萨克”的意思就是“脱离者”、“逃亡者”,就是从月即别汗国分离出的一部分形成的民族。
塔吉克和其他几个不太一样,塔吉克一直使用波斯语,因为它所在的地方过去是波斯人的势力范围,所以过去这个地区也叫东伊朗,他们有时候自己把自己叫东伊朗人。关于塔吉克这个民族的说法也不完全一样,他们的总统拉赫蒙的那本书,刚才我点到过,书名就叫《历史倒影中的塔吉克民族》。他说的是,过去把萨曼王朝当作塔吉克民族国家起源的说法是错误的。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书还是这么写,他认为是错误的。他的说法就是“塔吉克民族在不止一次的英勇的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同时,把外来文化和本民族的文化融合成为一体,使民族发展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实际也是一个吸收、吸纳不同民族文化,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的过程。但他也没有说清楚,到底它的本源是谁,主体是谁。现在看,还是当地的土著人和外来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民族。塔吉克族应该说在中亚地区形成的相对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
另外,读中亚历史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几个概念,什么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出现很多汗国,这些汗国的主人不断变换,疆域不断改变,历史的解读也五花八门,说不太清楚。希瓦汗国主要是昔班尼汗领导的乌兹别克人建立的,他最初是在首都叫乌尔根奇,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乌尔根奇在哪里,其实就是希瓦共和国的一个很小的城市,就几万人口,后来迁到希瓦,希瓦名气大一点,所以在那里叫希瓦汗国。它的主要领土包括阿姆河下游的花剌子模三角洲区,比较富,这个汗国存在了300多年,后来被沙皇俄国给吞并了。
布哈拉汗国也是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最初是建都在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距离比较近。后来它迁移到布哈拉去了,它的统治者主要是昔班尼人的后裔,所以16世纪起,统治布哈拉汗国的王朝一般也叫昔班尼王朝。这个中间王位争夺就十分激烈了,十分复杂。在布哈拉强盛的时候,布哈拉这个城市一度成为中亚地区的文学艺术中心。现在布哈拉也是世界有名的历史名城,跟撒马尔罕,跟希瓦一样都是有几千年历史,保留了大量的文化古迹。据说那时布哈拉的国王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不单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另外他清心寡欲、持身谨严、文韬武略、豪爽盖世、勇猛过人,很多褒义词来形容他,他也吸收引进了很多其他民族的优秀人才帮助布哈拉发展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他本人据说精通音律,也是书画艺术大师,很多名人的名著,他都有收藏,据说还留下了很多歌曲,中亚的很多名曲据说都是当年他留下的,这个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是中亚人有这个说法。
中亚还有一个地区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叫费尔干纳。费尔干纳这个地区在中亚的南部,靠近阿富汗。它是一个谷地,到那里可以看到四面都是环山的,中间有一块平原,肥田沃土、物产丰富、人口密集,这个地方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地方。苏联解体的时候,这个地方大概有600多万人口,面积不大,因为物产丰富,现在可能有800多万人口了。这个地方因为民族聚集比较多,外来的文化影响比较大,像刚才我说的撒马尔罕其实就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也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资源争夺比较激烈的地区,也经常出事,靠近阿富汗。像来自中东的阿拉伯势力特别看重这个地区,在这个地区的传教活动非常积极,非常活跃。这个地区18世纪初也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叫浩罕汗国。
中国的柯尔克孜人在中亚地区叫吉尔吉斯人,吉尔吉斯人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叶尼塞河流域过来的,它是游牧民族嘛,逐水草而居,逐渐地迁移到天山地区和伊赛克湖定居在这儿,就形成了他们的一个世代的生活领地,就是吉尔吉斯。
这个地区比较大的民族就是土库曼人,有人说早在乌兹别克人来到花剌子模建立希瓦汗国之前,土库曼人就已经在这儿生存了。他们最初的生活方式是游牧。当时有一部分土库曼人生活在现在的伊朗境内,所以这些民族都是跨界而居的,都是跟周边国家居民同宗同源的,历史上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但是,土库曼人在历史上形成一个统一民族的过程中,也是发生过无数次的领土和权力争夺战,血腥的战乱可以说多于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是这么一个特点。过去这个地区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一个要地。
但是,到了18世纪的时候,有一股强大势力就开始进入中亚了,这就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18世纪的扩张势头是非常迅猛的,在东边我们知道,包括我们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慢慢都弄过去了。在西边,它把高加索夺过去了,从土耳其手中夺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当时叫克里米亚战争。在中亚地区,它把其他势力慢慢都征服了,就进入了中亚。后来的俄罗斯人就逐渐地把中亚的波斯人排挤掉了,到了1864年,俄罗斯人在中亚就大力进取,我们过去叫大举入侵。那时候很多土地疆域并不像现在国家这么明确,俄罗斯人就乘虚而入。所以,到19世纪末的时候,基本上整个中亚被俄罗斯统治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俄罗斯统治中亚的时间也并不长,也就100多年,19世纪末,现在也就21世纪初,就100多年,但它的影响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个是沙俄统治,后来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就是苏联,中亚人无论使用突厥语的,还是使用波斯语的,像塔吉克人,最后都吃面包,都喝伏特加,就受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影响,都说俄语了。现在年轻的,有的本民族语言就不怎么会说了,现在都讲俄语,所以同化的过程是非常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俄罗斯人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他们也没想到民族意识异常强大,尽管都吃面包,都喝伏特加,女性都穿布拉吉(俄语连衣裙)了,但是归根到底不是俄罗斯人,民族意识还是长期存在潜伏着,一有机会它会萌动,会发展,会形成思潮,形成运动。
据说在这一百多年,中亚地区发生过多次反抗俄罗斯侵略或者是统治的所谓“圣战”,但过去我们在读苏联历史的时候,都叫什么匪帮,说那些匪帮都是穆斯林起义。现在他们回过头来都叫穆斯林的“圣战”,所以这种圣战早有传统。穆斯林团结起来抵抗外来的势力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所以现在中亚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是发生在今天划归在不同国家的范围内的,有时候很难说清,他们有时候也互相争执,比如说古时候归属巴特克里亚和塔哈里斯坦的领土现在分别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北部。所以,阿富汗北方有很多塔吉克人,有很多乌兹别克人。现在塔吉克、乌兹别克自己也不怎么发达,尤其是乌兹别克,阿富汗北部有几个地方的供电,包括日常生活的供应主要靠乌兹别克,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历史形成的。
粟特古国。有一个古国叫粟特人,粟特古国现在来看就是属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它们之间现在经常围绕着撒马尔罕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塔吉克人说撒马尔罕历史上是我们塔吉克人的,现在乌兹别克人其实都是我们塔吉克人,包括乌兹别克的已故总统卡里莫夫,他就是撒马尔罕人。卡里莫夫就坚决反对这个说法,说撒马尔罕就是乌兹别克的。所以,历史上归属是说不清楚的,留下了很多争执。古代文化中心布哈拉城、撒马尔罕,国际上史学家一般都认为是属于塔吉克,所以我们有时候说它是塔吉克的名称。但现在布哈拉也好,撒马尔罕也好,都在乌兹别克境内,是乌兹别克的重要城市,是乌兹别克引以为骄傲历史名城。他们就说你怎么能说是塔吉克的,所以他们接受不了。
(撒马尔罕一景)
中亚这五个国家都是以他们的主体民族来命名的,像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人就占到绝大多数,现在占的比例大概是60%多。乌兹别克斯坦的本族人比重比它大,应该是占70%多,土库曼斯坦也是70%多,乌兹别克可能现在比重还要高一点,因为非乌兹别克人逐渐在离开。其他国家也有这个过程,不是主体民族的,有的觉得在这儿不方便了,就逐渐走了。但是,毕竟不是全走,所以中亚地区整体上来说还是多民族共居的一个地区。
五个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呢?像哈萨克斯坦将近有130个民族,1500、1600万人口,130多个民族。一般我们能想到的它都有,像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阿富汗的普什图人,甚至是伊拉克人、叙利亚人、黎巴嫩人都有,还有库尔德人。但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中亚这些国家的华人,他们从来都不算是一个民族。这在苏联时期就是这样子的,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人也好,中亚国家在统计人口的时候,从来不把华人当作一个民族,尽管华人的数量比有些人还多一点,但是不划为一个民族,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他们也不做解释。
但是,中亚有一个民族叫东干族。上次我在一个讲座上讲过东干族,速记员给我记成东安族,实际是东干族。东干族实际上是什么人呢?实际上就是我们清朝末年,当时我们叫农民起义,也有人把它叫回民暴动,就是白彦虎那支部队被打散以后,很多人流落到中亚,那时候是沙皇统治下,在那里定居下来。定居后,他们逐渐地就接触了中亚的文化和文明,也接触了俄罗斯的文化,使用俄罗斯的语言。然后自己的语言又保留了一部分,形成了东干族。
东干族其实就是中亚的回族,但是为什么叫东干,现在国内的史学家也没有讨论清楚。东干大概就是甘肃东部的人吧,所以叫东干,其实“干”我们翻译成汉语又不写成甘肃的“甘”,是干净的“干”,所以到底为什么也没有说清楚。它基本上都是陕西去的,都是回民,现在哈萨克、乌兹别克都有东干村,哈萨克多一些。东干人到现在有的还保留着100多年前清朝时期中国人的一些风俗习俗,当然它也是穆斯林,回民嘛,依照习惯能看到我们清朝时期国民生活的一些影子,还喜欢吃八大碗。还使用一些中文,他们管政府还叫衙门,管村子还叫营盘,因为过去村子就是军队就叫营盘,他们现在还这样叫。有些新的,他们造了一些词,把电视机叫观机,观看的机器,自己造了一些词。他们还有自己的语言,还有东干语广播,还有东干语的报纸,东干语既不是俄文,又不是中文,是用斯拉夫字母来拼写的,这些人被认同为一个民族。
在中亚还有一个民族就是朝鲜族,我昨天看到一个律师去中亚,回来写了篇文章,说“逃难到中亚的朝鲜人”,其实他们不是逃难过去的,他们是30年代后期,斯大林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战争,远东地区的鲜族人集体迁移到中亚去了。为什么呢?对苏联当时来说,战争迟早要爆发,苏联可能面临两面作战的局面,一面是欧洲德国,亚洲是日本。这两个战争彻底形成,斯大林早就看到了。战争发生以后,如果日本人进来,在远东地区大量的鲜族人就可能投敌。因为朝鲜半岛当时都是日本人占着,日本军队中很多军人都是朝鲜族人,如果这样的军队进入到苏联远东去,极有可能和当地的鲜族人搅在一起,出现整个鲜族整个民族叛变投敌的情况,所以他就把这些鲜族人全部都弄到中亚去了,就分散在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这几个国家。土库曼和塔吉克有一点,不多,主要是这三个国家。所以这些人也是中亚的一个重要民族之一。
中亚还有一个民族,就是德意志人,这个数量很大。为什么呢?原来苏联中部伏尔加河流有一个大面积的德意志人聚集区,当时为了防止苏联和德国发生战争的时候这些人叛变,就把这些人都迁到中亚去了。所以,中亚有德意志人。还有印度人,还有车臣人——车臣也是从高加索北部迁过来的,都是为了防止战争,战争结束以后,远东地区苏联跟日本没有发生战争,但是战争结束以后,他也没有让这些人再回到远东,这些人就在中亚留下来了。朝鲜族人在中亚主要是种菜、务农。但是,车臣人闹得很厉害,所以车臣人大部分又回到北高加索地区,给他们恢复名誉,说当年集体迁移是错误的,让他们回去。回去了以后产生很多问题,因为他们的房子都被别人占了,土地也没了,原来的住户回来了,和新住户发生冲突,这是赫鲁晓夫时期搞的事情。但是,不落实这个政策,后来也不行,所以大部分都回去了。但是也有的没回去,所以中亚地区民族就非常复杂,至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罗的海人就更多了。特别是60年代,赫鲁晓夫在哈萨克搞大开荒种玉米,粮食不够吃,从波罗的海沿岸和俄罗斯的中部地区,再加上乌克兰迁移过来大量的人口。另外,战争年代,在塔什干建了一个巨大的飞机场,来了很多技术工人,这些人都留在中亚了。
所以,中亚地区第一大民族,在每个国家就是他们的主体民族,另外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等等,还有刚才我说的德意志人、朝鲜人、东干人等等,所以非常混杂,民族关系非常混乱。刚才讲的哈萨克130多个民族,塔吉克据说有将近90个民族。所以,如何协调民族关系,处理好民族之间不同情感和文化,始终是他们面临的大问题,他们也为这个发生过冲突。
但是,总体上说,中亚这些民族这么多,基本上绝大部分信伊斯兰教,像德意志人有的可能是信天主教,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这部分人是信奉东正教,像我们这过去的回族后裔就是东干人,也都是穆斯林,所以在这个地区占主导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所以,中亚五国是伊斯兰国家也是对的,尽管它们的伊斯兰色彩不像中东国家那么严重,它不允许宗教立国,但是宗教影响还是很大的。主要是逊尼派中的哈乃非派,也有少数是属于苏菲派。
但是,有一点,因为中亚国家大部分民族都是游牧民族,所以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不是特别强烈,尽管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真主,但不是特别明显,有些原始居民还信仰萨满教。但是,伊斯兰教影响比较大,特别是苏联解体以后,原来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被否定了,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中亚地区文化发展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特别大。像塔吉克,塔吉克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全国有79座清真寺,到1992年的时候发展到2870多座,就3年的时间。而且这中间塔吉克还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一边打仗一边建清真寺,短短几年多了2000多座清真寺。学校停了,工厂停了,机关都瘫痪了,但是清真寺大大小小的雨后春笋一般建起来了,就是伊斯兰教在回归。所以后来有人总结,宗教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跟民族意识是一样的。
苏联时期,在中亚地区搞无神论,大家都怀揣着党章,白天是无神论者,晚上却向真主祷告。人死了以后,给他们秘密地按照伊斯兰的宗教仪式搞超度仪式,白天再给他穿上西装,系上领带,放在棺材里。宗教意识形态传统的风俗习惯非常强烈地存在着,当局也没有办法,等到苏联解体,那些表面的东西都被废掉了,传统的、潜在的东西就复活了。所以说,宗教的力量、民族的意识还是非常强的,这也是苏联最后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
(第二部分完,下一部分将讲述中亚国家独立以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欢迎来稿讨论,联系邮箱:dunjiao2016@163.com。点击屏幕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更多钝角网www.dunjiaodu.com的精彩文章。)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