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选手频频失误,为什么三米板跳水更容易“炸鱼”?
来源:壹读
有望参加“砸水花项目”的壹读君 | 宁七今年奥运会的三米板跳水项目,“炸鱼现场”属实有点多。光热搜就上了好几个:
图源:微博截图菲律宾队历来是炸鱼界的“扛把子”自不必说,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动作”:
当然菲律宾选手的训练条件确实艰苦,选手实力有限,出现失误也是情有可原。但在今年奥运会上,一些有着良好训练条件的运动员也频繁失误。比如韩国选手金永南在预赛中的第六跳,挑战难度系数3.8的109C,第一次走板失败中途返回,第二次走板起跳后在空中“扑腾”了一下然后绝望入水,拿了0分。
加拿大选手塞德里克·福法纳第四跳,直接以背部朝下的姿势,把自己拍进了水池里,也拿了0分。
而在女子三米板跳水预赛中,墨西哥选手也出现重大失误,未展示动作,直接“自暴自弃”式滑入水池:
如果说跳水新人的奥运参赛经验少,心态紧张导致失误也是有可能。但就连跳水名将,在预赛中也未能幸免一“炸”。德国队老将帕特里克·豪斯丁,上届奥运会三米板铜牌得主,但在今年东京奥运会双人三米板刚拿到铜牌,就在男子三米板预赛中两次出现0分,无缘半决赛。
三米板预赛的参赛运动员多,各国选手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出现频繁失误不算奇怪,但进了半决赛,依然难逃“炸鱼”魔咒:哥伦比亚一选手在男子三米板跳水半决赛中出现重大失误,几乎是整个人横着躺进水中,这一跳水得到了19.25的全场最低评分。
女子跳水三米板半决赛的比赛中,日本女选手三上纱也可在第三轮动作中也出现重大失误,几乎“躺平”入水。
别管是新锐还是名将,在三米板项目都连遭“滑倒”,这三米板跳水究竟有多难啊?
跳水很难,三米板更难
要了解三米板的技术难度,还得先从了解“跳水”开始:跳水比赛分为跳台跳水和跳板跳水:跳台跳水是指运动员在坚硬的、没有弹性的跳台上进行跳水。跳台距离水面的高度为 5 米、7.5 米和 10 米;跳板跳水是指运动员在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跳水,跳板距离水面的高度规定为 1 米和 3 米。在奥运会的跳水比赛中,分男、女十米跳台跳水和男、女三米跳板跳水四个项目,并分成双人和单人进行比赛,全世界的顶尖选手在此项目一共角逐8块金牌。
跳板 | 图源:图虫创意相较于十米跳台,三米板距离水面较跳台距水面的高度小得多,运动员需要利用跳板的反弹力完成动作,对运动员的走板起跳技术要求更高。从动作完成时间上来说,如果运动员在十米台起跳有微小失误,展开空中动作时还有机会对入水姿势进行微小调整。但三米跳板的空中动作时间一般只有1.6-1.7秒, 运动员如果在走板或者起跳阶段出现失误,根本来不及在空中调整姿势,就会直接“摔”进水池。
从对运动员的要求来说,相比于稳定的跳台,跳板选手需要在跳板弹起自己的同时,通过自身协调性来调整自己的身体以及位置才能完成动作,对运动员身体协调性有更高的要求。从动作难度系数中,也能看出三米板和十米台的难度差别。动作难度系数是表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国际跳水竞赛规则为每一个跳水动作确定了相应的难度系数,它根据动作组别、竞赛项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动作姿势和翻腾转体的周数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其数值。难度系数有怎样的一般规律呢?在翻腾周数一周半以上的动作中,跳水器材距离水面的高度越低,相应的难度系数就越高。再考虑到跳板和跳台的技术差别,同样的动作,三米板的难度系数要高于十米台。
同样105A动作,十米跳台难度为2.7,三米板的难度为2.8
三米板需要“人板合一”
差一点点都合不上
三米跳板的难点,在于“人与板的关系”。国际泳联副主席周继红在担任游泳队领队时曾说过:跳板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项目,与跳台完全不一样。跳台是“死”的,选手可以自己控制,正常发挥水平;跳板则是“活”的,人和板必须紧密合作,才能有好的发挥。每一个成功的三米板跳水动作,都需要“人板合一”。如何能达到这个境界呢?那讲究可就太多了。首先,选择合适的“板支点”至关重要。“支点”的选择又与运动员体重、蹬板力量等因素息息相关。曾有学者做过研究,在距板尖5厘米处给跳板施加不同载荷,研究在不同板支点下板尖下降量的变化情况。
图源:参考文献[4]跳板支点由1-9组成,以数字5为基点,数字越小,板的下沉越小,反弹的速度越快;数字越大的,下沉幅度越大,反弹速度越慢。对于跳板运动员来说,要考虑到自己的蹬板力量、体重等因素反复调试板支点。当运动员觉得跳板的软硬度符合自己的起板感觉,才能合上板的节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运动员的力量。其次,“人板合一”需要将人体的重心调整到与跳板运动的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相一致。曾有学者从力学的角度,对跳水运动中人与跳板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其研究中认为:人板真正意义上的耦合应该是人的质量与板的质量变成一个整体来运动,这个时候的频率是人板耦合的频率,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人体的重心与足着板端的板运动的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相一致。
图源:参考文献[6]三米板跳水的难,从上板的一刻就开始了。运动员们从走板、找支点、起跳到在空中打开动作、最后入水都不能有一点偏差,因为短短几秒钟时间根本没有调试的余量,稍有差池就只能体验“自由落体”的感觉。在竞技体育赛场上,失误本就常见。更何况是奥运会这样规模的赛事,运动员们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免出现失误,发挥不出真实的水平。不过,能从各自国家的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站上奥运会赛场三米板赛场,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实力的体现了。
讲究“人-板合一”的三米板跳水,更是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精细项目。既要求运动员平时经受科学的训练以形成肌肉记忆,又要求临场发挥时找到良好的“合板”感。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的奥运健儿斩获了男子双人三米板、女子双人三米板的金牌,包揽了男子、女子单人三米板跳水的金银牌。
还能说啥呢,这是真的牛!参考文献[1]徐洁。跳水运动基本技术训练方法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49-50。[2]郭珊。跳水运动员走板阶段动作技术特点的分析及启示[J]。内江科技,2016,37(02):124-125。[3]陈莉。浅谈跳水走板阶段动作的技术要点[J]。游泳,2011(06):52-53。[4]刘卫国,陈晓光,刘卉。走板跳水主动缓冲的生物力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1):48-50。[5]刘卫国,陈晓光,刘卉,刘学贞。优秀男子跳水运动员走板节奏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55-1657。[6]钱竞光,宋雅伟,叶强,苏杨,李勇。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过程中人板耦合的力学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8(03):216-222。[7]高芳。浅议跳水中的力学原理[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0):48-49。[8]曹春梅,季林红,王子羲,陈大融。跳板跳水起跳动作时的人板协调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