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这次的蝗灾,真的很凶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来源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375-蝗虫肆虐非洲
  作者:酸奶没泡沫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中国人与新冠病毒激战正酣时,有声音提醒我们,要对已经蔓延至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灾拉响警报。粮食危机,在疫情之后,可能近在眼前。
  不过我国专家出面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中国并非这种蝗虫的适宜生存区,历史上的中国蝗灾也并非此物种。
  而在邻国印度,媒体甚至表示当前印度蝗灾已基本结束,目前仅西部拉贾斯坦邦部分地区仍有少数蝗虫聚集,形势完全可控。A股农业类才涨了一天,转天就歇了,人和虫都没了基本的信任。
  不过,在东非——此次蝗灾的最大爆发地,情况可就相当不明朗了。联合国高级官员表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东非地区将面临粮食危机。
  这些蝗虫,又是从哪里来的?
  源于天气异常
  2019年12月以来,东非国家蝗虫泛滥成灾,肯尼亚遭遇的蝗灾是70年以来最严重的,而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也经历了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蝗虫肆虐中,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
  虽然受灾最严重的是东非三国(埃塞、肯尼亚、索马里)
  但实际影响其实是整个阿拉伯海沿岸
  印度半岛在去年就遭遇大规模蝗灾,今年也没幸免▼
  而此次威胁东非的蝗虫,主要是已经威胁了非洲、中东和亚洲的农业数个世纪的沙漠蝗虫。
  如果你认为沙漠这种恶劣环境下就没有病虫害
  那可就错了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Rosa Frei)▼
  沙漠蝗虫是蝗虫科中一种多栖息在沙漠的短角蝗虫,是蝗虫类中危害性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生活在西非和印度之间约30个国家的干旱地区,活动面积约1600万平方公里。每天,沙漠蝗虫能够吃掉重达自己体重的食物。
  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活动范围
  而要想大规模跨区域移动,需要的进食量也相当巨大
  (图片来自Vladimir /shutterstock.com)▼
  能吃也就罢了,这种蝗虫还很能飞,每天可飞越100到200公里的距离,高度可达2000米;并且繁殖能力强:每年至少会生两至五批后代。
  这些能力,就为蝗灾的跨地域蔓延打下了“生理基础”。
  生得很快
  (图片来自wikipedia/ChriKo)▼
  飞得也很快
  (图片来自Wikipedia/Adam Matan)▼
  在沙漠蝗虫的一生中,很多会经历孤立和集结成群两个阶段。研究显示,最初蝗虫本是孤立的,它们反应迟钝,喜欢在夜间飞行,并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成群的蝗虫则非常可怕,集结起来数量最多可达数十亿只,在集体迁移过程中可以吃掉数以吨计的地面植被或庄稼。这就意味着沙漠蝗虫虽然不会直接造成饥荒,但是是饥荒的重要促成因素。
  铺天盖地而来
  (图片来自 shutterstock@Jen Watson)▼
  那为什么孤立的蝗虫会集结成群?
  沙漠蝗虫尽管名唤“沙漠”,大量繁殖期却是在环境变得潮湿之后。大部分时间里,沙漠地区极度干旱且植被稀少,蝗虫只能实现孤立个体生活;而当雨水过多,环境湿润,植物生长茂盛,蝗虫也会随之大量繁殖。
  真香,比吃土强多了
  (图片来自:Vladimir Wrangel / shutterstock.com)▼
  这些蝗虫被迫相互亲密接触,在这种刺激下他们体内血清素的含量在短时间内增加让蝗虫们变得乐于集结;在蝗虫腿部相互碰撞的时候机体能释放出苯乙腈,可以防御鸟类天敌——这也是让蝗虫变得愈发社会性的因素。
  平时自由散漫,现在整整齐齐
  (图片来自 shutterstock@Vladimir Wrangel)▼
  道理是这样,在现实中东非蝗群的集结,也要追溯到阿拉伯半岛2018年的两场飓风带来的大降雨。
  2018年5月,特强气旋风暴“梅库纳”波及阿拉伯沙漠地带,在沙漠低洼处形成多个水坑,为蝗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
  特强气旋风暴“梅库纳”,阿拉伯半岛久旱逢甘霖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
  5个月后,热带风暴“鲁班”在阿拉伯海中部形成,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度给该地区带来降雨,大量蝗虫又找到了组织。
  热带风暴“鲁班”也是相似的方向
  从阿拉伯海登陆半岛
  (使用王者荣耀制作)▼
  那么雨后的蝗虫到底能繁殖多少后代呢?昆虫专家的说法是,蝗虫在初次产卵后如果生存条件适宜,下一代的繁殖能力是上一代的20倍。再加上蝗虫繁殖快,沙漠蝗虫的数量可以在以后的几代中呈指数增长。
  交配中的沙漠蝗虫
  (图片来自:Wikipedia /Christiaan Kooyman)▼
  而一旦蝗虫数量控制不力,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如据联合国表示,2003-2005年度的西非大型蝗灾总共造成了25亿美元的收成损失。
  简单来说,沙漠蝗虫可影响到地球上十分之一的人的生计。
  蝗虫的国际化之路
  2019年至今,是源于阿拉伯半岛的蝗虫疯狂向外蔓延的一年。
  2019年初,第一批蝗群飞往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移居东非之前进一步繁殖。2019年夏天,蝗群沿红海的两岸也正在形成大群;也越过红海和亚丁湾,进入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
  第一步,是走向半岛,第二步,是走出半岛▼
  按理来说,蝗虫的活动地点本该就此而定,但是异常一波接着一波。
  2019年10月,东非经历了大范围的秋季异常降雨,并以12月登录索马里的的罕见热带气旋帕万收尾,这期间的降雨量让蝗虫又迎来了一波种群壮大的高峰。
  与之前的“梅库纳”和“鲁班”向北不同
  “帕万”的目标是西边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
  到2019年12月下旬时,蝗群已经飞抵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肆意活动,每日能在350平方公里的庄稼地中消灭掉超过180万吨的植被,摧毁了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17.5万英亩农田。
  发展至今年1月时,沙漠蝗虫已经让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遭受25年来最严重、肯尼亚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侵害:在肯尼亚东北部受灾严重地,一个蝗群可长达60公里、宽40公里。
  埃塞、索马里、肯尼亚是非洲受灾最严重的三国
  (图中仅显示了东非地区的受灾区域-红色)▼
  一位在肯尼亚东北部生活的68岁老农民本希望本季能够拿个良好的收成,毕竟之前的降雨结束了长期的干旱状况。但是,蝗虫毁了他种的所有玉米、豆类。
  “它们吃掉了我们的谷物。我们亲眼看到了食物,但我们再也没法享受。天黑了,看不到太阳。”
  肯尼亚的网友忍不住Po图
  人们的食物就这么没了
  (图片来自twitter/ patricksafariR)▼
  蝗虫继续在非洲蔓延,到了2月初,大批蝗虫开始抵达乌干达东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
  当然,蝗群那么能飞,影响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在非洲。
  沿着非洲之角往北,蝗虫入侵也门、沙特、阿曼、伊朗等国,连带着阿拉伯地区的首批蝗虫一起跃过巴基斯坦国境线,使巴基斯坦遭受1993年以来最严重蝗灾。
  阿拉伯海沿岸,一个都不饶。。。▼
  根据巴基斯坦官方数据,蝗虫每天在这里破坏约3.5万人的口粮,预计今年谷物和棉花收成会大幅受损。截止16日时,巴基斯坦东南部信德省和西南部俾路支省初步统计显示,蝗灾已造成包括小麦、大麦等在内的8万公顷农作物被毁。困境之中,政府已经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辛苦种粮,蝗虫收割
  (图片来自 shutterstock/Kirill I)▼
  在印度,情况也并不宜乐观过早。
  在受灾最严重的西部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绝收,其中拉贾斯坦邦受灾面积超过36万公顷,情况最为严重;而在作物中,则属芥菜、蓖麻、孜然和小麦等损失最惨。
  印度这边受影响的就是临近巴基斯坦的几个邦
  而巴基斯坦的灾情覆盖更大比例的国土范围。。。。
  (图片来自Vladimir /shutterstock.com)▼
  尽管该国官员已经表示蝗灾即将过去,印度政府仍警告今年6月西部沙漠地区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蝗灾。印度蝗灾防控部门已着手防控准备,并计划使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灭蝗。
  拉贾斯坦邦的天空
  (图片来自twitter/Arvindsatyaya)▼
  对东非来说很难
  蝗灾所到之处,造成的影响已经很严重,但更可怕的可能还在后头。
  进入2月后,一些东非蝗虫群已开始产卵孵化,到了4月便够形成新的蝗群;如果到6月旱季前蝗群数量未能有效控制,届时蝗群规模可能再增加500倍。到了那时,影响可就不再是粮食危机这么简单了,东非面临的或许是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就问你怕不怕。。。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其实早在2019年时,也门、沙特等国已经采取了严格的地面和空中控制行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蝗虫数量,但并不足以阻止它们向非洲之角等东非国家蔓延。
  而东非一些国家由于资源缺乏、治理能力不足、以及索马里等国的安全形势问题,对蝗虫肆虐更是缺乏大规模应对能力。
  而对于很多贫穷甚至战乱的国家
  遭遇蝗灾,拿蝗虫来充饥也成为一种可能
  (吃蝗虫对于减轻蝗灾没什么作用,,,)
  (图片来自EPA)▼
  此时,联合国已介入,帮助东非国家从两个方面应对危机:蝗虫活动范围监测和蝗虫数量控制。
  联合国的粮农组织对蝗虫活动范围进行检测,负责提供蝗虫入侵、繁殖时间、群体规模以及活动地点的预报,一旦种群数量达到临界水平(如非洲之角几个国家)就拉响警报,并采取紧急灭杀行动以减少蝗虫数量,防止更多蝗群形成、扩散。
  在灭杀行动中,常规途径是喷射杀虫剂,比较高效的做法是空中喷洒杀虫剂,正如粮农组织专家所言,由于蝗虫目前呈现集中成群的状态,因此用飞机精准打击效果理想。
  但由于缺乏必要装备——如乌干达仅能出动两架农用飞机喷洒杀虫剂,肯尼亚只能出动五架——联合国除拨出1000万美元来资助抗灾外,还呼吁国际社会加以援助,筹集近7600万美元以资助灾区获取杀虫资源。
  两架农用飞机,面对这么数量庞大的蝗群
  略显吃力
  (图片来自twitter /Uganda Media Centre)▼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表示,如果各国现在不采取任何行动,那么以后将被迫多花15倍的钱来养活1300万因收成和粮食损失而难以维生的人,“您认为哪种投资更好?!”
  除了对东非国家的援助,受灾严重的巴基斯坦也得到了联合国帮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代表团四天前到达巴基斯坦,与巴政府签署了蝗虫防治技术合作项目协议,承诺将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巴方监测蝗虫局势发展状况,以及向其划拨70万美元专用款用于实施沙漠蝗防治应急。
  100多年前,巴基斯坦靠喷火杀蝗虫
  100多年后,仍无法自己解决蝗灾
  (图片来自Flickr)▼
  而在情况看似缓和一些的邻国印度,一场蝗灾危机甚至将两国剑拔弩张的对抗态势划上了暂停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应对共同蝗灾侵害,两国已经开了五次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就在17日,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在两国贸易中断7个月后,巴基斯坦政府正考虑允许一次性豁免从印度进口杀虫剂的关税,以抗击蝗灾。
  这没毛病,共同抵御过外敌,说不定还能让两个死对头的关系好上几年,有利于地区和平。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hWeiss
  END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