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关系转变,东亚迎来新秩序
来源 东京陈洋观察
本文刊载于8月14日 环球时报英文版
赢得7月的参议院选举后,安倍政权的东亚政策也加速了调整。
先是日韩关系迎来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8月2日,日本政府通过内阁决议,正式决定把韩国剔除在安全保证出口管理上设置了优惠待遇的“白名单国家”。日本此举自然引来韩国方面的强烈不满,也使得日韩关系进入自1965年两国建交至今最为低谷的时期,且目前尚无改善苗头。诚然,日韩纷争表面看不过是两个东亚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冲突,但这样的冲突正在一点点冲击着东亚地区的安保框架。要知道,日本与韩国均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盟国,而美日韩同盟恰恰是美国干预东亚事务的主要抓手。如果日韩纷争长期化,那么美日韩同盟将面临出现动摇,届时东亚地区的安保框架将发生重大转变。
接着是中日关系又上新台阶。8月10日,中日两国高官在日本共同主持第十四轮中日战略对话,双方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战略对话通常是政府间加强战略沟通的重要渠道,而能否展开战略对话、战略对话的水平与成效如何,则是检验两国关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今,中日战略对话时隔7年重启,这一方面说明了当下中日关系改善势头良好,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两国关系的改善已经到达一定深度,否则也不会重启战略对话,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正在不断被夯实。
赴日出席中日战略对话的乐玉成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进行会谈(图/新华社)
从日本将韩国移除“白名单国家”到中日第十四轮战略对话的举行,尽管它们不过是日本在与韩国、中国交往过程中的单一事件,但也均非偶然特例,而是安倍政权东亚政策调整思路的集中反映。
在这里,中日关系的改善就不多赘言了。从安倍晋三首相正式访华到李首相访日,再到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战略对话的相继重启等,表面看它们反映出了中日关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但更深层次的则意味着中日之间不断增加的政治互信、战略互信。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日本都将保持较为积极的对华政策。这也将成为今后东亚新秩序的一个构成,即稳定、相互协调的中日关系。
与此同时,低迷的日韩关系将是东亚新秩序的另一个构成。诚然,造成本轮日韩关系走低的最直接因素是历史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并非难以解决,但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历史问题越来越多地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过去一年,安倍政权在一些重要官方文件中有意淡化韩国的位置,这就使得日韩纷争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解决。比如,在2018年的《外交蓝皮书》中,安倍政权将“韩国是最重要的邻国”表述删除,在今年的蓝皮书中则删除了日韩“在相互信赖之下,面向未来新时代不断发展”的表述,而将于今年9月公布的《防卫蓝皮书》中,安倍政权还准备继续下调韩国的重要度(2018年为第2位,今年准备下调为第4位)。在正式官方文件中,删除某些表述、下调某国的重要度很容易,但如何恢复之前的内容就不那么容易了。安倍政权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凸显出了其对韩政策的新特征,即轻视韩国。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这也将成为日本对韩政策的一大基调。
在东亚秩序出现新变化之际,中日韩自贸区能否尽早落实,自然受到了各方关注。2019年是中日韩合作启动20周年,回顾过去20年,中日韩三国在经贸、文化、教育和灾害管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先后举行了十余次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同时,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不断强化,已建立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21个部长级会议及其下设的高官会、工作会议为支撑,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韩自贸区若能实现,那么将形成一个拥有15亿消费者、GDP总量高达20.1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20%的巨大经济圈,并为世界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日前,特朗普发话表示希望日韩改善关系。
尽管中日韩三国合作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机制,且自贸区的落成将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但令人遗憾的是,中日韩自贸区时至今日依然未能实现。这其中既有横亘于三国之间历史、领土问题的原因,也有来自域外国家的干扰。当下,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抬头,确实是加速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落实的重要契机,但此时日韩关系的走低以及两国民间涌现的“反韩”“反日”情绪无疑将会拖沓自贸区谈判的整体进程,笔者认为中日韩自贸区在短期内仍难以实现。
最后,伴随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日韩关系的遇冷走低,东亚的地缘政治确实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构成了东亚新秩序的组成部分。只是,这样的新秩序对于实现中日韩自贸区的促进作用有限。诚然,日本与韩国互为第三大贸易对象国,越早实现自由贸易,越有利于双边经贸发展,但是经历了此轮制裁的韩国,今后是否还会愿意扩大对日贸易、依赖日本原材料进口呢?正如美日韩同盟中,脆弱的日韩关系往往会动摇三角同盟的稳定一样,中日韩自贸区也同样需要一个稳固的三边经贸关系。
本文刊载于8月14日环球时报英文版
欢迎关注 东京陈洋观察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