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一带一路”新阶段应是“志愿者的联盟”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在全球经济发展及全球治理中正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一带一路”发展新阶段的有益方向在哪里?

广东卫视“直播全球”联合新浪新闻,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著名学者联合解读。

张振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月底去印度参加一个亚洲安全的国际学术会议,正如预料之中,此行听到了很多不支持和反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声音和观点。在给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座中,一位女生真诚(我觉得也略带挑衅)地反复追问:“教授您如何评价印度反对‘一带一路’倡议?”

其实,从一开始,国际舆论中就存在着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解读和观点。这也自然,一方面,人们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总是本能地质疑和挑错;另一方面,鉴于“一带一路”倡议初期具体内容不明,更因牵涉不同的国家利益考量,加之不乏对中国先入为主的误解和偏见,国际舆论始终存在着对“一带一路”完全不同于中国国内的反应。

但对中国来讲,“一带一路”却是弦上之箭。外交部、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央政府各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一带一路”的各种实施计划,再到举国上下内外的宣传和推广,“一带一路”逐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它被写入不少重要国际组织的文件,很多冠名“一带一路”的中外合作项目落地完工且影响巨大。2017年5月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29位外国首脑、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亲自出席。而两天后即将在北京开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通报:“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近40位外方首脑、共150多国的代表参加本届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和感召力,不言自明!

印度的案例尽管有些特殊,但也清楚地提醒我们:“一带一路”在国外并不像国内那样受到一致的支持和欢迎。质疑、拒绝和反对“一带一路”的理由五花八门:诸如印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而心生嫌隙,担心中国影响太大者有之,对中国的动机和战略担忧疑虑者有之,借机讨价还价以争取更优惠合作项目者有之,更有的完全是因为国内政治争斗而让“一带一路”躺着中枪等等。

鉴于“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有广泛接受和质疑反对两者并存的现实,笔者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该相应进入新的阶段:

第一、尽管外国反对“一带一路”的理由多系内生且复杂多元,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泛化和“过度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和加剧了外国对中国动机的质疑甚至恐惧:既然是中国提供的利他好事,何故自己如此全力以赴且不计成本地兜售推销?

第二、在过去五年的具体项目建设与合作中,很多国家已经尝到了“一带一路”的甜头和利益。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一带一路”感兴趣了,目前就连七国集团中的意大利也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会主动找上门来。就此而言,“一带一路”已经走过了主动推销的阶段,可以走入坐等客人上门的时候了。

第三、“一带一路”的根本支撑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吸引力。一方面,中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中国自信,而中国自信也鼓舞着中国主动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奇迹迫使很多国家不得不直面中国的巨大成就,开始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当然也包括特朗普的美国),反思和部分接受中国的发展经验。就此而言,继续维持中国的和平发展,仔细做好已经签署和承诺的每一个合作项目,才是“一带一路”永葆国际感召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四、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依然因为各种缘由不支持或反对“一带一路”的国家,我们要表示充分的尊重、应有的大度和足够的耐心。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传庄子对此还延伸了“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就目前“一带一路”已经得到广泛国际支持的前提下,“己之所欲、亦勿强施于人”更应成为推广“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古老智慧永不过时。

对印度尼赫鲁大学那位女生的追问,我的回答是:“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印度的权利,我们也尊重印度的选择。当然,我们同时希望印度也应同样尊重中国的权利和选择。”她听后很释然的样子,也似乎变得更加友好。

改造一下美国总统动员伊拉克战争时的“志愿者的同盟”之说,新阶段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用“志愿者的联盟”加以说明:国家不分地域、无论大小、不管贫富、无关种族,只要有志于各自的国家发展、只要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感兴趣,中国都将热忱欢迎加盟。“一带一路”没有对手、更没有敌人,有的只是世界的互联互通、有的只是人类的共同发展与和谐、有的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更多知名学者:

翟崑(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目标模式应是全球商业共同体

方长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外交带来“三大机遇”

史志钦(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中“17+1合作”为“一带一路”地区合作提供借鉴模式

来源:天下周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