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黄马甲”乱巴黎:非典型法国街头运动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最初有巴黎市民上街抗议燃油税时,法国内外很少有人担心这些人会搞出什么大动作来。毕竟,这是以“革命热情”闻名世界的法兰西,政策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社会团体占领街道。甚至世界杯夺冠,也会引发一场全城大骚乱。

其实早在11月17日, 法国各地就已经开始爆发小规模的“黄马甲”运动,抗议马克龙政府以环保之名于提高燃油税的决定——从2019年1月起,开始向每加仑汽油增收12%的税,向每加仑柴油征收28%的税。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最初的“小打小闹”,最后会发展成包括巴黎在内法国多个城市呼应,伴随着暴力和破坏的极端型示威,数十万民众走上街头,近2000人被逮捕。

尤其在巴黎,亢奋的示威者,燃烧的汽车,被打砸的商店和文物,以及警察的催泪瓦斯,让这个以浪漫和优雅著称的城市变成“暴力和破坏之城”。

燃油税动了谁的奶酪?

燃油税伤害的其实主要是外省和巴黎郊外中产阶级的利益,法国社会中这个“为纳税而生”的阶层,与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中产阶级们一样谨言慎行,而且对环保议题,总是能给出积极的反馈。在11月24日之前,人们看到的“抗议活动”视频,也不过是几个中年大叔大妈们穿着黄绿色的交通警示背心,在公路上停车鸣笛或者从外省到巴黎参与和平游行。

正是因此,当暴力骚乱席卷香榭丽舍大道时,几乎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甚至连习惯了一周一游行、一月一骚乱的巴黎居民都觉得有些头疼。事前很少有人预料到,这样一次没有种族议题、没有学潮、没有工会介入和政党鼓动、甚至连组织都很少的事件,居然引爆了法国十几年来最大规模的政治暴力——没有人指挥这场运动,数十万人次的抗议者仅仅依靠互联网组成大小不一、甚至目的诉求也完全不同的各个团体,可谓散兵游勇。

而作为抗议主力军的巴黎年轻人,出行基本依靠公共交通,燃油税新政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利害干系,这表明其实到今天,年轻人的抗议与燃油税涨价议题已经关系不大了。直白地说,便是马克龙政府削减开支,需要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而穷人——其中一大部分是年轻人——本来就已经囊中空空,于是开始“造反”。不久前,法国学生因为反对政府削减租房补助(每个人每月减五欧元),也罢课到许多学校都没法期末考试的地步。

年轻人为何走上街头?

在骚乱的一片狼烟中,打砸抢烧者的身份其实难以判断,但每一方都在为自己所属的团体进行开脱辩护,而把锅甩向“不知名的破坏分子”和马克龙政府。那位名气颇大的极右翼政党领袖勒庞赞颂“黄马甲”抗议者是保护无名英雄纪念碑免遭小流氓破坏的英雄,而左派领袖梅郎雄则称:公民的抗议“让马克龙一派与金钱世界一起颤抖”。

一年前在选举中一骑绝尘的马克龙为何如今成为众矢之的?在大选中呼吁变革而当选总统的他,就任后其实兑现承诺迅速,推动了一系列实际的社会改革,年初更通过劳工法改革成功分化了工会,顺利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但改革必然使得一部分既得利益人群利益受损,当这种损耗超出了社会整体承受能力,那么强力的反弹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马克龙中间派的施政风格在选举中令人讨喜,但到今天则尝到中间路线反噬的后果:左派不满他给富人减税、削减劳工福利,认为他是“富人的总统”和“资本主义代言人”;而右派则对他的亲欧盟态度不满,也觉得马克龙政府有“社会主义色彩”。而这两批人又同时因为燃油税新政而感觉到了利益受损,于是居然不约而同地走上街头。抗议当天,同样身穿黄马甲的一个反法西斯团体和一帮民族主义者在街头相遇,于是当即互殴起来。这样荒诞而真实的场景,可以说是越来越多民众对政府不满的写照。

也许有人会赞赏马克龙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执行力,但却很少有人认为他是个亲民的总统:他从小就是精英学校的高材生,年纪轻轻(37岁)就成为内阁成员,上台之后也雷厉风行、不近人情,这种精英路线也许也是被他得不到年轻人信任的另一个原因。

“黄马甲”是传统还是“新事物”?

按照法国的历史传统,在社会产生分歧的情况下,各方都很少单纯用谈判和协商解决问题。相反走上街头游行、斗争甚至革命才是实现诉求,或者推动最终达成妥协的方法。在长期的斗争中,民众、政府和各个利益集团都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之后,学生组织和工会在街头运动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前者往往是新思潮的引入者和第一批身体力行者,而后者更有影响社会生活和政府决策的实力,却常常甘为配角。从1968年席卷全国的“五月风暴”到2006年的反新劳工法抗议都是如此,但这一次的“黄背心”运动却与学生和工会都关系不大。

马克龙通过劳工法改革成功分化了工会,而新世纪的学生也面临着新的精神危机。让抗议者穿上黄马甲的原因过于杂乱,很难使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传统上的街头运动光谱分明、组织清晰、诉求明确,而“黄背心”示威则左右通吃、几无组织、诉求混乱,这些难以找到共同点的乌合之众几乎没有办法达成任何共识,也不可能推选出符合各方利益的代表出来与政府谈判,因此这样混乱的街头运动产生的可能只有最坏的结果——砸抢商店,甚至毁坏凯旋门的艺术珍品。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酵,这次的风波也比之前的运动更难停歇。即使是政府已经在12月6日宣布暂停上调燃油税计划,抗议者仍然不依不饶,果然这个周末,还是有数万人走上巴黎街头,继续抗议,结果是更严厉的逮捕,超过1700人被警方拘押。

在2016年大选中,打破传统政党结构、走出新路线的马克龙脱颖而出,被视为阻止民粹主义的英雄。之后他对付起传统的工会抗议和街头运动来显得游刃有余,让人看到其对改革的坚定决心。但如今他面对的问题也已不再是传统的问题,而是改革进入到一定深度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的反弹,“黄马甲”即是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出现的一场非典型法国街头运动。

当然,“黄马甲”运动到底只是偶然出现的乱象,还是今后运动的常态,目前很难断言。但可以确定的是,对法国人的“革命精神”的浪漫化没有太大意义。一切关于法兰西价值观的斗争和讨论,本质上还是起源于面包。1968年五月风暴的原因其实不外乎学位贬值导致学生产生的被剥夺感,而其成功之处也恰恰在于将学生与广大劳工阶层的现实处境接连,建立起坚固的工人学生联盟。

就在“黄马甲”第一次上街游行后的11月20日,马克龙政府宣布在2019年的教育新政中将外国留学生就读公立大学的费用暴涨十几倍。这被批评为对教育平等价值观的公然违背。然而除了巴黎留学生和少量同情留学生境遇或誓言要维护法兰西价值观的法国人组织的小规模抗议之外,这条新政在法国社会却几乎没有掀起什么波澜。诚然留学生群体人数既少,又没有选票,是最容易成为牺牲品,但“人人平等、自由博爱”的法兰西精神才是这个国度吸引世界各地留学生、培养无数亲法派的闪亮旗帜。可惜,牺牲价值观来补贴面包,对今日的法国来说好像已经不是不可接受的事了。

来源:全球青年说

作者:王若辰 新浪国际“地球日报”观察员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