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一座大桥,显露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野心?

微德国Germany

关注

时隔四年九个月,克里米亚再一次证明了它欧洲“火药桶”的战略地位。

11月25日,因乌克兰军舰试图通过克里米亚半岛东侧的刻赤海峡,俄罗斯海军出动军舰撞击了乌克兰方面一艘拖船,并向乌军舰开火。这次短暂交火导致了乌克兰三艘军舰遭到扣押,船上二十余人被俄罗斯控制,乌方还有数人在交火中受伤。

△ 被俄罗斯扣押在刻赤港的三艘乌克兰军舰 来源:视觉中国

基辅时间25日午夜,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紧急召集了“战时内阁会议”。26日下午两点,波罗申科签署了宣布乌克兰全国进入战争戒严状态的法案,下午四点,乌克兰议会最高拉达的表决会议及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在基辅及纽约同时召开。即使是对四年来一直处于事实战争之中的乌克兰而言,短短不到四十八小时内的局势升级速度也属几近失控。

△ 乌克兰驻联合国代表叶利琴科在安理会的紧急会议上发言 来源:视觉中国

莫斯科时间27日下午,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地区法院宣布了对24名被扣押乌克兰船员中第一个人的逮捕令,使用的罪名是“非法越境”。

封锁与反封锁

如果刨根问底,25日俄乌海上冲突的种子早已经埋下,但关键问题并非外界猜想的克里米亚主权归属,而是俄罗斯于今年五月实现通车的刻赤海峡大桥。

△ 11月25日,俄罗斯战机飞过刻赤海峡大桥 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唯一的对外陆上通道在乌克兰,自2014年3月完成“入俄”以后,克里米亚就陷入了事实上的与世隔绝状态,为联通克里米亚与外界——俄罗斯本土——而修建的刻赤海峡大桥因此被提高到了国家安全及战略设计的高度,成了克里米亚属俄地位与自身安全的主要保证。今年5月,刻赤海峡大桥实现初步通车,人员与各种生活物资得以从俄罗斯一侧的克拉斯诺达尔州通过公路抵达克里米亚,长达四年的隔绝状态才真正被打破。

然而刻赤海峡不仅是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最为接近的一端,也是亚速海对外的唯一出口,而即使在克里米亚“入俄”以后,亚速海依然并非俄罗斯内海。随着桥梁主体部分落成,地处亚速海畔的多个乌克兰港口城市反过来陷入了被封锁境地,首当其冲的就是25日乌克兰军舰的原定目的地马里乌波尔。

马里乌波尔与邻近的博尔德扬斯克是乌克兰两大钢铁及小麦出口港,当地人则有很大比例依靠海上渔业为生,自2014年年底刻赤海峡大桥动工起,当地渔民活动范围日益受限,马里乌波尔港至今年夏天已累计裁员超过3000人。桥梁落成以后,高度超过33米的大型船只无法通行,而其他乌克兰船只,从民用渔船到军用舰艇,过去半年以来则反复在这一海域遭到俄罗斯方面的拦截和扣押。

△ 今年5月16日,刻赤海峡大桥开通当天,俄罗斯居民开车在桥上自拍 来源:视觉中国

四年来两国在乌克兰东部的事实战争状态掩盖了这一地区正在不断升级的紧张态势,今年3月及5月,同一片海域两度发生乌克兰渔船遭到俄罗斯扣押事件,至今年7月,亚速海上平均船只延误时间——绝大多数因人为及行政原因造成——已达54小时,乌克兰当时发出的警告并未引起太多国际注意,在国内,基辅政府试图淡化问题的表态则遭到民众激烈指责。与此同时,俄乌双方均在亚速海及黑海(刻赤海峡内外水域)不断增加部署兵力和巡航次数。早在11月25日冲突真正爆发之前,双方的保险栓早已拉开多时了。

僵持,还是僵持

但这是否意味着闷烧四年有余的俄乌局势即将出现剧变?

一如过去四年里发生过的无数起双边摩擦事件,俄罗斯与乌克兰对于11月25日海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依然各执一词。乌克兰方面称军舰通行属常规动作,事先已经沟通,是俄罗斯突然单方面发动袭击,俄罗斯则称是乌克兰军舰危险动作在先,开火是“为了防止乌克兰军舰侵犯俄罗斯领海”(佩斯科夫语)。至少在公开表态上,双方均坚信是对方蓄意挑衅,目的就是为了激化矛盾、挑起冲突。

事实上,目前的亚速海以及刻赤海峡,在国际法角度恰属法律真空地带。俄乌两国曾在2003年签署的一份双边协议中提出亚速海属“双方共有内海”,因此作为亚速海对外通道的刻赤海峡也就不具有“国际航道”性质,这意味着,目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适用于该水域,出现在这一地区的争议“应由双方协商解决”,在没有获得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当事国甚至没有单方面向第三国或国际组织寻求争议仲裁的权利——然而,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后,所谓的双方协商已成一纸空文,而今天的乌克兰面对亚速海问题几近束手无策。

如果无法通过国际联合施压争取到俄方让步,乌克兰人未来的可选项将会少得可怜——2014年一度同样遭到“亲俄武装分子”袭扰但最终夺回了自主权的马里乌波尔市,被视为乌克兰“抗俄”斗争的精神象征之一,时隔四年,这个丢不得的南部出海口又一次被人扼住了咽喉。

△ 11月26日,为应对军舰事件造成的局势升级,一位乌克兰男孩与其他居民一起在马里乌波尔市附近挖战壕 来源:视觉中国

但即便如此,“放手一搏”式的拼命举动依然可能性甚低。乌克兰海军在吞并克里米亚事件中遭遇沉重打击,目前俄乌之间海军力量相差之悬殊,使得对乌克兰来说武力解决与自杀无异,25日卷入与俄海军冲突的军舰及拖船,几乎已经是眼下乌克兰海军全部配置的三分之一家底了。

真正的问题仍在俄罗斯将采取何种行动。尽管目前来看,俄罗斯以武力进一步激化事态的可能性甚低,但随着27日针对乌克兰海军士兵的逮捕令的签发,另一种可能性正在逐渐浮出水面——这24名被捕船员可能将被用作要挟乌克兰政府、阻止其采取更多对抗行动的人质,一如2014年乌军女飞行员萨夫琴科事件一样,即使基辅不会因此而放弃相关主张,类似议题也将成为长期牵制基辅精力、挑动乌克兰国内舆论的天然把柄。

△ 2018年3月23日,成为乌克兰议员的前“民族英雄”萨夫琴科因涉嫌军事政变罪在乌克兰法庭受审 来源:视觉中国

就本次海上冲突事件而言,俄罗斯的目标正在于使其最终不了了之。自吞并克里米亚以后,俄罗斯已经手握亚速海的实际控制权,在刻赤海峡大桥落成后,这片海域更已与内海无异,只要将本次事件推向不了了之,亚速海的“俄罗斯化”就将成为既定事实——总面积接近一个瑞士的亚速海水域,将成为俄罗斯自克里米亚以后第二块吞并而来的可观版图。

国际社会的反应在此又一次变得至关重要。26日,联合国安理会与北约先后就这场冲突召开紧急会议,但从华盛顿到华沙,迄今为止仍无任何国家表露出除“呼吁克制”“严厉谴责”“威胁制裁”之外的第四种意见。

备战,备给谁看?

而在另一边,事实上全无选择的乌方如今的全面备战姿态,看上去也不免意味深长。

平心而论,在阴谋论者看来这场冲突中的当事双方——对于俄罗斯来说,甚至还包括被视为乌克兰“金主”的西方国家在内——都有激化局势的充分动机。在俄罗斯,普京支持率因养老金问题持续下跌,目前已追平2013年历史最低值,国际油价则同样在经历新一轮下跌,形势与吞并克里米亚前颇为相似。而俄罗斯则再次指责,25日的事件是乌克兰、美国与欧盟经过密谋而共同发动的一次针对俄罗斯的阴谋诡计,目的是进一步恶化俄罗斯的国际局势,再次对俄追加更多制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甚至说,莫斯科认为乌克兰25日的挑衅行动“出于华盛顿的命令”。

但即使如此,没有任何一方在行动动机上遭遇了比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更多的质疑——如无意外,乌克兰将在四个月后迎来广场革命以来的首次常规总统大选,而波罗申科本人过去两年来支持率持续低迷,连任选情极为严峻。11月26日最高拉达就全国戒严决定举行的表决会议上,正是这一点成了议员们主要的反对理由——如果全国戒严60天,选举活动势必将会受到影响,如果两个月后局势仍未好转,届时是否打算直接取消总统选举?

△ 乌克兰议员因波罗申科在议会表决戒严决定发生肢体冲突 来源:视觉中国

同样地,以目前乌克兰举步维艰的经济形势,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至关重要,一旦全国戒严,乌克兰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又怎么办?

最为诛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不是克里米亚遭到侵占的2014年3月,也不是东部战局激化的2014年底或2016年初,而要是恰在大选前夕的现在?

26日傍晚,乌克兰最高拉达经过数小时激辩,最终通过了波罗申科最初戒严方案的五折版本:与俄罗斯或俄军驻地毗邻的10个州自11月28日起进入戒严,时长为三十天。总统选举依然定在3月31日如期举行。

△ 乌克兰戒严各州示意图(图中红色地区) 来源:欧洲自由电台乌克兰语频道

乍一看这似乎是双方各让一步的折中结果,但事实上,它已将四个月后的大选悬念推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即使在与俄罗斯爆发如此严重冲突的现在,波罗申科依然无法挟汹涌民意迫使议会通过自己提交的方案,这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而俄罗斯对这场大选虎视眈眈已经不是新闻,选战前夜乌俄再度爆发这样的双边冲突,对选民情绪的影响同样不应低估。

这场大选被普遍视为这个新生国家面临的新一个十字路口:乌克兰人并非没有革命后“吃回头草”的经验,甚至还相当丰富。在经历了四年非正式战争、改革进退踟蹰、经济持续低迷,而欧盟前景愈发迷离的现在,已对波罗申科深感失望的乌克兰选民将如何抉择?至少对部分观察者而言,波罗申科正在将此事用作一个政治机会——至于实际上它是机会抑或灾难,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文/世界说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