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推出签证利好措施,恢复多项对话磋商,中澳达成多领域合作成果

环球网

关注
听新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九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李强表示,中方愿同澳方一道,保持住、发展好两国关系当前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合力打造更加成熟稳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称,本轮会晤为两个互补性极强的经济体制定以贸易为基础的未来议程提供了机会,澳中两国如果放弃经济上的深度互补,势必将付出巨大经济和地缘政治代价。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17日表示,如果没有中国,澳大利亚人购买消费品的费用将增加4.2%。报道称,本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达成多项成果。其中,中方将把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双方同意互为旅游、商务、探亲人员审发3至5年多次入境签证。澳大利亚SBS电视台网站称,这是澳中关系趋向稳定的又一个积极信号。澳大利亚华人在促进澳中经贸关系方面一直起到重大的作用,因此,便利的互访也将对两国的经贸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澳发展对彼此是机遇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17日报道,第九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前,李强同阿尔巴尼斯举行小范围会谈。会谈前,阿尔巴尼斯在议会大厦广场为李强举行欢迎仪式。

李强在中澳总理年度会晤中指出,中澳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互利共赢,中澳发展对彼此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中方愿同澳方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用好中澳战略经济对话等机制,不断扩大贸易规模,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合作,加强地方、文旅等交流合作。希望澳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为双方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中方愿同澳方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加强协调合作,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出发,反对阵营对抗和“新冷战”,坚持开放包容、共同发展,携手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阿尔巴尼斯表示,澳方高兴地看到,当前澳中关系企稳向好。澳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澳方支持中国发展繁荣,高度赞赏中国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愿同中方保持对话沟通,以庆祝澳中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为契机,深化经贸、能源、人文、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加强两国立法机构交往,不让分歧定义双边关系,推动澳中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欢迎更多中国学生和游客来澳留学、旅游。

路透社17日称,阿尔巴尼斯与李强就经贸等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会谈。报道称,李强此访标志着澳中关系恢复稳定。《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称,澳中两国都在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前行,在17日的午宴上,从反对党领导人达顿有关双边关系的讲话中也能感到其热情洋溢。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称,7年来,澳中关系经历跌宕起伏,从跌入冰点,到近两年逐渐回暖,一直以来影响着无数普通民众的生活。法国《世界报》援引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的话称,澳中两国关系正在回到2019年时的状况,即两国仍存在政治分歧,但不让政治分歧影响到贸易等双边关系中积极的方面。

据澳媒报道,17日晚些时候,李强飞抵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18日,两国总理将在珀斯出席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同日,李强将结束澳大利亚的行程,并前往此次外访的第三站马来西亚。

赴华搜索热度增长超80%

此次会晤的成果获得澳媒高度关注。据ABC报道,双方一致同意坚持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巩固中澳关系改善发展势头,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双方宣布年内将在澳举行第十届中澳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中澳高级别对话第八次会议、第八次中澳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中方将把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双方同意互为旅游、商务、探亲人员审发3至5年多次入境签证。

会晤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战略经济对话、自贸协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并共同会见记者。双方发表《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声明显示,双方确认计划于2024年重启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此外,双方同意保持政治对话,包括防务战略磋商、国防部工作会晤,以及举行双边海洋事务对话首次会议。

《澳大利亚人报》称,澳大利亚和中国同意改善军事间的沟通渠道,包括举行新的海事对话,以避免海上或空中潜在的对抗危险。同时,随着两国领导人承诺加强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游客也将享受免签进入中国的待遇,而商人将能够获得多次入境签证。中国将把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的消息公布后半小时,携程国际平台上澳大利亚游客搜索中国相关关键词热度环比前一天增长超80%。《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称,从会晤的联合成果声明可以看出,双方恢复了一度冻结的多领域对话磋商。双方还签署了多项谅解备忘录,涉及贸易、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持续深入沟通。报道称,有关对话和备忘录是两国经济持续具有互补性的体现,并有望成为两国关系的新风向标。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通过此次中澳总理会晤,双方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务实的探讨,确保中澳关系稳定发展,避免倒退,管控分歧,求同存异,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经贸关系是中澳双边关系的基石,也是双方关系的稳定锚和助推器。在会晤中,两国进一步强化了在经贸领域的有效合作。陈弘补充说,除了传统领域,中澳双方也在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如清洁能源、服务业、医疗保健和教育等领域。这些新兴领域的合作为双边关系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潜力。

“他们看到加强澳中关系的益处”

ABC17日公布了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最新的民调结果。调查显示,超过六成(61%)澳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应继续努力与中国建立紧密的联系和纽带,并保持牢固的关系。位于澳首都地区、55岁以上、高学历、高收入的男性更倾向支持加强澳中关系。62%的澳大利亚人表示,他们看到了加强澳中关系的益处。同时,澳民众对澳中双边关系的担忧程度出现显著下降,从2021年的最高点(74%)大幅下降了10个百分点。澳中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考林森表示,这标志着澳中两国关系开始找到较为温和的平衡点。同时,超过六成澳大利亚人(61%)认为,澳大利亚可以同时与中美两国保持良好关系,这一比例与往年基本持平。

香港《南华早报》称,虽然中澳两国经贸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但中方对于澳大利亚在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感到担忧。“德国之声”称,对中国而言,澳政府曾经的“不友善立场”已经逐渐摆荡回“务实交往”,此时是中国值得对澳做适度政治投资的“机会之窗”。而对澳大利亚而言,因为美国总统大选可能的变数,澳大利亚似乎也在考虑改善澳中关系,作为其对外关系避险的一环。

陈弘表示,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必须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首先,澳大利亚应基于本国长远利益制定外交政策,而不是单纯跟随外国,尤其是美国的“战略指引”。其次,中澳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这种合作不仅是双方关系的稳定锚和助推器,也是推动两国关系全面改善的关键。最后,澳大利亚即将迎来大选,其间应避免政治投机和反华行为,无论政权如何更替,任何一个领导人上台都应着眼于澳中关系的共同长远利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摇摆和“开倒车”的行为。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