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美媒罕见刊文:中国“动态清零”政策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环球网

关注
听新闻

[环球网报道]“中国‘(动态)清零’政策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美国《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16日罕见刊文肯定中国防疫政策,尽管文章里一些内容还是带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传统偏见和“有色眼镜”,但文章也承认:西方人很难心平气和地看待中国的抗疫政策,而这种态度容易使人忽视中国“动态清零”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他国家、包括那些所谓“民主国家”能够从中借鉴些什么。

这篇评论文章开篇写道,自从中国针对新冠疫情采取“动态清零”政策以来,外界就一直猜测这样的政策能否长久。每当传染性更强的新变异毒株出现,“动态清零”政策就意味着人们要提高警惕,日常生活也会更频繁地被限制。文章称,但这种政策却延续了下来,而且从中国内部看来效果明显。

“西方人很难心平气和地看待中国的抗疫政策。”但接下来,文章并未摆脱西方媒体一贯的“上帝视角”,开始指责起所谓中国疫情信息公开“不透明”,以及所谓“民主国家尊重个人权利”等等,但文章也承认,西方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却容易使人忽视了中国‘动态清零’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他国家、包括‘民主国家’能够从中借鉴些什么”。

文章认为:“动态清零”政策实现了两个目标,即死亡人数和经济干扰最小化。“而这是每个国家在两年前都渴望达到的结果。”文章引用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新冠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2021年GDP也基本符合疫情前趋势。

“值得研究的是,中国内地是如何做到在这么长时间内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的。为了执行这项政策,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特别是在病毒检测方面。例如,人口小于500万的城市需要在两天内通过PCR检测实现全员筛查,超过500万的城市则需要在3天内完成。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上个月,中国港口城市天津在4.5个小时内完成了全市1400万人口的检测。而反观奥密克戎困扰下的美国,许多城市检测工作积压,很多人无法获得检测。”

文章提到,中国政府还对“动态清零”政策做了调整,以减少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干扰。在更有针对性的“动态清零”政策下,限制措施通常只涉及城市中的一个辖区、一个社区或是一栋楼。不过,文章也宣称中国“动态清零”政策“并非没有代价”,比如封锁和限制出行严重打击了中国的消费支出。

不过,文章援引高盛(Goldman Sachs)编制的一项衡量限制措施和出行情况的指数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去年中国的日常生活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要小得多。而在其他地方,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冲击了企业,导致学校关闭,并触发了口罩令,疾病和死亡方面的代价更是无法估量。文章同时承认:“普通中国民众似乎支持也愿意配合清零行动,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

此外,对于西方经常借所谓“民主”攻击中国防疫政策,文章援引《柳叶刀》(Lancet)最近一项试图解释为什么从疫情开始到去年9月一些国家的新冠感染和死亡率较低的研究。这项综合考察了诸如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年龄和既有条件的研究发现:“在这场疫情大流行中,我们找不到民主与抗疫表现之间的关联”,文章的作者之一、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健康项目主任托马斯·博利基(Thomas Bollyky)说。

《华尔街日报》该篇文章接下来指出,研究发现,造成抗疫效果差异的是信任。公民越信任政府,或彼此间的信任度越高,国家就越能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直观地说,信任政府的民众更有可能遵守社交距离、密接者追踪、佩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的规定。而在缺乏信任的地方,民众不太可能遵守相关规定,政府也不太可能要求民众。人与人之间的互信鼓励民众去做可以保护他人的事情,并相信他人也会这样做。”文章援引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很高,在美国则很低。

在《华尔街日报》之后将这篇文章发布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后,虽然有美国网民“毫无意外”地给这家美媒“挑刺”、不满其肯定中国,但还是不乏一些敢“说真话”的网友。

一位网友写道:“与大多数美国媒体和共和党政客不同,中国不否认或淡化“新冠病毒能够在空气中传播”这一事实。在那些拥有购物中心、办公楼和公寓楼的亿万富翁们修复他们的通风系统之前,疫情不会在美国结束。”

还有网友坦白说:“中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