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媒体:“髪国人”的大航母梦

观察者网

关注

原标题:“髪国人”的大航母梦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有关海军的各种新闻可谓是纷至沓来:美国海军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在经过半个月的码头隔离之后,正式出发开始进行2020年内的第二次巡航部署;美国海军开始考虑在以澳大利亚为核心的海域里设置第1舰队的新编制;美国媒体曝出了美军官方认可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成功试射的说法;法国和中国的新一代航母建造也都取得了各自的进步。在2020年即将过去的时代,围绕大国竞争时代的世界海上力量比拼,几个大国都在进行自己的紧张准备。

美国海军西太再布局

12月7日,以“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母打击大队离开圣迭戈港,开始进行其海外巡航部署。作为一艘母港设在美国西海岸的航空母舰,这次部署从周期上看显得颇不寻常——在冷战后的核航母时代,美国航母在完成巡航部署任务返回本土后,通常需要进行至少为其10个月的增量维修工程,再加上后续的舰员重新训练工作,往往要超过1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可部署状态。也正因此,除了母港设在日本横须贺的航母每年进行一次部署之外,东西海岸的美国航母一般都是隔年部署。但“罗斯福”号在今年7月才刚刚返回美国本土,距离这次新的部署还不到半年。

这其中一方面的因素固然是与“罗斯福”号的上一次巡航部署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有关。上次部署的“罗斯福”在1月从美国本土出发后,在3月份就在航母上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和传播,并一度导致超过1/5的航母舰员确诊阳性,尽管美军高层希望该舰能够克服疫情继续执行部署任务,但时任该舰舰长的海军上校布雷特·克罗泽尔却对外透露了航母上的疫情,迫使美国海军命令该舰在3月31日停靠关岛,并将舰上的感染人员进行隔离治疗。

虽然5月21日重回海上的“罗斯福”号随后还进行了一部分巡航任务,累计在海外的时间也有半年多,但该舰实际只在海上部署了前后分隔的四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无论从舰船的损耗还是舰员实际驻舰时间看都不需要10个月的增量维修。考虑到原本可以在2021年部署的“尼米兹”号航母已经在2020年提前部署,让“罗斯福”号在稍事休整后再进行一次巡航,确实是为其2020年突然缺勤“赎罪”的一种办法。

在这种“背靠背”的部署形态中,前置航母母港,或者说具有一定能力的后勤保障基地的价值尤为明显。同样是进行半年左右的修整维护就投入巡航,母港位于横须贺的“里根”号航母目前在西太平洋的行动一般就是半年海上巡航,半年在港内进行维护,由于母港本身位于西太水域,航母几乎是一离港就进入了任务水域;而“罗斯福”号这样母港设在美国西海岸的航母,则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航渡到西太水域,并在超过半年的巡航任务后再花至少半个月以上的时间返回母港。

虽然这些时间里航母舰员以及打击大队本身都不会闲着,会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和演习活动,但从机械的角度来看,将接近两个月时间的机械寿命用在航母的航渡期间,对于眼下可用航母捉襟见肘的美国海军而言,如果不是必须返回本土进行更换核燃料这样的重大活动,多少都显得有些浪费。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美军在最近发声考虑的另一件事情才更加值得关注。

12月4日,多家媒体报道了美国海军部长的发言人证实,为了满足美国政府高层对于应对中国快速增长军事实力的应对要求,美国海军正在考虑重新组建第一舰队,并称这一决策已经到了最终阶段,暗示不久以后这一舰队的编制也许就要变为现实。按照美军的表述,第一舰队应该要负责印度洋与太平洋交界的水域,再考虑到第七舰队目前的管辖范围,第一舰队很可能以新加坡为其重要的活动基地,同时负责指挥美军在印度洋上的海军力量。

历史上的美国海军第一舰队时间并不算长,它在1947年建立,负责太平洋水域的一部分,并在1973年的舰队调整中被撤编,其任务也被交给了现在的第三舰队。在美国海军中,舰队主要负责指挥和作战,而造舰的规划发展则由海军部来负责。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组建第一舰队意味着美国海军对于中国毫无疑问的关注和针对性力量的加强,这种指挥编制的调整也会增加包括一个中将司令在内的职务空缺,让美国海军的中高级军官多一条职业方向,但并不会凭空变出更多的水面舰艇。

目前美国海军已经将其六成的海军力量部署到太平洋方向,进一步向太平洋倾斜海上力量自然需要拆东墙补西墙,考虑到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上目前已经常年处于缺少随时可用的航母的状态,加上包括地中海、欧洲和非洲的地缘政治格局眼下同样处于多变状态,美国海军进一步增强在亚太的力量虽然还有可操作性,但从现有的舰队规模来看空间已经不大。

而在针对现有力量挖潜方向上,随着F-35B战机近年来逐渐成建制地加入美国海军两栖戒备大队,并伴随两栖攻击舰开展巡航部署,美国海军将两栖攻击舰作为辅助航母加入巡航的做法也已经逐渐成型。

相比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将两栖攻击舰作为“鹞式母舰”承担近距离对地支援任务,F-35B与两栖攻击舰的搭配由于战机性能的跨越性提升,无论是其防空拦截能力还是攻击能力都相当强大,从舰载战斗机性能来看,甚至要强于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几个海军强国现役的舰载机。虽然今年美国海军失去了“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而且其造舰计划看起来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这一缺失,但F-35B的批量入列却能让其两栖攻击舰队的攻击能力放大了。

虽然相比正规航母,两栖攻击舰存在诸如指挥控制能力相对不足、缺乏专用预警机等缺点,但美军可以动用包括战区其他预警机和指挥力量对其进行支援,虽然这样的支援很难保证全天候全时段,但对于在亚太地区经营多年的美军而言,让两栖攻击舰在这一区域巡航时充当一艘轻型航母显然并不困难。当然多带F-35B就意味着要少带直升机和MV-22,其执行传统两栖作战的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但对于西太平洋的美军而言,如果连海上制空权都无法确保,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原本也不重要。

作为在世界海军技术领域里至今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美国在海军力量部署上的调整更多强调的是作战力量的位置和规模,而对于很多其他国家,在技术上更进一步,有时候才是更加重要的内容。

七万多吨的大航母

本周,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设计建造一艘新型核动力航母,用于在法国现役唯一的航母“夏尔·戴高乐”号退役的2038年前后将其替代。而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这艘新型航母的排水量将远超现役的“戴高乐”号,达到70000吨以上,配备两台升降机和三台电磁弹射器,并且搭载法国下一代战斗机和无人机。这一项目就是2018年开始上马的PANG航母项目。

这一消息在背后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潜台词,多数报道它的媒体都没有太注意到,那就是法国正式彻底放弃了要拥有两艘航空母舰的“野望”,开始以单艘航母作为法国海军核心的设定,规划法国下一代的海上力量。

法国虽然早在二战前就拥有了航空母舰,但其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力量构建要到二战末期才开始,依靠从英国和美国租借的航母,法国一度同时保有三艘航空母舰,但其中两艘都无法搭载喷气式舰载机;在法国自行建造了两艘“克莱蒙梭”级航母后,法国海军完全进入了喷气式时代,但在租借来的航母退役后,法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就下降到了两艘。

在整个冷战时期,法国曾经至少两次计划建造额外的航母,将法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增加到三艘以上,但因为预算问题最终都未实现。“戴高乐”号航母原本也不止计划建造一艘,而是建造两艘,对等替换掉两艘“克莱蒙梭”级。但由于前者高昂的造价,最终法国海军决定只建造一艘。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法国仍然在试图再造一艘航母,将法国海军的航母规模恢复到两艘,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在英国研制伊丽莎白女王级前后,法国海军大量吸取英国航母方案的“灵感”提出的PA2航母计划,采用常规动力以试图降低造价,同时放大吨位试图改善性能。

当然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法国海军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为建造第二艘航母拨付足够的资金,而随着“戴高乐”号航母的服役时间越来越长,法国的第二艘航母计划现在也就变成了法国的下一艘航母计划。

从新航母的设计来看,法国海军对于“戴高乐”号的使用心得与教训都体现在其整体布局上。“戴高乐”作为上世纪末全球唯一新建的传统中型航母,其总体布局在当时显得相当不“平衡”,但又被认为有法国海军的独到考虑。在整体看来中规中矩的斜角甲板布局之下,“戴高乐”的舰岛位置相当靠前,目的是用高大的舰岛来遮挡前方的风浪,以方便后面的两个升降机进行舰载机提升作业,同时改善航母在航行中的前向视野;而其付出的代价就是航母舰岛前方的停机区面积几乎清零,以至于回收舰载机后所有飞机都要挪到前部飞行甲板,彻底断绝航母同时进行起降作业的可能性。

而新航母的舰岛则类似于美国海军“福特”级,非常靠近舰尾,将两台升降机留在舰岛之前,以削弱航海观测为代价,增加了前甲板的停机面积,以便停放尺寸更大的法国下一代舰载机,而将抵抗风浪的职责交给更高的甲板位置,从而增加了一次回收舰载机的数量,同时让航母能够同时进行舰载机的起降作业,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法国基于“戴高乐”不甚成功的运用史总结出来的一个简单而朴素的教训:大吨位航母有大的好处。

对于航母设计而言,控制吨位可以有效控制航母所需的动力系统规模,减少对舰上相关设施数量的要求,从而在降低设计复杂程度和建造难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压缩航母的建造成本。但随着当代舰载机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运作舰载机,特别是常规方式起降的舰载机所需要的“底线尺寸”也水涨船高:“克莱蒙梭”设计所在的上世纪50年代末,中型航母只需要能起飞不到15吨的舰载机;而到了设计“戴高乐”号的时候,即使是自我克制的“中型战斗机”的起飞重量也到了25吨级;至于下一代舰载机,单发动机的F-35C都已经达到了30吨以上,双发重型战斗机的尺寸和起飞重量显然只大不小。

加上舰载机在航母上的有效调度需要大尺寸的飞行甲板和机库,而持久的支援战机行动所需要的海量油料、弹药和零部件同样需要更大的舰体来承载……把航母造大固然要多花钱,但如果只考虑建造成本而忽略了航母需要执行任务的想定,那么最终要付出的将不仅是更多的钱那么简单。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几个海军强国的新一代航母的设计上。英国的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虽然还使用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舰载机,但在吨位上已经全面增大,通过接近7万吨的大型舰体,在英国造船工业所能容纳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提升航母执行各方面任务的能力。

中国虽然刚刚加入建造航母的国家行列中没有几年,首艘航母和首艘国产航母的吨位也都达到了5万吨级,但由于中国海军使用的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在起飞重量和占据的甲板面积上都更大,让中国的下一代航母也已经迅速地走上了进一步扩大航母尺度和吨位的道路上。从互联网上流传的中国海军下一艘航母的图像来判断,虽然我们无法准确推测出这艘航母的排水量,但仅从其超出现有两艘中国航母的舰体水线长度来判断,该舰在主尺度上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在搭载多套电磁弹射器的同时,能够加大飞行甲板和机库的面积,优化舰载机的调度,同时配合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增加航母的载机量和作战能力。

当然更大的航母同时意味着更高的建造难度和成本,而对于军费和海军规模本来就有限的法国而言,这自然意味着多年以来法国海军追求的双航母海军的目标更加不可能实现了。虽然随着新型航母的入役,法国海军的作战能力肯定会得到加强,但单航母这一情势的无法改变则令困扰法国当下进行军事外交的难题仍然无法解决:如何处理法国的对外政策,才能让法国在唯一的航母可以执行任务与不能执行任务时,都能同等有效的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