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阿塞拜疆国土,为什么被亚美尼亚一分为二?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阿塞拜疆国土,为什么被亚美尼亚一分为二?

从2020年9月底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为“纳卡地区归属问题”爆发了武装冲突,使得这两个不起眼的外高加索国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细看外高加索地区的地图,阿塞拜疆的国土被亚美尼亚分成了彼此不相连的两部分,这部分飞地叫做“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面积5500多平方公里,45万人中有99%是阿塞拜疆人。

因纳卡问题,亚阿两国在脱离苏联后爆发过战争。虽然在1994年达成停火协议,但两国依然处于敌对状态。双方在边境线实行封锁,纳希切万与阿塞拜疆的本土的联系变得十分困难,最好的途径就是舍近求远从伊朗通过。

那么,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地区为什么会远离阿塞拜疆本土呢?这块被死敌隔开的飞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亚阿民族的反复争夺

在今天,纳希切万地区的居民虽然以阿塞拜疆人为主,但亚美尼亚人却更早在这里定居并建立政权。

亚美尼亚人是高加索地区的古老民族。公元前190年,他们曾在高加索山南麓建立从里海西岸延伸到地中海东岸的“亚美尼亚王国”,今天的纳卡地区和纳希切万地区也在亚美尼亚王国境内。

高加索山脉海拔高,是一个天然屏障,战略位置重要。亚美尼亚王国成立以后就面临着周边列强的觊觎,尤其是伊朗的波斯萨珊王朝。自公元224年建立起政权后,他们不断通过对外征服的方式,占领了伊朗高原、中亚以及阿拉伯海部分地区。

与萨珊波斯相比,亚美尼亚的实力弱小,在战争中屡屡处于被动地位。公元3世纪后期,亚美尼亚逐渐被波斯人征服,成为波斯的附庸。

为了巩固波斯人的统治地位,波斯人强制这里的亚美尼亚人皈依拜火教(当时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公元301年,亚美尼亚人为了抵抗波斯人拜火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并早于罗马帝国。

连连的对外战争让波斯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削弱了波斯人在周边的统治。亚美尼亚随后又逐渐被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以及后崛起的突厥人征服。尤其是阿拉伯人,他们所到之处都带着伊斯兰教传播。波斯人、西迁的突厥人都在阿拉伯人的影响下皈依了伊斯兰教。

此后,突厥人的一支在高加索山南部里海平原沿岸定居,这支西迁的突厥部落皈依伊斯兰教,在文化上接受了波斯文化,形成了新的民族—阿塞拜疆人。

在阿拉伯帝国的强势影响下,大部分外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皈依了伊斯兰教,但亚美尼亚人却拒绝皈依,并宣誓效忠于东罗马帝国。

为此,大批亚美尼亚贵族遭到了阿拉伯帝国的清算。一些亚美尼亚贵族逃到了东罗马帝国境内。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纳希切万地区伊斯兰化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占领,波斯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纳希切万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拥有丰富岩盐等矿产资源。为了独霸这里的资源,波斯将亚美尼亚人驱逐至高原地区。

亚美尼亚人的大量外逃,纳希切万地区出现了人口的空缺。从16世纪开始,波斯鼓励与其文化相近的阿塞拜疆人迁入,改变了纳希切万的人口结构,阿塞拜疆人逐渐成为了当地的主要民族。 

二、阿塞拜疆民族的分离

阿塞拜疆因为实力薄弱,选择了与自己语言、文化相近的波斯作为依靠。然而,沙俄的入侵导致了阿塞拜疆民族南北分裂,也导致了沙俄境内阿塞拜疆民族分离。

从17世纪完成国家统一后,沙俄就开始对外扩张,寻找温暖的出海口和山脉作为保卫国家的屏障。大北方战争击败瑞典夺得北方出海口后,俄国又把目标放在南方的黑海和里海沿岸。

在当时,这一地区的主权归波斯所有,萨法维王朝后期的统治者推行什叶派的政策,使得波斯国内的矛盾日趋尖锐。此后波斯经历了王朝变更,但教派冲突反而使得国力愈加衰弱。

这给了沙俄可乘之机,他们不断集中兵力南下,两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19世纪初,俄波战争爆发,以沙俄的胜利而告终。沙俄在此地的扩张引起了西方列强的不安。为了防止沙俄独霸中东,英国不断出兵干预沙俄的行动。

在英国的干预下,沙俄于1828年和波斯签订《土克曼恰伊条约》,将波斯北部、高加索以南地区割让给俄国,包括阿塞拜疆地区北部以及亚美尼亚地区。

条约签订不仅仅使得阿塞拜疆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也导致北阿塞拜疆人陷入了分离的境地。

沙俄鼓励同样是基督教信仰的亚美尼亚人回迁至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纳希切万地区以及纳卡等地区。大量亚美尼亚人的“回归”使得两地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改变。

纳卡地区的阿塞拜疆人大量外逃到东边的平原地区,亚美尼亚人取代了阿塞拜疆人,成为了纳卡地区的主要民族。

而纳希切万地区因为地处深山地区,这里的亚美尼亚族和阿塞拜疆族人口比重变得十分接近。1905年,亚美尼亚人占该地区人口的45%,阿塞拜疆人占55%。两个民族因信仰、土地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三、划分阿塞拜疆

1914年,一战爆发,沙俄参与了协约国一方,与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作战。沙俄陷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无暇顾及外高加索地区。

1917年11月,处于矛盾焦点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境地。为了退出战争,沙俄与德国、奥斯曼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承认外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独立。

由于两个民族在纳希切万的人口比重相当接近,独立后的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为了争夺纳希切万地区的主权爆发了冲突。

1918年6月,奥斯曼帝国趁俄国无暇顾及之际,趁机占领了纳希切万。奥斯曼帝国不仅仅对信仰异教的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屠杀,还鼓励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对亚美尼亚人进行清算。

在奥斯曼帝国和阿塞拜疆的双面夹击下,亚美尼亚人不得不被迫离开纳希切万地区。到1920年,这里的亚美尼亚人比例从45%下降到了10%,阿塞拜疆人的比例则从55%上升至85%,成为了这里的主要民族。

在同盟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苏俄通过帮助外高加索三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方式,逐步控制了外高加索三国。1922年,外高加索三国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维埃联盟。

因为历史缘故,外高加索的民族情况为大杂居,小聚居。而且该地区又位于苏联南部边陲,靠近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解体后的主体)。如何对该地区进行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关苏维埃政权的国家安全。

因为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矛盾深刻,两个民族的聚居地犬牙交错,被相互分割。特别是在两个地区,一个是纳卡地区,当地居民中,亚美尼亚人的比例为75%。另一个是纳希切万,当地居民以阿塞拜疆人为主。

为了维护南部边疆的安定,苏维埃当局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于1920年建立起纳希切万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宣布其与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存在特殊紧密联系。

根据公投结果,90%的纳希切万人希望同阿塞拜疆合并。1921年3月,苏维埃当局和阿塞拜疆签订《莫斯科条约》,正式承认纳希切万是阿塞拜疆的领土。

然而,亚美尼亚人却没有那么幸运。最初,根据民族自决原则,亚美尼亚获得了纳卡地区的所有权。然而,苏联的南部边疆一直面临着宿敌土耳其的威胁。

出于安抚土耳其以及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需要,苏维埃当局把原本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划给亚美尼亚的纳卡地区划给了阿塞拜疆。这一划分引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不满,它为苏联解体后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四、阿塞拜疆一分为二

凭借苏联时期强大的政治权力,亚阿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地搁置,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自由。纳希切万地区地处巴库-埃里温以及连通莫斯科到德黑兰的铁路枢纽优势,加上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纳希切万地区的春天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戛然而止。随着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增长缓慢。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改革,都没能改变苏联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引发了社会危机。

一些原本被压制的民族矛盾被点燃并酿成了军事冲突,尤其在纳卡归属问题上。此时的苏联已经无力处理这里的矛盾。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继独立。纳希切万地区虽然同阿塞拜疆本土并不相邻,但该地的居民以阿塞拜疆人为主,成为了阿塞拜疆的飞地。

1992年2月,两国因为纳卡问题爆发战争,直到1994年5月才在俄罗斯等外国势力的调停下实现暂时的停火,但这并未改变亚阿之间的对立关系。

纳希切万通往阿塞拜疆本土的最近距离是途经亚美尼亚。亚阿冲突导致了国境线彼此关闭,这就使得纳希切万地区要想通往阿塞拜疆本土,只能通过伊朗。

纳卡战争后,阿塞拜疆已经失去了对纳卡地区的控制,纳卡当地的亚美尼亚人成立“纳卡共和国”。它的成立不仅仅破坏了阿塞拜疆的主权,更使得阿塞拜疆已经无力打通从本土到纳希切万的直线通道。

纳希切万与阿塞拜疆本土相互分离状况,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部分纳希切万的居民被迫外出去土耳其或伊朗谋生,而非前往阿塞拜疆本土,这使得阿塞拜疆随时面临着国家再度分裂的局面。

现在,因纳卡地区的主权问题,亚阿之间的心结依然难以解开,纳希切万飞地同阿塞拜疆隔绝的状态,短时间内看是无解的。

责任编辑:郑亚鹏 SN23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