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纪录片导演忆安南:朴素办公室里不高声说话的老人

人民网

关注

原标题:十几平方米办公室里 一位不高声说话的老人

当地时间8月18日,科菲·安南因病去世,享年80岁。安南这个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他在10年任期内曾7次访华。

纪录片导演、成都广播电视台专家工作室专家梁碧波在朋友圈回忆了自己的“安南记忆”——2001年,在美访学的梁碧波曾亲到安南办公室现场,为中央电视台完成安南会见客人的拍摄任务。

也是在这一年,联合国及其秘书长科菲·安南,因“其为实现一个更加有序与和平的世界所进行的工作”,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一段太难忘的记忆。”梁碧波说。当听闻安南离世的消息后,梁碧波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天采访的场景:这位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在一间不到15平米的办公室里工作,但其不俗的言谈举止,折射出这位政治家儒雅而务实的性格。

机 缘

在美访学,他得到拍摄采访安南的机会

谈起拍摄安南的机缘,梁碧波称要归功于一次在美国访学的经历。2001年,成都电视台记者梁碧波因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基金会奖助金,作为电影电视访问学者前往纽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

作为当期唯一来自成都的媒体人,梁碧波无疑是自豪的——就在这一年,家乡成都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也于当年在联合国大楼进行成果展出。

中国媒体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在当时越来越大。梁碧波称,联合国此前已经特批中央电视台设驻地记者。由于是同行,梁碧波很快便与央视驻联合国首席记者刘正铸成为朋友。一次机缘巧合,梁碧波受邀随刘正铸来到联合国大楼进行拍摄采访,而这一次的采访对象,是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

“当时觉得很荣幸。”梁碧波说,安南是他采访经历中的绝对“大咖”。

为此,他曾事先向刘正铸讨教拍摄经验。后者告诉梁碧波,由于安南会见的拍摄时间仅有15分钟,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真的一直没有关闭过,保留了现场的每一帧画面。”

细 节

办公室十几平方米,书桌很整洁

联合国大厦,对于在美访学的梁碧波来说并不陌生。跟随刘正铸,他曾走访了大厦里的大部分部门机构。令他意外的是,联合国秘书长的办公室竟如此“不同”。

“整间办公室的面积在10~15平方米,5、6个记者站在一起,就已经显得十分拥挤。”此次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细节,梁碧波认为首先要数安南狭窄的办公室。他还清楚地记得,为了解决面积不足问题,安南当时大部分会见都只让摄影记者进去拍摄,而文字记者只能在外等候。

而在安南的办公室里,只放置了一张书桌。“安南的桌子并不大,上面整理得很整齐,几乎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物品。”

这间令梁碧波感到“朴素”的办公室,却是这位前联合国秘书长主要的工作地点,在其在任期间进行的多场会见和会议,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安定。“安南的办公室如此简洁,这让我印象很深。”

印 象

“安南是一名镇定而儒雅的领导者”

除了第一次来到联合国秘书长的办公室外,这次采访带给梁碧波的另一个“第一次”,即近距离拍摄安南。“大概只有亲眼看见,才能真正体会这位领导者镇定而儒雅的风范。”

这一次的拍摄主题是安南的一场会见活动。梁碧波还记得,整场会见的过程中,安南始终冷静而从容,几乎没有提高嗓音说话。“他的英语带着口音,但却以简单易懂的词汇解释复杂的事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他在说什么。”

梁碧波对安南的印象也被更多人证实。在安南去世后,有媒体曾这样提到安南的性格:“他是一个从来不会发怒或者失去耐心的人,人们最多能从他连续不断的搓手和眼睛猛烈的颤动中,感觉到他内心的焦虑。”

整个拍摄时间不到15分钟。但当日的情形始终在梁碧波的记忆里。直到现在,他还能清楚地记得安南在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中的致辞:“我们必须谋求和平,因为它是人类大家庭每一位成员生活得有尊严、有安全感的前提条件。”

成都商报记者 邹悦 图据受访者

来源:成都商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