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雄: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大选后的中美关系

微天下
倪世雄:《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
以下是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原院长,原上海复旦大学美国中心主任倪世雄的精彩演讲精编全文:(演讲标题: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
(此次高级讲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研究院、新浪国际联合出品。)

倪世雄
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倪世雄为我们提供了两个重要角度,一个是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来看中美关系走向,二是从美国大选后来看中美关系走向。
时代的变革,世纪的转换
中美关系走向,应该从国际大背景和中美关系的三十多年发展来把握,单看这次大选的情况我觉得是不够的。26年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个是时代的变革,二是世纪的转换。
时代的变革,从革命战争、冲突对抗转换到和平发展,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主潮流。世纪的转换是说从20世纪转换到了21世纪。时代的变革意味着从对抗到合作,世纪的转换意味着从战争到和平,这是不可抗拒的。
世界发展的四大趋势和民粹主义
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经常讲有四大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明多样化。
多极化,有的说多极化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多极化趋势应该说是越来越明显。全球化,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反全球化、去全球化,从全球化到反全球化到去全球化,全球治理会不会推动全球化更健康发展,还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球化就停下来了?现在特朗普上台,一部分背景可能跟这个有关系。
民粹主义就是反精英、反建制、反全球化为代表的。从国际大背景来看,这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出现了全球化、反全球化、去全球化,民粹主义现在确实使得国际形势出现了动荡,不同的思潮相互争论,还没有最后定局,可能会影响整个时代的潮流和发展,乃至影响中美关系发展走向。
经贸因素作用明显
26年来,经贸、金融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从高阶政治向低阶政治变化的趋势。2010年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叫做“地缘政治经济学”,反映了20多年来国际关系过程当中经济因素、市场因素、贸易、金融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朗普是一个商人,非常注重经济贸易这些问题,他上来以后会怎么样,对中美关系走向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个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
20多年来,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相互交织,这是20多年来非常重要的国际形势变化。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核武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另外,这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我们简单可以列举一下九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恐怖主义,二是气候变化,三是金融危机,四是能源安全,五是粮食安全,接下来就是人口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海洋权益问题、太空问题,北极、南极的极地问题,探讨中美关系的走向,这些问题不可能回避。
我们应该从国际大背景来看中美关系走向,不能在美国大选之后谈中美关系就只是谈中美关系,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超越中美关系的角度,从世界高度,从国际形势、世界格局的变化来思考它怎么会影响中美关系走向。
我不认为特朗普的上台会把我们刚才谈到的国际形势大局、国际格局变化或者大势根本改变过来。我认为中美关系讲到底还是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世界趋势的发展。
从美国大选看中美关系走向
我经历过9次美国大选,每一次大选都要讨论大选后的中美关系。我刚到美国去的时候,里根说他上台以后就要和台湾恢复外交关系,结果上台以后他并没有这样做。
里根第一个任期比较强硬,但是有了后来82年的联合公报,中西间矛盾稍微缓和。1984年3月份他到中国来访问,访问很成功,他对中国的印象很好。他的第二任期内,中美关系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老布什上台的时候,中美两国的形势和中国国内政治形势不利于中美关系。美国原先借助中国的力量来对抗苏联,但是苏联的威胁正在消失,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之后的第一场危机。
1992年克林顿上台,外交上强硬,他把人权问题和中国最惠国待遇挂钩,和中国关系非常紧张,后来逐渐出现了一定缓和。1997年江主席访美,1998年克林顿访华,在克林顿的第二任期中美关系出现了明显改善。
当我们觉得中美关系好像严冬过去了,春天到来了,可是1999年的炸馆事件使得中美关系又退回原处。
后来小布什一上台就说,中美两国不是伙伴而是对手,不过双方还是竭力稳定中美关系。2008年开始,中美两国核心国家利益的矛盾上升。中国认为美国搞这亚太战略东移、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针对中国,遏制中国,围堵中国;美国把中国的迅速崛起看作是挑战美国,威胁美国,甚至取代美国,中美关系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中美关系很难再往前走。
奥巴马2008年上台,2010年,他批准美国对台军售64亿美元,2月份不顾中国反对见达赖喇嘛,3月份开始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人民币汇率震荡,打起了金融战、网络战。
中美关系今年建交38年,第一个十年是初步发展,第二个十年是大起大落,但是中美关系没有倒退,还是继续前进。进入新世纪,有较为平稳的十年,美国现在当然还是老大,但是中国是最迅速的崛起国。按照历史经验来讲,核心国家利益冲突和结构性矛盾出现以后,两国肯定陷入新的冲突对抗,中美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渡过修昔底德陷阱吗?
全球合作加强,双边冲突加剧
在全球地区问题上,合作大于冲突;在双边问题上,可能更多的情况下是冲突大于合作。特朗普上台的一百天,甚至今年,我想中美关系可能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我觉得中美两国在三个问题上可能出现问题,双边关系可能冲突会更多一些,经贸、金融和台湾问题。
我总体感觉到特朗普最近情况来看,他的班子来讲是比较强硬的,涉及到双边安全问题,台湾问题、经贸问题,包括关税、汇率等等这些东西,我想特朗普一定会强硬。但是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我认为不全是,比如说反恐,气候问题,美国整体战略出现收缩,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退出巴黎协议,这个战略收缩肯定对中国是有利的。
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中美关系还会有进一步扩大合作的机遇,我们没有必要拿一个很悲观的态度去看待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关系的走向。
特朗普上台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三十多年比较平稳发展的终结,我们要把它看成是一个中美关系在新的情况下发展的开始。
平稳过渡,稳定发展
对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关系,中方的观念就是八个字:平稳过渡、稳定发展。首先平稳过渡,在过渡期不要出什么大事情和逆转的事情,稳定发展按照习近平提出的新型中美大国关系来发展。
捍卫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是中美关系当中本质性的东西,是中美关系重要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首位,但是并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
进入了新世纪以后,中美关系确实需要一个新的公报或者文件来反映中美关系三四十年的变化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新发展目标和方向。于是2011年1月19日,中美联合声明发表,将21世纪的中美关系定义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中美两国都做出了承诺,美国说它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希望中国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在这个联合声明当中也做出了承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在该地区发挥积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遏制了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相互猜疑,稳定了中美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会变
习近平认为中美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今后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应该继续发展下去。2016年美国大选时,我们特别关心谁上台会对我们更有利。
美国总统一般是换一个政党总统上台以后,一般来讲前面总统所做的事情他都有很大改变,这次选举过程中奥巴马对特朗普是不看好的,我想特朗普对他肯定有看法,特朗普上台以后,很可能奥巴马做的我不做,奥巴马不做的我来做。2012-2015年习近平在不同场合32次讲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奥巴马只回应了8次。这样就给了特朗普上台以后一个机会,奥巴马不做的事情我怎么能不做?
特朗普当选以后,习近平首先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关系到世界的和平稳定,关系到世界经济的问题。习近平高度重视与美国的关系,愿意和美方一起,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两个之间的分歧,共同努力从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如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能够保持下去的话,一定对中美关系发展是有利的。
临界点、转折点还是新起点
中美关系的第一个可能性是特朗普班子里强硬派占主导,把中美关系搞得很紧张,甚至导致中美之间的战争处于临界点。第二个可能性是中美关系在特朗普新政府上台以后,面对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就看中美两国能不能管控分歧,把握合作的大方向。第三个可能性是中美关系经过努力以后出现一个新起点。习近平说,最关键的就是在中美关系处理上把握底线,我们不惹事,但是不怕事。
在美国新总统要上台的时候,我希望双方经过努力,能够在当前国际形势的大格局下,使得中美关系发展的能够开始一个新的机遇。我认为特朗普的上台绝对不是意味着中美关系发展的终结,将是中美关系继续发展的一个开始。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