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际

德媒曝入侵波兰:闪电战显狰狞 德军高层大吃一惊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2014年9月24日发表题为《就连国防军也为闪电战感到惊讶》的文章,作者为费利克斯·克勒霍夫,全文编译如下:

英国传单直击德国自信心的核心。从1939年秋起,大量传单被抛到德国上空,上面写到:“1917年在东线取胜——1918年回到困苦的家乡——1939年再次在东线取胜——1940年呢?”

没什么比这句话能更准确地表达大多数德国民众的担心了。因为,尽管对东方邻国的战役出人预料地快速取胜——但大多数德国成年人还记得22年前的形势。

当时沙俄这个东方的敌人被打败,德军占领了中欧和东欧直至高加索的广大地区。但仅仅一年后,德意志帝国就不得不向西方的敌人投降,德皇退位。

德国国防军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战胜波兰军队也没有改变德国人的这种矛盾情绪。尽管宣传部门对闪击波兰的“包装”让人产生了另一种印象,但事实上,德军从未将波兰之战设计为新型战争乃至“闪电战”。

德军将领当然知道己方的优势,尤其是部分师的现代化装备,也清楚波兰军队的弱点。但除了海因茨·古德里安等为数不多的新型战争的理论家外,德国坦克部队看似毫不费力的推进令绝大多数指挥官感到惊讶。摩托化先头部队在第一周就推进了200多公里。尽管遭遇了零星抵抗,但徒步行军的步兵也在几天内前进了65公里。

9月14日,德军完成了对波兰首都的钳形攻势。德军谈判代表要求华沙军民不作抵抗地交出城市,但被拒绝。8天后华沙被全面包围。

开战仅几天后,波兰政府和总司令部就不得不南迁,并在9月的第3周逃到了原本是盟国的罗马尼亚。鉴于德国开动战争机器,罗马尼亚为安全起见宣告中立。于是,波兰成了孤家寡人,独自抗击强大的德国国防军,且从9月17日起在东边抵抗同样强大的红军——因为斯大林来取这个希特勒在8月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协议中许给自己的战利品。

尽管波兰陆军最迟从1939年9月22日德国和苏联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举行胜利阅兵式后就已宣告战败,但波兰民族没有屈服。更准确地说:华沙人没有屈服。他们知道,自己将面对残忍的占领政权。他们希望,在德国进攻波兰后立刻向希特勒德国宣战的西方强国或许还是会出兵干预。

首都决心不屈服。华沙不是堡垒。这座城市没有值得一提的防御工事,且城内只有约12万军人,其中大部分是散兵游勇。

但这座城市不想投降。如果投降,居民除失去自由或许还有生命外,也将失去尊严。许多人宁愿有尊严地死去也不愿忍辱偷生。有不同想法的人则向周边地区逃亡——尽管德国坦克前锋部队已从市郊包围了这座城市,但包围圈直到9月的第3周才真正闭合。

德国空军从开战第一天起就空袭了居民区;现在空袭明显加强。德军宣称的目标是轰炸华沙,直至其失去抵抗能力。从国际法对战争的规定看,这种作法在1939年是个灰色区域。根据从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国际联盟在2次世界大战之间曾商议通过一份旨在保护城市免遭空袭的公约,但该公约从未正式生效。

德国飞机在近2000次空袭中投下近千吨炸弹和燃烧弹,有时甚至将装满的油桶从运输机敞开的舱门直接抛出去。

在发起最后一轮进攻前,德国炮兵轰击了华沙郊区的临时战线。超重型列车炮和攻城臼炮也投入作战。防御者的确毫无反抗之力。然而,他们还是抵挡住了1939年9月25日德军发起的首次冲锋。

此时仍试图逃亡的华沙人被有针对性的火力赶回市区。只有中立的外国人可以在美国外交官的率领下通过一条通道离开战区。但党卫军突击队拦住了犹太人和被他们认作犹太人的人。

在首次冲锋失败一天后,关于首都内波兰军队投降的谈判开始了。9月27日午间,停火协议生效。至此波兰之战实质上已经结束。

国防军投入本次战争的总共160万军人中,有1.6万人阵亡,伤者约为死者的2倍,波兰军队的损失是德军的4倍。和开战前的预期相比(当时国防军领导层中的悲观论者曾宣称,总兵力折损20%就算少的),这是一个出人预料的结果。

然而,将领们还是一致违背了希特勒在秋天就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想法。因为和波兰不同,法国和英国拥有现代化的空军和装甲兵。坦克的性能也明显优于从1935年起匆忙研发出来的德国坦克。

入侵波兰的61个德军师中只有5个装甲师。其他师大都徒步行军,并用马车运输物资。令德军最终也在西线大获全胜的关键不是技术装备,而是战术指挥。这一点将在后续战争进程中得到验证。(编译/伍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战后的波兰城市。(图片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二战冲绳之役美军亡7600人:促使美国动用原子弹

参考消息网4月3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4月1日发表了贝特霍尔德·泽瓦尔德的题为《冲绳的恐怖成为了美国大兵之痛》的报道,编译如下:

1945年4月,红军筹备强击柏林之际,美军舰队集结于冲绳海域。琉球群岛的这座最大岛屿在1879年才被日本吞并。多个大城镇分布在这座长100公里、最宽处为25公里的岛上。种植甘蔗和水稻是45万岛民的主要生计。冲绳人因其方言和与日本武士道不相容的独特文化而受日军蔑视。

在攻占了菲律宾和硫黄岛后,美军原计划拿下台湾,以其充当入侵日本的最后一块跳板。但1944年日军在“一号作战”中歼灭了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令这一计划失去了实施的基础。中国大陆所有潜在的攻台基地都被日军占领。此后,冲绳便成为美军战略家关注的焦点。

因为冲绳距日本本岛最南端的九州只有500公里,而且面积也够大,可充当空袭日本的基地。空袭是登陆日本的前奏。此外,日本海军航空兵在冲绳建设了大量机场,供截击美国轰炸机的日本战斗机起降。

为入侵冲绳,美军集结了19艘航母、20艘战列舰、13艘重型巡洋舰和约1500艘运输船和补给船。此外,英军也派出了一支航母编队。这些舰船搭载了18万官兵。

1945年4月1日,登陆冲绳的“冰山行动”开始。在舰炮猛烈轰击冲绳海岸后,6万美军登陆。他们大吃一惊:登陆几乎没有遭遇抵抗,只有28人丧生。这颠覆了1943年以来血腥夺岛战斗的经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冲绳战役期间,被美军防空火力击毁的神风自杀攻击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指挥防守冲绳的日本将军牛岛满吸取了硫磺岛之战的经验,改变了策略。他不去防御滩头,而是将重兵部署在丘陵地带的洞穴和掩体内。牛岛满手下有7.5万名日军,还有2.5万名强征入伍但未受训的冲绳人。在北部,小股部队受命抵抗到底。牛岛满计划用大部分兵力守住南部。他最重要的堡垒是建于13世纪的首里城,其城墙甚至挺过了美国战列舰的炮击。

美军登陆部队很快占领了冲绳中央的平原地带。北部的战斗也如预期进行。5月5日,美军两个师抵达了牛岛满在南部设立的隐蔽的主战线。同时,日本空军也开始攻击。

数百架“神风战斗机”冲向美军舰队。多艘航母受损。因为经验不足的自杀飞行员通常都冲向最近的目标,所以舰队防御圈外围的小型舰船成为了牺牲品。约三分之一的自杀式飞机因飞行员缺乏训练或技术故障而坠海。25艘美国军舰被击沉,10多艘受到重创。

岛上的陆战则表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最猛烈的炮火准备几乎没起作用。日军在掩体和暗堡中抵抗,还对美军发起了毁灭性的炮击。而美军后勤不济,难以增援雨林中的部队。大雨则将毁坏的道路变成了泥潭,坦克也无法前行,往往成为日本自杀袭击者的猎物。

因为战事胶着,美国海军总司令尼米兹元帅威胁要解除登陆部队指挥官西蒙·B·巴克纳将军的职务。但此时牛岛满犯了大错。他没有继续全力防守,反而屈从于参谋长和其他军官的要求,下令全线反击。这场反击被美军以绝对优势的火力挫败。7000名日军战死。牛岛满不得不退守西南部阵地。令人回忆起一战中泥泞的堑壕战的战斗持续到6月中旬。直到6月18日,日军才停止抵抗。

双方的指挥官也都未能幸免。巴克纳将军被榴弹击毙。牛岛满自杀。日军损失了约10万人,其中有3650名海军和4600名“神风”飞行员。冲绳平民至少死亡4.2万人。实际死者大概多得多。美军有7600人战死,3.7万人受伤,2.6万人“患病”——主要是心理疾病。数万美军精疲力竭,无法再战。

尽管这场太平洋战争中最艰巨的战役如美国人所愿创造了登陆日本的基地。但冲绳的自杀式防御也迫使美国人反思登陆日本的作战计划并寻找替代方案。鉴于当时的严重损失,美国领导人甚至估计登陆日本本岛最多会造成美军30万人阵亡。因此,两枚刚制造出的核弹就成为美国人考虑的重点。(编译/王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冲绳战役期间,美军“邦克山”号遭神风自杀攻击机重创。

(2015-04-03 17:32:08)

【延伸阅读】西媒揭秘二战苏军反坦克犬:与纳粹坦克同归于尽

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3月30日发表题为《苏军曾训练犬炸弹攻击纳粹坦克》的报道称,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德军坦克部队曾不只一次面对过一种奇特的敌人——背负炸药包的军犬。这些受过特殊训练的狗会爬到坦克下面,引爆自己携带的炸药。苏军士兵称它们为犬地雷或犬炸弹,德军士兵则称它们为反坦克犬。

犬炸弹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24年,苏军在那一年批准士兵将狗用在战场上。不过,那时使用军犬的目的和后来大不相同,具体包括搜寻在大雪中失踪的士兵、通过爆炸物的气味找出埋好的地雷等。

在了解到狗身上的潜力后,苏联人开始考虑进行一系列与犬类训练相关的实验,以使军犬能够把炸弹运送到德国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底部。

为使军犬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苏联人采用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创始者巴甫洛夫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首位研究者爱德华·桑代克的研究成果。

训练中,人们先让军犬挨饿,几天后再让它们在启动着的坦克下进食。原则上,这会使军犬在看到坦克时分泌唾液,因为它们会将坦克和进餐时间联系在一起。然而,苏联人寻求的是让军犬在看到坦克时跑向它。

训犬专家解释称,这种训练想让军犬在听到坦克的声音时,做出除分泌唾液的自动反应之外的行动。这种学习不仅有情绪反应的参与,还有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参与。后者对神经系统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为找到坦克下面的食物,做出寻找坦克的行动。

这种训犬方式是有效的,而且与现在的训犬方式很相似。

在军犬学会跑向敌方坦克后,苏联人想出了一个计划:让狗携带炸药包跑到坦克下面,放下炸药包,再返回士兵身边。但是,这项训练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随着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展开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军训练军犬的时间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当时,纳粹德国的军队因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坚定的战斗决心和极好的组织性,在各国军队中鹤立鸡群。不过,让德军变得不可战胜的还是它的机械化部队。通过“闪电战”,德军坦克让敌人感受到了恐惧。

由于德军当时已占据大片苏联领土,并从苏军手中缴获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因此,苏联决定改变策略,对军犬进行更简单的训练,只让其钻到坦克下面,然后立刻将炸药包引爆,连军犬一同炸死。

士兵将炸药绑在军犬的背上,并在前线靠近德军坦克的地方放开它们,军犬会快速地冲到坦克下面寻找食物。但在这时,连接炸药包的一根杠杆就会因撞上坦克底部而被扳动,引爆炸弹。

这些发动自杀式袭击的狗引起了德军的高度关注,士兵遇到它们就会感到惊慌。

尽管如此,在实战中,这种方式一旦不能出其不意就不再有效。专家称,这种战术只在开始时起了作用,那时德军士兵以为这些狗属于医疗队,并未怀疑是陷阱。但在这些狗被证实带有炸药后,德军士兵在大多数时候能够在它们到达坦克之前将其打死。

另一方面,苏军对军犬的训练也会出现失误,军犬常常会将坦克弄混,钻到苏军坦克下面,炸毁己方坦克。还有不少时候,军犬会因战斗中的噪声受到惊吓,返回主人身边。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实无疑的,那就是犬炸弹在多场战役中得到了使用。它们还参与了二战中参战坦克数量最多的战役之一库尔斯克会战。苏军称,在这场会战中,16只军犬摧毁了12辆坦克。但德方则表示,犬炸弹并不十分有效。

不管在摧毁坦克方面是否有效,犬炸弹无疑摧毁了德军士兵的神经,他们被迫用武器瞄准这些行动飞快的动物。在许多时候,这种心理因素就足以使士兵慌乱。专家表示,虽然犬炸弹收效甚微,却打击了德军的士气,它们使德军士兵得时刻保持警戒。

至于这种战术为何会失败,一些专家将原因归结于军犬对战斗中的各种噪声的恐惧,另一些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苏军在后一阶段的训练上犯了错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苏联的反坦克犬。(图片源于网络)

(2015-04-10 09:29:22)

【延伸阅读】揭秘二战“鸽子行动”:盟军飞降海南营救战俘

纪念70年前盟军营救战俘的“鸽子行动”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姜廷玉

1945年8月,在中国海南岛发生了一次代号为“鸽子行动”的盟军营救澳大利亚“海鸥支队”等战俘的事件。这次行动,不仅成功营救出“海鸥支队”战俘和荷兰战俘,而且营救出近百名中国公民,体现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国之间互相支援、国际合作精神。

一、“海鸥支队”守备安汶岛作战被俘

1940年,随着日本军队南进侵略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之后,直接威胁到当时附属荷兰的东印度、附属英国的马来亚、澳大利亚的安全。因此,三国秘密接触,商讨三国联盟,抵御日军的进攻。1941年初,上述三方加上新西兰在新加坡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商量防御方案。荷属东印度当局认为,其东北部的安汶岛和西南部的帝汶岛地位重要,需要给予增援。澳大利亚决定派遣其在国内唯一的一个主力师——帝国主力第8师第23旅所属的第21营前往安汶岛协防,而该旅所属的第40营则前往帝汶岛守备。

此时,第21营正驻守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接到前往安汶岛命令后,一边集训,一边配属其它军兵种的附属部队,组成一支多兵种的混合部队。此时该营有A、B、C、D4个步兵连和一个营部连,共有901人。对外代号称“海鸥支队”。

为了加强火力和联络,澳军总部给第21营配属了反坦克、通信、野战救护等分队,加强海鸥支队。支队共有1130多人。第21营营长罗奇中校兼任海鸥支队司令。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海鸥支队立即集中,奉命乘船到安汶岛协防。12月17日,海鸥支队到达安汶岛后,协助岛上原有的约3000人的荷属东印度军,共同防御日军进攻,守备该岛。

罗奇中校考察了岛上守备情况和荷属东印度军的实力情况后,于1942年1月初反复向上级报告,请求增派兵力和武器弹药,特别是重武器,认为这样才能守住安汶岛。他的要求不但被上级拒绝,他本人也被撤职。上级派史考特中校接替他的职务,担任“海鸥支队”司令。

守备安汶岛的澳大利亚军队和荷兰军队在沟通中存在着语言障碍,指挥不顺畅,武器装备之间也存在差异,子弹不能通用。高射炮数量有限,掩护力量不够。本来可以用来空中防御的飞机也被调走。整个岛上守备力量薄弱。

1942年1月30日,日军对安汶岛发动全面攻击。登岛作战前,日军对安汶岛实施空中打击,不断轰炸重要目标。拥有武器优势和兵力优势的日军很快登上安汶岛。在保卫机场的战斗中,229名澳大利亚士兵在放下武器后被日军杀害。800多名“海鸥支队”士兵被俘。

从此,“海鸥支队”的信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支部队在澳大利亚新闻界被称作“失去的营”。

1942年10月,500多名“海鸥支队”战俘乘船被押往日军占领的中国海南岛,于11月5日到达海南岛东方县一个叫八所的地方。日军强迫战俘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做劳工。他们与世隔绝,食物匮乏,战俘们饥不择食,甚至连老鼠都抓来吃。每天都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都有人被饿死或遭屠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营救人员走进战俘营。

二、“鸽子”飞降海南岛营救“海鸥支队”战俘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读了“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件,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日军为了掩盖虐待战俘的暴行,对关押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盟军战俘进行屠杀。

1945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美军战略服务处发起了一次救援战俘行动。特殊营救小组对日军在中国设有盟军战俘营的8所城市相继实施救援计划。他们把这些营救任务的代号,都冠以不同禽类的名称。如广东的“信天翁行动”、台湾的“金丝雀行动”、沈阳的“北美红雀”行动、山东潍坊的“鸭子行动”、哈尔滨的“火烈鸟行动”、北京的“喜鹊行动”、上海的“麻雀行动”。他们把营救海南盟军战俘的行动,称之为“鸽子行动”。

1945年8月27日凌晨5时30分,一架C-47军用运输机从云南昆明起飞,载着9名空降兵(8名美国人和1名中国人)组成的特战小组飞往海南岛的东方县,执行代号为“鸽子行动”的空军特种作战任务。执行“鸽子行动”的指挥官是John K Singlaub(约翰·辛劳布)上尉。他们从云南的昆明出发,经过云南红河州,飞越越南的海防,穿越北部湾,最后到达海南的东方县八所。

“鸽子行动”的任务是一周之内在两位澳大利亚军医的帮助下,营救自1942年11月以来被日军关押在那里的数百名澳大利亚“海鸥支队”战俘、荷兰战俘和中国公民。

8月27日上午,C-47飞机飞到了海南东方县的北部,辛劳布命令们跳伞。9名队员中,有5名从未有过跳伞经验。着陆时,“鸽子行动”小组有两名队员因此受伤。

为了减少冲突的可能性,辛劳布命令他的士兵们不要携带盔甲和重机枪,他们唯一的防身武器是别在腰间的自卫手枪。

着陆后,队员还没来得及思考当时所面临的困难,日军已经手持着武器,开着两辆卡车来到了他们空降的现场。日本军官高声质问他们是什么人。其他日本士兵也举着枪,慢慢逼近队员。

双方对峙中, 辛劳布以少校的身份(行动前获准可抬高军衔与日军交涉)命令日军保护“鸽子行动”的士兵以及所携带的物资。

“鸽子行动”小组成员被日军严密监控在一所房子内,日军士兵拿着枪在外面守卫。第二天早上,一位从三亚赶来的日军上校与行动小组进行了短暂的会面,然后又同澳大利亚和荷兰战俘首领进行了交谈。

辛劳布和队友们深知,如果想要营救成功,不是使用武器而是要用智慧。行动小组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队长辛劳布命令日军上校,必须马上打开牢门,把食物和药品送进去。受到震慑的日军上校妥协了。“鸽子行动”小组终于获许进入战俘营。

老弱病残的战俘在囚禁了1000多天之后,终于走出监狱。他们麻木地看着这些解救他们的人。他们每个人都眼眶深陷,大多数人身上都有化脓的伤口,一些病人万分痛苦地躺在木板上,情景惨不忍睹。

当天,“鸽子行动”小组安排“海鸥支队”澳大利亚的战俘们离开八所,乘火车撤离到三亚,50名荷兰籍战俘也坐火车离开了战俘营。

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交火,“鸽子行动”小组靠着智慧和勇气,取得了这次行动的完满胜利。

这些被解救的战俘们,他们仍然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一位参加“鸽子行动”的队员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当你看到成年男人,不只是一两个,而是四五十或六十个男人,嚎啕大哭,或毫不掩饰地尽情痛哭,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你看到了世界上最令人同情的情景。”

9月14日,“鸽子行动”小组结束任务。后来,他们从香港返回昆明。他们不仅拯救了几百名饥饿多病的战俘,而且还解救了近百名垂死的中国公民生命。

30年后,辛劳布在信件中写道:“我们到海南执行的任务,是我服役中最辉煌的战绩之一。让那么多勇敢而深受折磨的人获得自由,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在“海鸥支队”失去音讯近4年后,他们一些成员从海南岛回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时,人们争相走上街道,庆祝他们的归来。他们回到祖国后,澳大利亚举国欢庆,跟过年一样的热闹。

“海鸥支队”支援荷属东印度军守备安汶岛和盟军在海南岛营救战俘的“鸽子行动”,体现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国之间相互支援、共同抗敌的合作精神。营救战俘的行动发生在中国,并有我们中国人参加,展现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营救“海鸥支队”被俘人员的“鸽子行动”,2010年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了《鸽子行动———空降东方拯救盟军战俘65周年》展览,展示“鸽子行动”小组的英勇事迹和“海鸥支队”被俘人员的悲惨遭遇,反映盟国之间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和合作、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友谊,这对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5-04-09 03:23:00)

【延伸阅读】俄罗斯解密二战苏联遭进攻时最初几天军方文件

中新社莫斯科4月6日电 (记者 王修君)6日俄罗斯国防部首次在网上公开了二战期间苏联遭受德国进攻时最初几天苏军的相关文件。

俄国防部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该部当天已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设了名为“战争首日”的电子文献展。该展展出了100多份俄罗斯国防部中央档案馆收藏的二战期间苏联遭受德国袭击时最初几天内,各军区的战斗报告、情报分析以及指挥地图等。其中大部分文件是首次向公众开放。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俄国防部表示,这批新解密的文件显示,尽管在战争最初几天苏联遭受德国突袭,“但部分苏联卫戍部队仍然在短时间内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兵分三路突袭苏联。由于准备不足,苏联在战争初期遭受严重损失。此后苏联及时调整策略,顶住了德国的进攻并由守转攻。1945年4月,苏军攻入德国柏林。当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二战欧洲战场结束。(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狂奔的德军骑兵。(图片源于网络)

(2015-04-07 06:00:00)

【延伸阅读】日本展出新罪证:二战时活体解剖8名美国飞行员

一家博物馆4日在日本西部福冈县正式对外开放。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家博物馆展品中包括1945年日本教授对被俘美国飞行员进行活体解剖的罪证。长期以来,日本九州大学对二战期间犯下的这桩罪行讳莫如深,拒绝在公开场合触碰这一话题。但该大学多名教授在近期一次会议中达成共识,认为必须正视这所大学历史上的“黑暗篇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被击落的美军B29轰炸机上的全体飞行员

切其脏器观察存活时间

这家医学史博物馆位于日本九州大学校园内,展示了九州大学医学部过去10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

日本共同社报道,这家博物馆展品共63件,包括病历、医疗器械等。令人倍感沉重的是,其中两件展品为九州大学医学部教授在二战期间活体解剖8名美国飞行员的证据。

1945年,一架美军B29轰炸机在日本福冈上空被击落,多名美国飞行员被俘。当时共有多少名美国飞行员被日方俘获成为历史谜团,但能够确认其中8人遭九州大学医学部教授活体解剖。

在所谓医学试验中,多名九州大学医学部教授向这些美国飞行员体内注射稀释海水、切除他们的肺叶以及其他脏器,以观察他们能存活多长时间,同时向学生们讲解“注意事项”、“要点”。最终,8名美国飞行员全部死亡。

美飞行员误以为“疗伤”

一名参与解剖美国飞行员的日本教授后来回忆道,“这些(美军)战犯见我们穿着白大褂,意识到我们是医生”,以为是要给他们疗伤,就放下戒心而没有挣扎,“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被活活解剖”。

一些资料显示,一名美国飞行员甚至微笑着对护士说:“谢谢。”

■反应

一名参与教授战后自杀 学校提供罪证正视历史

多年来,九州大学对活体解剖事件讳莫如深,从不在公开场合触碰这一话题。日本国内不少人对此表示反感,坚持认为应该正视历史。

二战结束后,一名曾经参与活体解剖的日本教授自杀;14名九州大学教职员工因战争罪行被判终身监禁、死刑等。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以这段黑暗历史为原型,1957年发表小说《海与毒药》,获新潮奖和每日新闻出版文学奖。1986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日本上映。

今年3月,九州大学医学部多名教授在一次会议上达成共识,认为校方不应继续回避这段黑暗历史。最终,九州大学决定把几件罪证作为展品,在新开幕的博物馆中向民众公开。

■背景

多名日本人因解剖受审美态度逆转后全部获释

二战结束后,盟军在东京、横滨、马尼拉等地设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1948年3月11日,30名日本人因涉嫌活体解剖、非法切除人体内脏、食用美军战俘内脏等罪名在横滨一家法庭受审。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报道,这30人中,23人最终被定罪,其中5人被判死刑、4人终身监禁、14人被判较轻刑罚。

然而,据这家美国报纸披露,随着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开始把日本视为盟友,对追究日本二战罪行的态度发生逆转。

1950年9月,驻日美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推动减免了对这些日本战犯的刑罚。截至1958年,这几十名日本战犯已经全部获释,先前所判死刑无一执行。

(2015-04-06 08:40:00)

(原标题:德媒曝入侵波兰:闪电战显狰狞 德军高层大吃一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