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细思极恐——3000 BP机同时爆炸,供应链上做手脚

新浪AI

关注

17日下午,黎巴嫩多地几乎同时发生了BP机(寻呼机)爆炸事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共导致十多人死亡,4000人受伤,其中几百人的伤情相当严重。

这一事件的震撼之处在于这些爆炸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设备上。爆炸的元凶是来自台湾生产的金阿波罗AR-924型寻呼机,统一型号、统一生产厂商。

这场悲剧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的国际间谍阴谋,而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正是其中的操纵者。

这些BP机爆炸的原因,首先排除了锂电池问题,因为这次事件的爆炸威力远超当年三星Note7的电池事故。甚至说,BP机的电池要比手机电池更小,根本不可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灾难。

真相是,摩萨德在BP机的电池里植入了一种名为PETN的高爆炸药。这种炸药的威力要远大于常见的TNT炸药。

曾有实验表明,仅仅6克的PETN,就足以将数毫米厚的钢板炸瘪,而这次每台BP机里集成了1.3克。这个量,虽然看似很小,但由于爆炸药物的威力以及爆炸触发机制的精准操作,它造成的伤害比普通的爆炸要严重得多。

摩萨德只需要通过发送一个简单的指令,便可以远程引爆这些BP机,制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灾难。

大家可能有些疑惑——在如今这个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为什么黎巴嫩的民众还在使用如此老旧的通讯工具?

其实,这背后有着一段悲伤的历史。黎巴嫩长年饱受战乱和以色列的威胁,而在这种情况下,手机通信的安全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和国防军曾多次通过手机定位系统对黎巴嫩真主党成员进行精确打击。由于手机信号容易被监听和追踪,许多黎巴嫩人开始对手机产生不信任感,而转而依赖更加传统且抗干扰能力更强的BP机。

在战乱和信息战的背景下,BP机相比手机有其独特的优势。BP机无需依赖复杂的基站系统,甚至可以通过自行搭建的局域寻呼台来运营。即便是在战争中,通信基站被炸毁或网络中断,BP机依然能够通过其简单而稳定的工作方式发挥作用。

其信号强、穿透力好,甚至可以穿越墙体,而一台小型的1KW功率寻呼台就能够覆盖方圆40公里的范围。这种低技术、低成本的通讯方式,反而成为了战乱中的黎巴嫩社会维持信息联系的重要工具。

从爆炸后公布的伤亡数据可以看出,70%的伤亡者都是普通的黎巴嫩平民。摩萨德的这次行动,已经超越了军事行为,转变成了赤裸裸的国家恐怖主义。

这些BP机的持有者,当时可能只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设备。或许他们正在超市排队购物,或许正在公交车上赶路,甚至可能是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这场针对通讯设备的恐怖袭击,使无辜的平民陷入了这场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战争。

让人惊讶的是,这次BP机爆炸事件可能早在供应链的生产环节中就被“埋下了炸弹”。摩萨德能够如此精准地对BP机进行操作,很可能是在生产端就已经完成了炸药的植入和芯片的控制设置。

分析指出,摩萨德可能早已打入了台湾的电子厂商,甚至在BP机的最后组装环节时就已经完成了对设备的“改造”。

台湾方面随即进行了辟谣,声称这些BP机其实是由欧洲厂商贴牌生产的,而摩萨德渗透欧洲生产线的可能性同样存在。无论真相如何,摩萨德对供应链的操纵能力令人不寒而栗,而这一切可能早在BP机进入黎巴嫩市场前就已经悄然发生。

摩萨德操纵设备进行恐怖袭击并非首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摩萨德多次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做手脚,植入间谍芯片,甚至直接植入炸药用于远程控制爆炸。

在1996年。摩萨德通过赠送手机的方式,在哈马斯的一名炸弹专家的手机中植入了微型炸弹。当这名专家使用手机通话时,以色列在空中盘旋的飞机远程引爆了手机炸弹,导致他当场死亡。

摩萨德不仅在中东地区行动,它的触手甚至渗透到了世界各地。美国政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战后,以色列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其在情报领域的渗透能力。摩萨德甚至曾在美国白宫的通信系统上动过手脚,窃取了大量美国政府的核心机密。

美国媒体曾经曝光过,摩萨德甚至掌握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通话录音。

黎巴嫩的悲剧警示我们,依赖外部供应链的电子产品很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隐患。我们无法保证这些产品是否会被其他国家情报机构所利用。

全球各大情报机构、恐怖组织也可能从这次事件中受到启发,未来更多的通讯设备、电子产品甚至汽车等都可能成为远程控制的武器。

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安全成本必然会不断攀升。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应对这种威胁,尤其是在涉及航空、铁路等关键基础设施的领域。

面对未来复杂的国际局势,供应链安全问题刻不容缓。黎巴嫩的悲剧,再次为全球敲响了警钟——在现代社会中,哪怕是最普通的电子产品,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只有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确保在面对类似事件时不再被动挨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