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基本完工,多条配套城市道路开通
记者从京投公司了解到,2024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实现主体基本完工建设目标,枢纽站房区主体工程结构完工,“京帆”屋盖整体亮相,2条配套城市干道和1条次干路开通;工程装饰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全面展开,机电设备安装完成至80%,装修完成至70%。
副中心站枢纽将在2025年基本完工,具备线路接入条件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枢纽整体为地下三层结构,总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未来,乘客从副中心站15分钟可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到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站,1小时到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于2019年11月30日开工,今年8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封顶,将在2025年基本完工,具备线路接入条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集成2条城际铁路、1条国铁干线、5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
京投枢纽公司市政工程部部长张洪宇告诉记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实现主体基本完工建设目标,枢纽站房区主体工程结构完工,“京帆”屋盖整体亮相,2条配套城市干道和1条次干路开通。同时,工程装饰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全面展开,机电设备安装完成至80%,装修完成至70%。
今天(12月31日)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副中心站交通枢纽中最“吸睛”的十片银白色的“京帆”屋盖,已经整体亮相,它们也是副中心站枢纽唯一的地面部分。
十片京帆包含七片大京帆、三片小京帆。“京帆”屋盖采用“双层共构”设计,上层为“帆面”、下层为“采光泡泡”,阳光能够穿透屋面并照射到地下车站。该设计不仅增强了屋盖的保温隔热性、稳定耐久性,还融入绿色节能建造技术,如穿孔遮阳板设计、高效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技术等,每年可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的夏季制冷量。
枢纽周边“两横四纵”路网雏形显现
今年,副中心站枢纽工程的配套道路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枢纽周边“两横四纵”路网雏形显现,紫运中路(芙蓉东路)、运通西路(东六环西侧路)等2条城市干路和紫运南街(城市次干路)实现开通,后续还将陆续开通余下道路,提升城市副中心区域路网通行能力。
11月30日,副中心站枢纽工程配套道路——紫运中路(芙蓉东路)率先实现开通,这也是副中心站枢纽工程首条开通的配套道路。紫运中路(芙蓉东路)道路长度约970米,南起广渠路东延、北至潞通大街,红线宽度50米至65米,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该路段同时新建了2条匝道分别连接运通隧道、副中心站枢纽环廊,2条通道下穿紫运中路,1座闭合框架结构实现紫运中路与其他2条规划道路立交,还随建了综合管廊、雨水箱涵,雨水污水各类管线。
12月31日,副中心站枢纽工程配套道路——运通西路(东六环西侧路)广渠路东延至潞通大街段实现开通。本次开通的运通西路(东六环西侧路)道路长度约1835米,南起广渠路东延、北至通胡大街,红线宽度40米至60米,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 50km/h。
据了解,该道路从2019年枢纽工程开工至今,历时5年多,全过程从未中断交通,历时时间最长、临时导改次数最多、施工条件最复杂。
今天实现开通的还有紫运南街,优化了周边路网,方便居民出行。本次开通的紫运南街道路长度约259米,西起玉带河大街、东至通运西路,红线宽度40米,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