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城市码来了!63类城市实体将有统一数字“身份证”

北京日报

关注

同一幢建筑,住建、规自、公安等不同部门对其有着不同的空间描述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脚步,如今这个问题解决了。记者在昨日举行的“中关村论坛2024系列活动——北京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大会”上获悉,北京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正式上线。在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北京试点的支撑下,北京首次确定了城市码时空标识的赋码规则,通过“一码”关联多源时空数据。到今年年底,将有超1000万个城市实体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包括城市副中心在内的全市63类城市实体将有统一数字身份标识和时空标识

全国首次提出“城市码”

何为“城市码”?它是统一的实体“数字身份”编码与应用体系,包括统一身份标识和时空标识,对城市实体设施进行数字身份赋码管理,解决全市发码“散乱无序、一体多码、互不相认”等“万码奔腾”的问题。通俗来讲,相当于给每个城市实体发放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而时空标识则是“身份证”上对时空位置的描述。“城市码起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对城市实体设施实现精细化管理,对于掌握城市设施的动态变化有重要作用。”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以往,各委办局对城市实施精细化治理时不同程度应用各类编码,如公安系统的地址编码、住建部门的房屋编码、规划部门的不动产代码等,如同“九龙治水”,一定程度上影响统一组织、处理、分析、传递和应用效率。“十四五”以来,为破解实体精准标识和数据融合应用难题,北京市陆续制定发布《北京城市码建设指导意见》和《城市码编码与应用规范》地方标准,在全国首次提出建设“标识统一、编码规范”的城市码新型基础设施,并纳入智慧城市“七通一平”数字基础底座。

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则是在统一身份编码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实体的时空位置标定方式,首次确定了城市码时空标识的赋码规则,实现用一串简单编码精准表达复杂实体时空位置,将城市房屋、道路、部件等实体设施在统一框架下表达,满足大数据时代实体时空信息的统一组织、融合共享、高效检索与应用需求,并逐步实现对底层时空数据的动态管理,支撑建立智慧城市“码上生活、码上管理、码上服务”新模式。

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新方式

城市码时空标识作为城市码的重要组成,可实现人、地、物、事、情等数据融合,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会上播放的系统上线视频中展示的案例之一,就是以城市副中心新华街道为蓝本,从现状调查到空间规划,再到规划许可、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全程一码关联。“可对建筑从诞生、变更到消亡赋予时空标识,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支持与入驻企业信息关联,未来也能跟经济数据、纳税数据等进行关联,如此一来,甚至可以对实体经济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另外,通过城市码,可以对城市部件设施更新替换进行统计,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城市设施分类有几百上千种,涵盖摄像头、灯杆、井盖、楼宇、广场、公园、体育场等不同尺度的实体。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可以提供对实体设施的精准查询和定位,精度达厘米级,一个小小的摄像头或者路灯杆均可实现精准定位,相较于传统坐标定位和检索方式大大提升了计算检索效率。”这位负责人说。

“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也能通过追踪溯源,评估政府对实体设施的投入每年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益。”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补充道,该系统汇集智慧城市建设中各类实体设施时空数据和台账数据,如市政服务设施的权属单位、使用状态、建设时间等,通过多指标、多维度的智能分析能力,支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综合监管等业务。

系统也与市民生活也息息相关,将业务数据和身份数据打通,可触及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等多种场景,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线上线下联动,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目前城市码应用模式已在朝阳区左家庄街道试用。

时空标识赋码范围涵盖通州区域

北京城市码覆盖范围广,确定实体身份标识和确定时空标识两大动作正在同时在推进。据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已完成首批18类实体身份赋码,今年将着重完成第二批45类实体赋码,共计63类。到今年年底,将有超过1000万个实体完成身份标识赋码,同步也会赋予时空标识,包括交通设施、水务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城市部件等,赋码范围包含通州区域。

据悉,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由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组织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等力量共同研发建立。其中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时空标识赋码、数据关联分析等后台功能建设,北京市大数据中心负责查询检索、数据共享服务等前台功能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曲经纬

微信编辑:詹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