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锐评丨董宇辉带货《人民文学》,文学与直播的双向奔赴

北京日报

关注

1月23日晚,《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做客董宇辉直播间,畅谈“我的文学之路”。这是老牌杂志《人民文学》的直播首秀,也是直播间首次全程只卖一份文学杂志。

据报道,这场活动累计观看人数895万人,最高同时在线70多万人,获得上亿点赞。当晚8时至12时,《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在4小时内卖出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元,销售码洋1983万元。这一成绩,既刷新了董宇辉直播间带货图书的销量纪录,也创下纸质杂志的单夜销量传奇。24日零点过后,读者热情未减,依然在陆续下单。

董宇辉的直播间是有文化基因的。由于富有学识、口才出众,董宇辉被视为直播带货界的一股清流,赢得“文化带货”的赞誉。在直播间,哪怕商品是柴米油盐,他也能谈到诗与远方;请来文坛大腕,他能就相关作品说出独到见解。董宇辉独特的主播形象,与文学气质契合。所以,《人民文学》与董宇辉联合,不仅毫无违和感,还让观众眼前一亮,收获了不小的人气。直播间内可以喊“9块9上链接”,也可以静谈文学理想;可以出售物质产品,也可以带货文化产品,让人看到了直播内容的丰富与多元,也为直播带货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时代,大多数人屏幕使用时间多了,图书阅读量少了;生活节奏快了,慢阅读的耐心少了。但仅就董宇辉直播间而言,《人民文学》销售成绩喜人,此前带货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卖出超过200万册,文学传记《苏东坡传》等受追捧,说明文学的读者还在,“无用之学”并非没有市场。在商品经济时代,在碎片化阅读的大浪潮下,还是有大量读者保持慢阅读、深阅读习惯,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心灵寄托。

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冲击,纸质刊面临去与留的考验。正如《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所言,各大文学刊物都要面对订户消失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人民文学》邮局订户非常多,读者上百万,但今天仿佛找不到过去的朋友了。

此次直播间的盛况给出了答案,不是文学图书和杂志没市场了,很可能是没有找到市场。弥合读者阅读需求和图书供给之间的错位,关键在于文学也要去寻找、去遇见、去重逢自己的读者。读者在哪里,渠道在哪里,文学就要触及哪里。原本冲击图书市场的平台经济,也可以实实在在地助推阅读行业的发展,文学完全可以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再曲高和寡的作品,也得有受众;再阳春白雪的文章,也需市场支持。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内容创作,文学只有永远和读者站在一起,才能拥有更长久、更旺盛的生命力。“对《人民文学》而言,这场直播是一次‘寻亲’”,期待更多的文学杂志、文学图书,在直播间走上文化“文化寻亲”之旅。

一本文学杂志,一场作家直播,既是直播和图书行业强强联手的缩影,也是读者重温慢阅读的写照。但读者真买书,也要真读书。激情下单只需一瞬,悟读一本书却需要很久。阅读不是一阵风,直播间外,冷板凳才是真正考验读书热情的地方。愿读书成为社会风气,愿到处都有阵阵书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