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科技支撑灾后重建 北京已建成6间安全应急小屋

新浪新闻

关注

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时,视察了“安全应急小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该小屋是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互补型储能电源系统的安全应急小屋示范应用”的研究成果,经多家科技企业用时一个月完成研发,可保障紧急突发情况下“电不断、水不停、讯通畅”。目前,北京已建成6间安全应急小屋。

11月30日下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媒体记者参观了“安全应急小屋”,并走访了中关村(房山园)智能应急装备产业园以及参与“安全应急小屋”建设的部分科技企业。

科技支撑灾后重建 北京已建成6间安全应急小屋

科技赋能“安全应急小屋”建设

门头沟区的这间“安全应急小屋”外观为淡黄色,与周围小区的建筑融为一体,长宽分别为6米和3米,总体面积18平方米。屋内空间不大,功能却一个也不少,可以轻松地应对断电、断水、断通信的紧急情况。

屋顶设置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屋内配备的25度电储能系统,可为用电设备提供电力,并与屋内的汽(柴)油发电机共同为应急电力供应提供保障。

“挺好喝的,就是有点凉”,有记者接了杯屋内直饮净水器上的水尝了尝。这台直饮净水器每小时可处理200升水,按照每人2升水的基本用水需求,一小时净化水量可满足应急状态下100人的用水需求。平时,设备与村内供水系统链接,提升村民用水质量;灾害发生时,可将雨水、河水净化达到直饮标准,实现“平急两用”的用水需求。

“嘟……”,稍事等待几秒,记者的手机便顺利接通了屋内的卫星电话。为保障应急通讯,屋内设有两台卫星电话,可自动搜索卫星,像普通座机电话一样24小时呼入呼出,满足极端情况下不同需求的通讯联络和信息交互。双模远程对讲机、手摇应急发电收音机和GPS定位系统等设备也一应俱全。

冬日屋外已近零度,走近小屋扑面而来一股暖意,环顾小屋却找不到常见的取暖设备。其实,小屋取暖的秘密藏在墙上挂着的两幅石墨烯发热画中。据介绍,仅有36寸电视大小的一幅石墨烯发热画,就可以为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实现供暖,室温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

除了这些高科技的设备,屋内还配有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和食品等,可在极端条件下做好人员保障工作。

智能应急装备产业与应用

“海博思创牵头‘基于互补型储能电源系统的安全应急小屋示范应用’课题,联合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泰兴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完成了六个‘安全应急小屋’项目的建设,目前已全部投入运营。”北京海博思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吕喆介绍。

海博思创为“安全应急小屋”配置离网型储能系统,其采用的高安全性的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电芯层级的本质安全。

新源智储电能高效变频技术中心总经理王宝归介绍,公司参与的“安全应急小屋”将继续推出迭代产品,现已开发出2.0版。

科泰兴达为“安全应急小屋”提供了净水设备,采用高精度大通量中空纤维超滤膜以及高脱盐、大通量低压反渗透膜,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深度净化处理后,受污染水质可达到纯净水级别的饮用水,为百姓的饮水安全保驾护航。

用于“安全应急小屋”取暖的石墨烯发热画来自创新爱尚家,具有安装快、发热速度快和节能的“两快一省”特点。

科技成果“见实效”“用得上”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聚焦场景驱动,积极调动高新技术企业发挥自身科创优势,为切实提高山区乡村应急救灾能力和基层安全管理水平贡献科技力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罗浩表示。

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支撑“灾后重建”集体采访座谈会上,房山区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建伟表示,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帮扶与指导下,由区内龙头企业牵头,发挥科技支撑灾后重建实效,现已在房山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了4处“安全应急小屋”,并将按照“平急两用”原则继续推进“安全应急小屋”建设及运营等工作。

门头沟区科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福智介绍说,水峪嘴、韭园两座安全小屋为门头沟防灾、减灾设施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下一步将继续对“安全应急小屋”建设统一标准、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网络互联水平,全面提升区内防灾避险韧性及抗灾减灾救灾能力。

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开展救灾重建科技支撑及成果示范应用行动,确保相关科技成果“见实效”“用得上”;开展恢复重建科技赋能及民生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提升重点民生领域科技支撑水平;开展特色产业园打造及产业升级科技促进行动,做强人工智能、智能应急装备等主导产业集群,着力促进中关村门头沟园、房山园及其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