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引水石渠”流清泉,“墙河”碧波润西山——“园外园一道十三园”之一石渠公园再造历史胜景

北京日报

关注

北京已经进入最美深秋,在玉泉山西北部,由区园林绿化局全新打造的总面积约为35.27公顷的石渠公园,带着清代乾隆年间“引水石渠”的历史故事精美亮相,给游客全新、别样的秋色体验。

石渠公园设计师徐南松介绍:石渠公园位于“三山五园——园外园”范围,是“园外园一道十三园”之一。场地西侧及北侧为五环路,东至玉泉山西墙,南邻玉泉山路,是提升玉泉山周边整体环境、完善区域生态格局的必要支撑。

在石渠公园设计和修建之前,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与徐南松曾多次到现场实地考察:“该区域景观效果不佳,缺少常绿树,冬季景观效果有待提升;五环路沿线区域现有苗圃式栽植,效果杂乱,缺少景观;现状局部林木过密拥挤,长势不良,场地内杨柳树存在病害、枯萎、飞絮等问题,亟待梳理提升;场地内受五环路交通影响,噪音较大。”

据了解,“三山五园”区域历史文化景观众多,石渠公园所在东西红门地区历史悠久,是“香山——玉泉山”景观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场地内原有引水石渠,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京西北郊建设完成的人工水利工程。工程以香山、樱桃沟诸泉为主水源,经石渠汇集后统一输往玉泉山西坡,垂落静明园涵漪湖,形成多个等景点,泉水再辗转流入高水湖,最终汇入昆明湖。引水石槽于玉泉山西侧段,砌大墙安石槽,由墙脊输水,俗称“墙河”。为美化环境、巩固墙基,依墙安置四座祈水求福小庙,即妙喜寺、香露寺、普通寺、广润庙,河墙兼做庙墙,沿墙堆山叠石,种植成片松柏。当年本区域庙宇静静、墙河潺潺、万松涛涛,成为特色景观。清代引水石渠的建设,对京城水利贡献巨大,滋润了广袤田园与沿途风光,随着时代变迁及城市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工水利设施引水石渠完全消失。

石渠公园实施总面积约为35.27公顷,其中拆迁腾退地约17.75公顷,现状林地改造约17.52公顷。在设计方案上,石渠公园以三山五园总体规划为依据,对玉泉山西北到五环路之间进行整体景观研究,方案深入挖掘场地历史,将曾经的“引水石渠”历史与大尺度、大气势、大景观的风景林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态景观。

这座公园在精心设计和养护下,正呈现出最美好的景观状态。其中包括沿五环山林景观区——沿五环区域增加起伏土山,栽植以常绿为主的景观林带,采用林、丘结合方式,形成隔音降噪的绿色森林屏障。局部片植彩叶植物及花灌木,应用元宝枫、丝棉木、银杏、碧桃、丁香等植物材料,形成季相特色鲜明、大气疏朗的道路景观,与玉泉山以东功德寺片区形成统一效果。

在林荫生态景观区,针对现状问题,打造以常绿树为主的生态自然林,选择元宝枫、国槐、栾树等树种,加强“联片、圆冠”等种植景观策略的落实,形成顶部连片效果,提升整体感,融合现状果园、林间草地、休憩空间、文化节点等内容,形成自然优美的环境效果。

位于石渠常绿景观区,在适度保留现有树木的前提下,沿历史记载的“引水石渠”空间走向,布置了60米宽度常绿油松林带。常绿林带以油松为基调树种,少量白皮松混植,林缘及林下搭配黄栌、胡枝子、绣线菊等灌木及耐荫地被,形成特色鲜明的常绿林群落景观。

徐南松介绍:“石渠公园春天可以赏花,夏天有非常舒适的阴凉,而且公园里栽种了很多适合秋色观赏的树木,同时现在园内野花盛开,正是石渠公园最美的游赏季节。” (记者 景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