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央行上半年首次降息:百万房贷月供减少约60元,刺激楼市回暖

新京报

关注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55%,下调个10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20%,同样下调10个基点。

这是继去年8月份以来时隔10个月LPR再次下调。作为房贷利率参考基础,5年期LPR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房贷利率的变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对房地产而言,降息最大的效应就是降低月供成本。从去年以来5年期LPR下降的效应来看,降息对带动商品房销售有一定作用。”

首套房百万房贷月供将减少57元

由于房贷利率的定价基准是参考最近一期5年期LPR形成,那么,5年期LPR再次下调对于房贷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本次降息后,5年期以上LPR降至4.2%,为2019年房贷利率换锚5年期以上LPR以来最低水平。伴随着5年期以上LPR下调,当前购买首套和二套房房贷利率下限分别降至4.0%(5年期以上LPR-20个基点)、4.8%(5年期以上LPR+60个基点),已降至历史低位。”

以“100万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为例,如果是首套房,目前全国房贷利率约为4%,其月供额为4774元。若下调10个基点,其月供额为4717元,月供额将减少57元。如果是二套房,目前全国房贷利率约为4.9%,其月供额为5307元,若下调10个基点,其月供额为5247元,月供额将减少60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房贷利率政策总体上会朝着进一步下调的方向演进,充分体现了降低贷款成本、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的导向。随着LPR利率的下调,预计最近两周各大银行会纷纷下调房贷利率,即普遍会下降1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宽松的房贷政策也会开启。”

多城房贷利率下限破“4”

李宇嘉称:“此前,全国统一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4.1%,此次5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后,统一房贷利率下限有望突破4%关口。”

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统计,全国15个代表性城市6月份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均值为4.03%。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最高,分别为4.85%、4.65%、4.60%和 4.30%。其他城市均低于4.1%的水平。

而从二套房贷款利率来看,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统计,全国15个代表性城市的二套房商业贷款利率均值为4.96%。其中,北京和上海二套房贷款利率明显偏高,均为5.35%。而其他城市二套房贷款利率均为4.9%,即均为“LPR+60 个基点”的定价模式。

事实上,今年以来,为了降低购房成本,多地在全国统一房贷利率下限的基础上,自主下调房贷利率。根据中指研究院在5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40城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击穿4%。其中,肇庆、湛江、云浮、惠州等城市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珠海、南宁、柳州、中山等城市首套房贷最低利率已降至3.7%。

业界:建议配合降息推进需求端“降成本”

今年上半年,楼市先经历了一波“小阳春”的复苏行情,但是到4月、5月份楼市下行压力逐渐增大,此时降息对于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李宇嘉认为,从去年以来5年期LPR下降的效应来看,降息对带动商品房销售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居民对收入和就业的预期偏谨慎,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加,而刚需、改善型需求在按揭首付和月供上的压力比较大,降息对促进商品房市场企稳的弹性下降,每月月供节约几十元、上百元,解决不了支付首付和可持续支付月供的压力。

对此,李宇嘉建议,可以配合降息,打出政策“组合拳”,推进需求端“降成本”,配合降息并让需求端切实看到购买力的相对提升。比如,合理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合理下调二手住房交易的税率、按揭利率,降低经纪服务费率,全面推进二手住房“带押过户”,推进存量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提高“组合贷”审批效率等。这些降成本措施叠加一起,全面降低交易成本、疏通交易堵塞。

陈文静也表示:“随着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房地产政策优化预期也在逐步增强。从政策内容上看,中央和监管部门或通过降低交易税费、降低中介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加大保交楼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房企资金支持力度等;在地方层面,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如通过‘一区一策’与生育政策、人才政策结合等方式进行调整。若更多实质性政策落地,市场预期或进一步好转和修复,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下半年市场有望温和修复。”

“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比二套房贷款利率要低很多,即相差90个基点。所以从有效提振市场的角度出发,对首套房认定标准的降低将更具积极的意义。各类购房者若可以享受到首套房的贷款资格,则可以比较明显地降低贷款成本和购房成本,自然也将利好三季度购房市场的活跃。”严跃进表示。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武新 校对 陈荻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