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观展|“物上山水”——《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

北京日报

关注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内府朱墨套印刊本。书首题有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记》,落款康熙五十年并钤“体元主人”“万几余暇”两枚闲章。书中所录为康熙皇帝对避暑山庄三十六景题诗,画家沈喻配画,版刻名手朱圭、梅裕风以该画稿为底本,寻木质之理探天然之趣,雕刻成木版“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该诗图在绘画水平和刻印技术方面均代表了当时版画及刻本的最高水平。揆叙、张廷玉等人为该书作注题跋,侧面体现了园林文化于清鼎盛时期的日盛之势。该刊本选用当时极为名贵的开化纸印制,纸张薄而柔韧,经年不朽,是当今留存的清刻本之精品。

中国园林博物馆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意大利传教士马泰奥-里帕(中文名马国贤)又以木版御制图为蓝本,主持印制了铜版《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与木版格式相同,并在三十六幅铜版画另一侧书诸景点记述和玄烨题,题诗系清代名臣王曾期墨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中的每一幅,不论从构图角度、透视法则再到造型手法都体现出中西方结合的艺术特点,因此画作开中国铜版画之先河,奠定了清代宫廷版画的基础,同时也是西方十五世纪起源发展的铜版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完美结合。

第二景《芝径云堤》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第六景《万壑松风》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书中所绘的三十六景分别为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中国园林,人们生活的理想家园。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园林博物馆,走进“物上山水”,在画中的山貌、水态、林姿间,寻找您心中的理想家园。

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室内还存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前程似锦楼梯空间,它创造性地采用了“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手法,以多变的路径将景观串联起来,给游人带来独特的观赏感受和联想。

四段楼梯围绕四季变化展开,自下而上以“冬”“秋”“夏”“春”为顺序,以四种传统颜色作为主色调,向两端进行渐变。每段楼梯都选择了与季节相应的文化植物,再配以绿色植物为点缀,游人拾级而上时,既可以“悦读”又可以“悦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