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追踪|俄乌冲突一周年,七大“烂尾”热闻后续如何?

澎湃新闻

关注

编者按

到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整年。一年来,爆炸、谋杀、阴谋论在俄乌领土不断上演,令人扼腕,更有许多热点事件因为当事方各执一词而显得迷雾重重。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那些曾备受关注的事件是否已有结论?“布查事件”调查进展如何?亚速钢铁厂的“大鱼”究竟抓到没?马里乌波尔妇产医院轰炸事件,反转再反转?“北溪”爆炸又有新说法?杜金之女是谁刺杀的?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究竟怎么回事?俄乌双方伤亡几何?

“澎湃明查”联合“腾讯较真”对上述事件的后续进展进行了追踪。

明查

“布查事件”调查进展如何?

俄乌冲突爆发后,双方曾在乌克兰布查地区展开激战,俄罗斯一度占领了布查。2022年4月,在俄军撤离后,乌克兰军队重新控制了布查地区。随后,一系列发生在当地的平民遇害案件被曝光,引起广泛关注。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指控布查地区的平民系被俄罗斯军队杀害,当地出现大量乱葬坑。对此,4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布查事件中的图片和视频是伪造的,其目的是利用“假新闻”来“攻击”俄罗斯。这两种观点在对峙中僵持不下。

4月22日,英国《卫报》报道称,一位乌克兰法医表示,布恰数十名平民被来自俄罗斯火炮的小型金属飞镖(碎片)射死。英国武器专家表示,这些金属飞镖来自俄罗斯的122毫米火炮。而4月25日,俄罗斯《真理报》网站对此回应称,该122毫米火炮实际装备在乌军中,军事专家Boris Rozhin指出,122毫米炮弹 装备于D-30榴弹炮,而乌克兰武装部队至少有350门D-30榴弹炮和大量弹药来自苏联的武器库。在俄罗斯联邦,此类武器已经退役,并用其他更大口径的152毫米炮弹取代。

即便在联合国介入调查之后,俄罗斯也在力证清白。2022年11月18日,多家俄媒报道称,据一名7月离开布查逃往俄罗斯的难民透露,他从未在布查看到过媒体报道的“乱葬坑”,他在街上看到过的仅有的两具尸体也不是布查的。此外,报道中,这位难民还抱怨了乌克兰方面的炮击和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其他暴行,而这些暴行后来被归咎于俄罗斯军队。不过,这篇文章通篇证据也仅有这位匿名难民的口述,说服力较低。在此之前,《卫报》也曾引用过据说是来自布查当地的目击者的口述,指出基辅附近的儿童曾被俄罗斯士兵当作“肉盾”。

然而对布查事件的多个第三方调查结果似乎都将矛头指向俄罗斯。

2022年6月,联合国人权高专办(OHCHR)发布了2022年2月24日至5月15日的乌克兰人权状况报告,其中对布查地区的调查结果认为,“仅在布查地区,OHCHR就记录了至少50名平民在俄罗斯武装部队占领期间被其杀害。大多数受害者是男性,但也有妇女和儿童。有平民在试图乘车离开该地区时被枪杀;俄罗斯士兵处决了手无寸铁的当地平民男子,因他们被怀疑向乌克兰部队提供支持,或被认为可能构成未来的威胁;其他人在试图过马路或以其他方式收集生活必需品时,被街上的士兵或狙击手枪杀;一些平民似乎完全被随机杀害。”

2022年12月7日,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再次发布报告指出俄罗斯在乌克兰杀害平民,该报告指出,“2022年3月5日至30日,在俄军控制下的布查地区的平民有很多遭到杀害,到2022年10月31日,人权高专办记录了73名平民(54名男性、16名女性、2名男孩和1名女孩)在布查被杀,并且正在核实另外105起据说是遭到杀害的事件。”

2022年8月8日,《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援引了布查副市长Mykhailyna对布查事件的调查数据,表示布查事件共清点出458具尸体,其中419具带有被枪杀、被折磨或殴打致死的标记,有39人似乎死于自然原因,但其死因也可能与战争或俄罗斯人在长达一个月的占领期间对平民的待遇有关。

这几份调查结果完全没有抹除俄罗斯嫌疑之意,只是在具体人数上并未统一。

此外,《纽约时报》还将具体嫌疑人锁定在了俄罗斯空降兵团。2022年12月22日,《纽约时报》报道称,为期八个月的视觉调查(Visual Investigations,《纽约时报》将其界定为把传统报道与数字侦查和视觉证据的取证分析相结合的调查过程)得出的结果为,“亚布伦斯卡街(Yablunska Street,布查地区据称被发现大量平民死亡的街道)大屠杀的肇事者是Artyom Gorodilov中校率领的第234空降团的俄罗斯伞兵。”该报道称,“俄罗斯军队撤离后,记者在布查呆了几个月,采访居民、收集大量监控,并从政府渠道获得独家记录。调查人员分析了这些材料,并将这条街上发生的杀戮事件还原到了每一分钟。与第234空降团有关的一些最确凿的证据包括其指挥官在俄罗斯无线电频道上使用的电话记录和已解码的呼号。”

亚速钢铁厂的“大鱼”究竟抓到没?

亚速钢铁厂(Azovstal)位于顿涅茨克州的马里乌波尔市。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以来,马里乌波尔首当其冲,承受了俄军的大量火力。据路透社报道,自3月2日起,马里乌波尔大量居民被炮火围困,且此后平民一直无法离开马里乌波尔。《乌克兰真理报》报道,2022年5月4日,俄军攻破亚速钢铁厂。

围绕马里乌波尔市当时的激烈战斗,中文网络当时盛传“大鱼说”,即认为有来自北约成员国的高级将领(“大鱼”)被围困在亚速钢铁厂。这些“大鱼”中流传较广的版本主要包括了加拿大中将特雷弗·卡迪厄(Trevor Cadieu),美国总统拜登之子亨特·拜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前司令、海军上将埃里克·奥尔森(Eric Oison)等。然而,这些说法在当时并无可靠信源,如今回顾,部分当事人也已在不久后现身说法。

较早出现也是最被广泛传播的“大鱼”当属加拿大中将特雷弗·卡迪厄,他曾在加拿大从军30多年,但因为涉及一起1994年的性丑闻案件遭到停职,随后受到调查并申请退休。而卡迪厄成为传言中的“大鱼”可能与《渥太华公报》4月21日的报道有关,报道中称,加拿大国防部已证实特雷弗·卡迪厄于4月5日退役,且于不久后前往乌克兰,打算为乌克兰提供志愿服务。然而,《渥太华公报》2022年6月15日的报道称,卡迪厄在回复他们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我正在安排从乌克兰返回加拿大,我将继续配合这个过程(接受指控),就像我从一开始就做的那样。” 6月24日报道则指出,“他最近已从乌克兰返回,被捕后又被释放。卡迪厄预计将于 8 月在金斯敦的省级法院出庭,面临两项性侵犯罪名。”

根据俄媒报道,5月16日亚速钢铁厂内的乌方民族主义者和部队开始投降。在此阶段,有大量自媒体发布图片称“美国海军上将埃里克·奥尔森被俘”。然而,5月23日,法国24小时(France24)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向法国24小时观察者团证实,埃里克·T·奥尔森于2011年退休,是美国武装部队的一名海军上将。但关于他在马里乌波尔被俘的说法是错误的。”

5月27日,美联社的报道中埃里克·奥尔森本人反驳了该传言,“美联社联系到奥尔森,他说他不在乌克兰,也没有被俄罗斯人俘虏。国务院证实这些说法是错误的。”

那么亚速钢铁厂围困结束后,北约成员国“大鱼”真的出现了吗?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2022年5月20日称,自5月16日以来,共有2439名被围困在亚速钢铁厂的乌方武装人员投降,俄军完全控制了亚速钢铁厂和马里乌波尔市。

2022年5月27日,调查委员会表示将加大工作力度,查明乌克兰武装部队投降军人和马里乌波尔亚速营武装分子的身份。6月1日,顿涅茨克地区司法部部长对俄罗斯第一频道表示,“超过100人已经被转移到审前拘留中心,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犯罪嫌疑人的类别,他们不再是囚犯,法院将对他们作出裁决。” 6月16日,俄新社报道指出,顿涅茨克地区领导人普希林表示,“当局正在努力查明从亚速河谷投降的民族主义者中的高级雇佣军。” 7月1日,顿涅茨克地区媒体报道了对亚速钢铁厂第一批乌克兰武装分子“SS Bears”成员的开庭审理。但这之后,一系列官方调查在公开信源中成了未了公案,都未能解答“大鱼”一说。

而战俘中可以肯定的身份只有普通外国雇佣军和乌克兰指挥官。《每日电讯报》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22年7月的报道中表示,英国人John Harding在亚速钢铁厂投降,其同伴Aiden Aslin、Shaun Pinner也都在马里乌波尔被捕,顿涅茨克地区法院以他们作为乌克兰军队雇佣军参与敌对行动的理由判处他们死刑。8月15日,俄新社报道指出,“作为证人参与审判外国雇佣军的乌克兰新纳粹组织‘SS Bears’的一名成员确认瑞典公民Mathias Gustavson是亚速钢铁厂内的外国雇佣军。”

2022年9月21日,俄乌在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进行了涉及300人的战俘交换。乌通社报道指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表示,乌方用55名俄方战俘及亲俄的乌克兰人交换了5名在亚速钢铁厂中被俘的乌方指挥官。

但直至目前,俄乌官方尤其是俄罗斯国防部并没有正面回应过亚速钢铁厂是否俘获了北约成员国高级军官的说法。

马里乌波尔妇产医院轰炸事件,反转再反转?

2022年3月9日,一张由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孕妇站在被摧毁的妇产医院楼下”的图片成为了全球媒体的焦点。图片中,一名身穿黑白波点套装的孕妇站在楼梯口,身披棉被,脸上沾有血迹。

据乌克兰当地市议会的说法,当天俄军向马里乌波尔的一家妇产医院发射导弹,造成3人丧生,另有至少17人受伤。上述图片因此被广泛视作俄军暴行的证明。

但俄罗斯国防部旋即否认了乌方的指控。俄国防部称,当天马里乌波尔方向的俄军战机没有执行任何对地打击任务,建筑物的损害并非来自空袭,因为“空投炸弹根本不会留下任何外墙”。

然而,俄国防部的说法与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表态相互矛盾。拉夫罗夫在3月10日公开表示,被轰炸马里乌波尔妇产医院里没有妇女和儿童,因为“这家妇产医院早已被亚速营和其他激进分子接管,所有产妇、护士和工作人员都被告知要离开这里”。

3月10日,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官方推特账号发文暗示,照片上的孕妇其实是由一名乌克兰网红扮演的,她脸上的血迹只是“逼真的化妆”,而且在空袭发生时她不可能待在妇产医院里。

这一说法很快遭到网友质疑。网友发现照片中的孕妇名叫玛丽安娜·波德古尔斯卡娅(Marianna Vyshemirsky),其身份虽然确实是位网红,但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几个月,就已经在个人Instagram账号上发布过多份记录本人怀孕情况的照片和视频。

此外,《今日美国》等媒体还发现,遭受袭击的马里乌波尔第三妇产医院在2022年3月2日时还在脸书发帖,请求物资捐助,这与俄方提供的“医院早已被亚速营接管”的说法矛盾。

3月10日,推特删除了俄驻英大使馆的推文。

但戏剧性的反转出现在4月2日。随着多批平民撤离马里乌波尔,已经生产完毕的玛丽安娜回到了顿涅茨克地区马克耶夫卡(俄占区)的老家,并接受了顿涅茨克亲俄博主和俄罗斯记者的采访。

玛丽安娜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确是孕妇,所在的妇产医院的确遭到了袭击,且乌军的确占领了一家医院,不过是马里乌波尔第一妇产医院,而自己所处的是第三妇产医院。这一说法似乎是在暗示,俄方称“医院被亚速营接管”的说法并没有错,只是搞错了医院。

玛丽安娜还提到,她不认为自己当时所在的医院遭到的是空袭,因为她当时听到了两枚炮弹的爆炸声,但不记得有飞机的声音。玛丽安娜在去年5月远程接受BBC采访时重复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她不可能错过飞机在头顶飞行时发出的典型的声音”。这一说法似乎是在为对“俄军空袭医院”的指控开脱。

一些乌克兰媒体和西方媒体对玛丽安娜的陈述提出了质疑。VOX Ukraine引用了乌克兰空军发言人的评论称,没有经验的人几乎不可能区分敌军的打击方式。俄独立媒体Meduza采访的军事专家则表示,军用飞机的声音能否被听到,取决于天气、飞机与轰炸目标之间的距离等等综合因素。因此,即便没有听到声音,也不代表飞机就没有出现。

此外,美联社记者获取的一份视频中呈现了医院被轰炸前飞机的声音和医院外至少两层楼深的陨石坑。弹药专家表示,该大坑只能是由空袭造成。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没有证据显示玛丽安娜接受的采访是被迫的或言不由衷,但从去年5月起到今年2月,玛丽安娜在俄罗斯社交媒体VK上发布的帖文都显示她是一名亲俄人士。

2022年4月13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到马里乌波尔妇产医院遭袭事件。报告称,所有非俄罗斯的消息来源都表明,该医院被击中时可明确被识别,且正在运营,这家医院是被俄罗斯的袭击摧毁的。

“北溪”爆炸又有新说法?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6日至29日期间,俄罗斯通往西欧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在丹麦和瑞典附近海域先后被发现了共四处泄漏。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在27日晚间援引瑞典测量站数据称,这些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而破坏管道的“幕后元凶”究竟是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激烈讨论。丹麦、瑞典和德国官员随后宣布,他们将分别对泄漏展开调查。

不过直到目前,官方给出的调查报告并未表现出对“管道破坏者”确有所指。10月18日,丹麦哥本哈根警方报告称,对泄漏事件的初步调查发现,造成管道损坏的原因是“强烈的爆炸”。11月,瑞典安全局和检察总署报告称,根据他们的初步调查结果,这些管道受到了“严重破坏”。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瑞典当局表示,他们从现场获取到“外来物品”,并在其中一些物品上发现了爆炸残留物,但这并没有解决“谁应为此负责”的问题。

美国方面,当地时间2022年9月30日,国务卿布林肯在新闻发布会中表态称,“归根结底,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个巨大的机遇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布林肯也表示,美国现在是欧洲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这种态度似乎迎合了网络中“美国嫌疑很大”的猜测,但同时,美国官方并未认领过外界(尤其是俄媒)对其作为“‘北溪’管道破坏者”的指控。

2023年2月8日,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在其个人主页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指出,“北溪”管道的破坏是由美国在北约国家的帮助下发起的,是一起由美国白宫下令、美国中央情报局实施的秘密行动。文中还称,2022年夏天,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演习期间将炸药安装在“北溪”管道上,三个月后由挪威引爆炸药。

西摩·赫什曾于1970年获得过普利策国际新闻奖,在《纽约时报》报道过著名的“水门事件”。不过在这篇文章中,由于赫什通篇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发言,真实性存疑。而白宫一如既往地反驳了这一观点,在2月8日路透社的报道中,白宫表示这篇文章是“完全虚假和彻头彻尾的虚构”。挪威外交部也否认称,“这些说法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俄罗斯曾申请参与对“北溪”事件的调查但遭到拒绝,此后俄方一直对调查进展表示不满。2023年2月5日,俄罗斯驻丹麦大使弗拉基米尔·巴尔宾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丹麦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启动调查以来,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调查进展和结果的信息,也未与俄方合作,认为丹麦方面如此保密引发许多疑问。而在赫什的文章发布后,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专门召开记者会,称赫什的调查结果再次表明,有必要对有关事件进行公开的国际调查,并惩罚肇事者。俄外交部和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呼吁组建新的“北溪”事件调查组。

2月16日,俄新社援引了名为约翰·杜根(John Dugan)的美国记者提供的美国爆破“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新证据,称2022年夏天在丹麦附近举行的Baltops演习涉及美国潜水员和深海设备。约翰·杜根称,包含了大量行动细节的证据来自一封他收到的匿名信,而信件作者为避免暴露身份表示不要公开其中的演习照片、文件等。经核查,约翰·杜根曾在佛罗里达州担任警官。2016年,在联邦调查局以涉嫌黑客攻击为由突袭杜根的家后,他向俄罗斯申请了政治庇护,现居俄罗斯。此外,约翰·杜根所提供的线索主要在俄罗斯媒体中传播,英文媒体极少见报。

2023年2月17日,俄罗斯向由15个成员国组成的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决议草案,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进行国际调查,并确定该事件应由谁承担责任。2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举行了公开会议。

这次会议中,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表示,赫什的职业经历与无可指摘的声誉让人相信他所说的就是事实。英国、美国和法国代表则指出俄罗斯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要求安理会举行会议的时机问题,他们认为俄方的真实目的是要在临近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转移各方注意力。

丹麦、德国和瑞典三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致信安理会称,调查显示,出于破坏目的而制造的强烈爆炸给“北溪-1”与“北溪-2”管道造成大规模损坏。但目前,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还未结束,三国也无法确定调查将在何时结束。信中还称,泄漏事件造成的环境破坏被认为限于当地,但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引发的后果则令人担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来自全世界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以某种方式躲避今天的会议也不意味着真相可以掩盖,我们期待有关方面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样的要求完全是正当的、合理的。”“中方欢迎俄罗斯在安理会提出的决议草案,认为就‘北溪’管道被破坏问题授权开展国际调查有重要意义。”

安理会副秘书长迪卡洛表示,“联合国无法核实或确认与该事件有关的任何指控,我们等待正在进行中的国家调查取得结果。”她同时强调,各相关方应避免做出任何猜测和无端指责,以免使得本已紧张的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并使寻求真相的进程受阻。

杜金之女是谁刺杀的?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0日晚,俄罗斯记者兼政治活动家达莉娅·杜金娜(Darya Dugina)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场汽车爆炸事件中身亡。死者的另一身份为俄罗斯著名哲学家、政治学者亚历山大·杜金(Alexander Dugin)之女,案件引发全球关注。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在案发后不久公布调查结果称,杜金娜的死亡系乌克兰特勤部门一手策划,生于1979年的乌克兰公民娜塔莉亚·帕夫洛夫娜·沃夫克(Natalya Vovk)是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另有一男子为其提供了假身份证和假车牌,并帮助组装了安装在杜金娜汽车中的爆炸装置。两人均已逃往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外交部则表示,俄方从未要求提供有关沃夫克的信息,“俄罗斯安全部门在媒体上指责我们的情况与我们无关”。爱沙尼亚外交部长乌尔马斯·雷恩萨卢认为,莫斯科的说法是一种挑衅,但“没有更多的信息可补充”。

另一边,乌克兰方面极力否认了俄方的指控。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称此事是俄罗斯安全机构之间的内讧。美国前情报官员爱德华·普莱斯表示,此案更有可能是俄罗斯政府组织的“假旗”行动,目的是为其后续的暴力行为提供理由。

俄异见人士、俄罗斯前国家杜马议员伊利亚·波诺马廖夫则声称,暗杀杜金娜的幕后黑手是一个名叫国民共和军(National Republican Army)的团体,该团体由亲乌克兰和反普京的军人组成,在俄罗斯活动。但波诺马廖夫未对其说法提供任何依据,该说法可能仅是一种宣传噱头。

就在俄乌双方争执不休时,2022年8月28日,奥地利媒体《快报》(Express)引用社交平台Telegram上的说法称,被列为杜金娜案犯罪嫌疑人的沃夫克已经被找到,她在一座出租公寓里被发现,已身中17刀死去,并附上了一张疑似案发现场的图片。但“澎湃明查”对相关图片进行了核查,发现此照片早在2020年就已经出现,照片中的死者是一位在婚礼前遇害的莫斯科女性,遇害时年仅25岁。沃夫克的去向和案件的幕后策划者仍然成谜。

2022年10月5日,就在袭击事件发生近1个半月之后,美国《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深度报道。该报道援引美国情报机构的说法称,针对杜金娜的汽车爆炸案得到了乌克兰政府部分部门的授权。有关官员强调,美国没有参与此次袭击,也没有提供情报或其他援助,他们事先并不知情,也不认可这样的行动,且美方在事后就此事责备了乌克兰的有关官员。

另一家美国媒体CNN也从了解情报机构的消息人士处得到了相似的信息,但没有得到乌方和美国安全部门的正式承认。CNN称,一些美国的情报官员认为,爆炸案的真正目标并不是杜金娜,而是其父杜金。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究竟怎么回事?

2022年10月8日,当地时间早晨6点左右,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上一辆卡车发生爆炸,导致与公路桥并行的铁路桥上一货运列车上7个油罐被点燃,公路桥部分路段坍塌受损。

俄罗斯调查委员会指出,本次爆炸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莫斯科法官。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于10月12日发布了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的调查结果称,乌克兰国防部情报局负责人基里尔·布达诺夫和下属工作人员是克里米亚大桥卡车爆炸事件的组织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还认为,乌克兰国防部主要情报局的一名雇员(化名“伊万诺维奇”),负责对整个路线上货物运输的控制以及与犯罪计划参与者的联系。爆炸装置藏于一批2022年8月初从敖德萨海港运往保加利亚鲁塞市的货物当中,是一批呈卷状的建筑聚乙烯包装,被放置于22个托盘上,总重量为22770公斤。

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内政部长发言人认为俄方调查结果是“无稽之谈”。塔斯社10月20日的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基辅没有下令对克里米亚大桥进行恐怖袭击,他强调:“据我所知,我们绝对没有下令进行这样的事情。”

不过,有乌克兰官员在社交媒体上暗示克里米亚大桥的爆炸只是“开端”,乌克兰总统顾问米哈伊尔·波多利亚克(Mykhailo Podolyak)表示:“克里米亚,是桥梁,是开始。一切非法的东西都必须被摧毁,一切被盗的东西都必须归还给乌克兰,一切被俄罗斯占领的东西都必须被驱逐出去。”乌克兰邮政局还为此发布了一套以克里米亚大桥为背景的新邮票。

《乌克兰真理报》和乌克兰独立新闻社(UNIAN)则各自于2022年10月8日引用了未具名信源称“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是乌克兰安全局组织的行动”。

而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已经默认乌克兰是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始作俑者。《纽约时报》于2022年11月17日发布文章“乌克兰如何炸毁了俄罗斯的一座重要桥梁”,称爆破专家还原了乌克兰是如何成功(炸毁桥梁)的过程。专家们认为,这次爆炸体现了缜密的计划,或者说运气。比如,要实现当时卡车爆炸时所在的位置,很多事情都必须完美进行。但专家也对爆炸时间以及卡车司机是否知道炸弹存在的问题存在分歧,因为如果爆炸在一两分钟后发生,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结构工程师Adam Evans表示,爆炸不太可能是故意在最佳时间点进行。

英国《卫报》在俄乌冲突一年来的简报中称,“2022年10月,乌克兰军队炸毁了刻赤大桥(克里米亚大桥)。”

据塔斯社2023年2月19日的报道,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的调查仍在继续,俄罗斯调查委员会负责人亚历山大·巴斯特雷金强调,“调查过程证实,乌兰特种部队参与组织了对克里米亚大桥的恐怖袭击。”“已经确定了参与这一罪行的12人的身份,其中包括乌克兰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有8人已被拘留。”

此外,俄罗斯副总理胡斯努林当地时间2023年2月23日表示,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段维修工作已经完成,铁路部分的修复计划于今年7月完工。

俄乌双方伤亡几何?

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实行“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外界对俄乌双方实际战斗减员情况的猜测不断。

去年10月,中文网络有消息称:“截至2022年10月20日,乌克兰军队已失去作战人员402000人,其中387000人丧生。”今年2月,推特上又有说法称,据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披露,乌军当前的阵亡人数已达到157000人,另有234000人受伤。俄军的阵亡数和伤亡数分别为18480人和44500人。

但“澎湃明查”经核查后发现,上述说法均不可信。“387000人”的阵亡数无论是从日均阵亡数还是伤亡比角度考察都是虚高的。而借“摩萨德”之名发布的数据实际上来自一个名叫Hürseda Haber的土耳其网站,该网站没有提供该说法的依据。美国《新闻周刊》认为,摩萨德会与一家土耳其网站分享情报数据的可能性很低,该数据的真实性存疑。

关于开战一年来俄乌双方的伤亡数据,交战双方、欧美国防部门、第三方机构及开源情报爱好者提供的数据均有不同的说法。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官方Facebook发布的最新海报声称,截至2023年2月23日,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被“清算”的人数已达到145850人。英国防部在2月17日的简报中透露,开战至今,俄军及其私人雇佣军在乌克兰已有40000名至60000名将士阵亡。英、美、挪威国防部评估俄军的伤亡总数在180000名左右。

但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去年9月的讲话中仅承认有5937名将士死亡。据自战争伊始便在合作调查统计俄军将士具名死亡信息的BBC俄罗斯服务处和俄独立媒体Mediazona,截至2月12日,至少已有14093名俄罗斯将士的具名死亡报告得到确认。BBC估算他们统计的死亡人数较俄军实际的阵亡数至少低了40%-60%。照此比例推算,俄军的实际阵亡数可能在30000名左右。

乌克兰方面,俄国防部并未公开有关乌军伤亡总数的实时统计数据。绍伊古在去年9月讲话时称,当时乌军的阵亡数和战伤减员数已分别达到61207人和49368人。今年1月,他在俄国防部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又称,乌军在今年1月至少损失了6500名军人,该数据与1月中俄国防部每日简报中提到的各战役乌军损失人数的总计数(其中1月15日的数据缺失)总体相符。

如果以6500人的月均阵亡数估算9月下旬后乌军的兵力损失,加上绍伊古此前报告的乌军阵亡数61207人,那么截至目前,俄军报告中的乌军阵亡数已达到93707人左右。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高级顾问波多利亚克(Mykhailo Podolyak)在去年12月初曾向媒体透露,开战以来乌军的阵亡人数在10000到13000名之间。此外,乌克兰方面还曾在去年一年冲突的不同阶段透露过与乌军伤亡数有关的信息。例如,2022年3月12日,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乌军至少已有1300名军人死亡;一个月后,在CNN对其进行的独家采访中,泽连斯基称这一数字已爬升至2500-3000人,且乌军中约有10000人受伤;去年6月1日,美国NewsMax专访泽连斯基,从他处得知:“情况非常困难,每天有60-100名士兵在战斗中丧生,大约500人受伤。”到去年7月底,由于西方武器的供应,乌军的境遇有所好转。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日损失已减少到每天 30 人死亡和 250 人受伤左右。他同时提到,在 5 月和 6 月的战斗高峰期,乌克兰每天要损失 100 至 200 名士兵。

如果以日均百人的阵亡数计算去年7月前乌军的阵亡人数,以每天30人死亡计算之后的数量,那么,乌克兰至今阵亡的将士数量将达到19840人。同时,若以500人的日均数计算去年7月前乌军的受伤人数,以250人计算之后的伤员数,那么乌军总计的伤者数将达到123000人。即去年一年乌军的伤亡总数将达到142840人。

而欧美各国目前似乎已对乌军的伤亡总数统一口径,称数量在“100000”左右。考虑到时间的推移和欧美各国的立场,乌军的实际伤亡人数可能已不止100000。

“澎湃明查”还借鉴开源情报爱好者的思路,参考荷兰开源情报组织Oryx报告的俄军损失装备的数据,对俄乌双方的阵亡数进行了估算。得到的数据分别为俄军阵亡10297人,乌军阵亡3630人左右。但鉴于Oryx只收集武器装备的视觉资料,且有网友指出Oryx总体上可能具有亲乌克兰的立场。因此,俄乌双方的实际装备损失可能要大于Oryx所列数据,相应的阵亡人数也应在此之上。

综合目前所获数据分析,“澎湃明查”推断,俄军阵亡数的上限和下限可能分别为145850人和14093人,但更有可能在30000人至60000人之间,而俄军的伤亡总数可能在180000人以内。乌军在前线的阵亡人数可能在10000名至100000名之间,而其实际伤亡总数可能已不止100000人。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通过何种计算方式得出的俄乌伤亡数都不是精准的。《基辅邮报》称,波多利亚克在去年12月时表示,泽连斯基会在“正确的时刻到来时”公布乌军的伤亡数。

澎湃新闻实习生张博雅、李振宇、刘颢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