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复活”千年运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建设提速提效

北京日报客户端

关注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通讯员 王志强

以“原真古貌·创新传承”为主题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即将于2月19日举办。在此之际,记者采访德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作为山东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大运河畔的德州市正加大力度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德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各项建设项目提速提效。

万亩“留白” 运河情深

处于运河沿岸的武城县四女寺风景区,景色秀美,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此栖息。

“这里是德州拍鸟的好地方,很多影友都到这里来拍摄。”市民张立新是摄影爱好者,对家乡大运河的变化充满自豪。

“以四女寺水利枢纽为界,大运河德州段分为南运河德州段和卫运河德州段,其中南运河段45公里呈现‘九龙十八弯’的独特景观,是目前古运河风貌维持最好的一段。”德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德胜介绍。

在过去的20年间,德州市坚持只留遗产不留遗憾,大运河两岸1万余亩土地不作商业开发,持续投资修复生态,实现了运河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德州市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投入30多亿元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占地3100亩的大运河生态林场,种植刺槐、国槐等49个树种,成为鲁冀边界生态涵养区;西陈沟湿地的完工,昔日的废弃坑塘变成了生态花园;东八里湿地,让近千亩废弃地变身为森林公园……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保护了运河德州段的原真古貌。

2022年4月25日,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其中明确德州建设运河自然风貌展示区。

德州市文旅局局长于吉军表示,目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德州已全面铺开。德州市注重守护原真古貌,保护和传承为主,“复活”大运河千年风采。

“一廊六片”光彩夺目

德州市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规划设计组组长庞云冲介绍,按照“引入名家大院,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德州市委托崔愷院士领衔的中建院规划团队承担规划设计,完成《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段城市更新规划》《重要节点详细设计》,构划了“一廊六片”大运河文化景观带:一廊,即运河遗产生态景观廊道项目;六片:即北厂漕仓遗址片区、东盟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园片区、小锅市运河聚落片区、老电厂滨水商业片区、九龙湾文旅融合园片区、四女寺风景旅游区片区。

德州市委托山东省旅游发展研究院量身打造《大运河德州段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印发了《德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部署了涉及26个部门(单位)、35项重点任务,确保各项规划精准落地。

在保护原真古貌基础上,德州正在着力打造“一廊六片”大运河文化景观带。截至目前,“一廊六片”中的7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3个已完工、4个准备进场施工,另外还有3个项目正在深化设计。

提前开工 半年建成

站在德州市区东风路胜利桥上向北望去,市民在大运河生态廊道滨河步道休闲健身,河道中几条游船正缓缓航行。“还是以前的大运河,但又不是以前的大运河了,总之越来越好。”67岁的吴友利从小在大运河边生活,近一年大运河的变化让他欣喜。

2022年12月,包括滨河步道在内的大运河生态廊道一期工程建设全部完成。“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整个一期工程仅用时半年。这个项目,原计划2022年7月中旬开工,实际开工提前了半个月。”德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通介绍,施工单位确定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多工作面同时开展,推进项目提速,目前,二期工程已匹配好各项保障,进入建设阶段。

跨省协同 携手保护

项目涉河、涉文物、涉土地性质变更、涉铁路,其中部分项目需协调河北省,落地前的繁复手续,两地协同快速办理,仅用67天完成九龙湾片区保护范围调整,释放了近900亩项目建设空间。

与此同时,德州大运河武城段的四女寺风景区建设方案已基本确定,正在加快完备支撑条件,力争今年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

即将举行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是高质量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平台,活动期间,德州市还将携手北京、天津等27个运河沿线省市的27个城市,共同举办运河手造展,积极融入协同保护利用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生动实践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