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有哪些?报告:东京、上海、北京位列前三
2022年“全球活力城市”前十名依次是东京、上海、北京、新加坡、伦敦、纽约、深圳、首尔、旧金山和香港。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东亚和北美是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最为密集的两个地区。
在该份报告列出的“全球活力城市”排名的前十名单里,东亚占据7席;东京、上海、北京位列前三,深圳凭借创新及先进制造优势,也首度跻身榜单前十。
15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中规院”)发布《2022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报告结合产业方向变革、科技竞争加剧趋势,从创新、生产和服务、设施联通三个细分维度和综合性上,对全球516个城市的价值活力和复苏表现作出评估。
根据报告,2022年“全球活力城市”前十名依次是东京、上海、北京、新加坡、伦敦、纽约、深圳、首尔、旧金山和香港。
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这项对全球城市的研究是从“一带一路”的视角看全球化,它的内核是包容性全球化,这与西方注重以服务能力评估全球城市的方法不同。
“TOP3的城市不都是单项冠军,但都在三网协同的综合表现突出。” 方煜称,一方面,在包容性全球化中,城市需要通过多元路径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只秉持单一的发展动力或者只在全球价值链中某一环节具有优势的城市,都无法保障可持续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活力城市”排名居前的往往是一类城市,也就是所谓的“灯塔”城市,其经济扔向、创新前沿性都比较稳定,具有创新、生产与服务、联通设施三方面的综合优势。
近四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在“全球活力城市”榜单中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其中,北京排名不变;上海和深圳两城的排名分别从2019年的第8名和第13名,一路上升至2022年的第2名和第7名;不过,香港排名有所下滑,从第2名下滑至第10名。
方煜分析称,香港排名下滑的背后,既与疫情影响下,本地金融状况收紧,整体货物出口、贸易量疲软有关,也和周围如新加坡等国际性城市崛起而产生的替代性效应有关。“随着全球疫情态势缓和,香港地区与内地的要素流通加速,预计香港地区作为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双向门户的 ‘超级联系人’优势会逐渐恢复。”
从细分指标来看,北京和上海分别成为“全球活力城市”中,“生产和服务”和“设施联通”最具优势的城市。
“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地缘冲突等国际黑天鹅事件中,上海依然可以在全球设施联通网络中保持强韧性,是因为其具有全球领先的海运服务能力。近年来,以海运为主要载体的全球大宗物资运输总量相对稳定。” 方煜表示。
另一细分指标是“创新”,也被该份报告视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报告称,2022年,全球创新城市格局出现高度极化趋势:包括北京在内的极少数城市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球创新“塔尖”;受“技术脱钩”影响,伦敦、剑桥等欧美基础科研型城市排名显著上升,而杭州、台北等由于基础研发能力相对不足,今年排名有所下降,处于科技博弈动荡的前沿。
当前,全球进入到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为标志的第六波创新浪潮,前沿科技领域在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此,通过参考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工程科技计划、科学与技术领域规划,报告选取了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信息等九大科学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技术前沿以及以独角兽、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为代表的产业前沿,探讨全球城市在这三个前沿环节的城市具体创新表现。
欧美城市仍占据全球科学研究、技术和产业化的主导地位,但以北京为代表的亚洲城市在上述九大科学前沿的基础研究,已进入第一梯队。
以半导体为例,方煜进一步对记者介绍称,北京、上海、武汉、香港基础研究能力在全球排名前列、快速崛起。北京近年产出高被引(前1%)SCI论文169篇(含合作),仅次于剑桥;上海、武汉、香港产出也在50篇以上(含合作),数量位于全球前30。
此外,由于拥有海量数据、大规模的计算和应用场景,中国产业创新活力逐渐提升。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均跻身至前沿科技的产业创新TOP20中的第8-11位。但相较于基础科研,产业创新方面,与国际领先城市相比,中国仍稍显薄弱。
方煜表示,在全球技术脱钩和科技竞争加码的背景下,进一步激活前沿领域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城市占据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而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布局,也需要城市主体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