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阅读北京|漫步中轴线上的胡同

北京日报

关注

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演绎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独有的“京味”特色。

我国古代城市实行“里坊制”的管理办法,当年胡同只是被封闭在里坊内的小巷子,在南方一些地方称弄或弄堂。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坊墙被逐渐拆除,明代正式把“胡同”一词列为街巷通名,成为北京城的一大亮点。胡同两侧排列着典雅宁静的四合院,宜居的环境、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又培育出许许多多的名人和敦厚而略带诙谐的北京人,在胡同里总是演绎着那些可歌可泣、令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的人间故事。

所以,大凡在北京胡同里生活过的人,都有一种难以割舍、深入骨髓的胡同情结。就全国而言,胡同虽非北京一地所独有,但就北京胡同分布之密集,数量之众多,名称之丰富多彩,是其他任何一座城市所望尘莫及的。

《胡同:岁月留踪》的作者王越老师,在2月11日上午来到角楼图书馆,开启了2023年《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系列图书的第一场讲座。

王越老师是北京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委员会主任,北京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有多部有关北京历史的著作。在讲座中王越老师以元明清以来北京胡同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带您从彰显国威的永定门、十里似江南的天桥到尊贵的皇家胡同、市井烟火南锣鼓巷……纵览中轴线上的胡同。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和金中都城的基础上,根据地理特点和客观形势的需要,经过五十余年的拓展、改造、建设之后形成的。清初,满族统治者实行“满汉分居”“旗民分治”政策,内城成为皇家王府和八旗驻地,汉族官民住在外城,使得北京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又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致使北京中轴线上的胡同,不仅存在着内城与外城的不同,即或是内城和外城之中,也存在南北的差异和东西的不同。

北京的胡同不仅记载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程,同时又在南北中轴线的统领下,按部就班地与城市结合成一个整体,成为北京城市生命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我国古代在城市管理方面,执行封闭的闾里制和里坊制。每个闾里将二十五家左右或数十百家围在一个矩形的高墙里,成为城中之城。

汉许慎《说文解字》:“巷,里中道”,指闾里内的通道,巷的长度受闾里大小的限制。闾里内垂直于巷的小巷称衢,比巷还要窄小。

到了五代特别是北宋时期,随着经济蓬勃发展,里坊的围墙被拆除,在城市管理中从封闭的“里坊制”过渡到开放的“坊巷制”。这时的坊只是一种区划名称,四周不再设围墙,那些被围墙封闭在里坊内的小巷子可以直接与大街相连,成为可以随意通行的道路。与此前只记里坊的“重里轻巷”时代不同,宋《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出现有小甜水巷、第一条甜水巷、妾行后巷等。同期的北京房山石经题记中,也发现辽末金初燕京城内有山北居北巷、齐相公巷、大花巷、井儿巷、老君巷等街巷名称,可知在金天德三年(1151)扩建金中都前,里坊的坊墙已被拆掉,巷和衙有了具体的专名。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张爵编写《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在这本书的自序里,张爵特别叙述了自己收集胡同的过程:“予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湖衙亦书之,取其大小远近采辑成编”,由此印证这样一个事实,从明代开始,才把流传在坊间的胡同记载到文书里,使胡同成为正式行用的街巷名称。不过明代北京胡同的渊源胡同的写法,比现在复杂,在“胡”和“同”这两个字外面都加有“行”字,写成“衚衕”,表示胡同是可以让人随意行走的小巷。直到清末,因“衚衕”两个字写起来不方便,才有了简写的“胡同”。我们至今所见官府正式对胡同的命名,便出自《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堪称北京胡同第一书。

北京的胡同之根

现在菜市口十字路口的西南角,立有楼状“辽安东门故址”石碑,安东门为辽南京城东垣北侧的城门,故址位于烂缦胡同北口西侧与广安门大街交接处。烂缦胡同南北一线以西,有辽代遗留下来的街巷胡同;烂缦胡同以东至梁家园南北一线,是金代扩建中都城时新建的胡同,这一带所保留的大片辽金胡同,是北京胡同之根,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金史·海陵本纪》载:“贞元元年五月乙卯,以京城隙地赐朝官及卫士。七月戊子朔,原赐朝官京城隙地,征钱有差。”金中都新建的住宅、商铺即在城西、城南、城东三面的平行胡同中。20 世纪 6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徐苹芳先生对金中都进行了钻探。钻探结果表明,金中都的西南部多是平行等距离的胡同,与北宋汴京开放型街道胡同相一致。

北京最长的胡同

在天安门广场南面的东西两侧,有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东交民巷原名江米巷,《明宣宗实录》载“宣德十年夏四月辛酉:造江米巷石桥。”明代中期记为“东江米巷”,全长为一千五百五十二米,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在金代为闸河故道,近年考古发现闸河的西端有金代的码头,元代郭守敬曾在金闸河的基础上重开金口河。金元间附近仓库存储江南运来供皇家享用的上好糯米,北方人将糯米称作江米,胡同因而得名。西交民巷成巷时间较晚,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张爵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始标有“西江米巷”。

北京最宽的胡同

灵境胡同因灵济宫而名。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单北大街,中与枣林大院、西黄城根南街、东斜街、新建胡同、背阴胡同相交。目前最宽处 32.18 米,全长 664 米,是北京最宽的胡同。1949 年后,灵境胡同与黄城根合并,两段合并统称灵境胡同。据《帝京景物略》,明永乐十五年(1417 ),皇帝朱棣患病,夜间入睡,梦见南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二兄弟前来授药,不日其病即愈。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封其为玉阙真人、金阙真人,赐名为灵济宫。每逢初一、十五、立冬、夏至等节令,皇家要派大臣前往烧香祷告,祭祀真人。凡有重大朝会,文武百官也要先到此聚集,习仪演练。有时,大臣患病,也常到此祭祀,以求真人保佑。明崇祯年间灵济宫才开始衰落。

明代,灵境胡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灵济宫,清代称灵清宫;西部因街南系宣城伯卫颖宅园的后墙,又称宣城伯后墙街。据说,宣统帝师、太傅陈宝琛曾住在此,每天进宫为小溥仪授课。1911年后,以西黄城根为界,西段谐音为灵境胡同,东段称黄城根。

北京最早金融街

前门大街处的施家胡同被誉为北京最早的金融街,胡同东西走向,长二百七十九米,宽三米。明代称施家胡同,因施姓巨商在胡同北开设银号并居此而得名。从清代中期起,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以银钱和旅店业为主的商业街。清末民初,与西河沿、钱市胡同并列为北京最集中的金融区,胡同内会聚有众多私家银号和江浙、山西、山东、潮州等地巨商。

谦生银号、泉通银行、同元祥银号、积生银行旧址、义生银号、裕兴中银号、复丰银号、谦兴钱庄、福生银号、启明银号、三聚源银号、集成银号、宝丰盛银号、余大亨银号、广瑞银号、广德会馆都聚集于此。1914年后,相继开设浙江兴业银行北京分行、东陆银行北京分行、华北银行、华孚银行北京分行等,1949 年前均关闭。

施家胡同就似一幅清末民初的风俗画,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也有日、欧式的尖顶小楼。有兴趣的游客可逐一院落细细查找,还能隐约看出各样旧时的店堂、门脸、门雕装饰。

本书的最后还附上了”京味胡同之旅“线路图,方便读者按图所骥。

比如皇城内胡同游参考路线:

(1)菖蒲河——大、小苏州胡同,飞龙桥胡同——牛郎桥——南池子——皇史宬——缎库胡同——普度寺——东安门皇城遗址——东华门——智德前巷、光禄寺旧址——骑河楼南巷、陈独秀旧居——银闸胡同——北池子宣仁庙、凝和庙——沙滩“红楼”——嵩祝寺北巷——纳福胡同——吉安所左巷——北河胡同——黄化门——地安门

(2)南长街——中山公园西门——西华门——中南海东门——北长街福佑寺、万寿兴隆寺、昭显庙——石作胡同——大高玄殿——恭俭胡同——地安门

(3)府右街——力学胡同——灵境胡同——西椅子胡同、张自忠将军故居——惜薪胡司——文津街京师图书馆——刘兰塑胡同——-西什库教堂——大红罗厂——平安里——地安门西大街——地安门

此外还有中线、东线、西线、天安门广场两侧胡同游等不同的线路,感兴趣的读者不妨阅读此书后,依照书中推荐,漫步中轴线上的胡同。

正如朱祖希先生所言:北京胡同犹如“小桥流水人家”之于苏州,“粉墙黛瓦马头墙”之于徽州,“客家土楼”之于闽南,“吊脚楼”之于湘西……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也从这里理解了“没有胡同,就不叫北京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文/ 角楼图书馆根据现场讲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