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面对气候变化,气象部门能为保护湿地做什么?

新京报

关注

今天(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恢复”,强调了恢复和复原退化湿地的重要性。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气象部门常与生态环境局、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监测、研究与行动。

具体来看,气象部门通过卫星遥感、建立监测站点、开展野外科考等方式,获得湿地生态监测数据;通过监测数据,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在直接的行动上,气象部门常用人工增雨方式给湿地补水。

气候变化是湿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湿地能过滤水源和提供水资源,保护我们免受风暴和洪水的影响,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储存碳,然而湿地正在退化或消失,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过度开垦等是湿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因素。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气候变化对湿地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通过水源补给方式和水文过程影响湿地的分布和生态功能。比如,气候变化通过对大气降水和陆面蒸散等环节的影响,间接影响湿地水位、面积等水文过程;区域性降雨和径流的变化会影响湿地蓄水量的季节性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湿地造成极大冲击和变化,许多滩地、红树林和沼泽在海浪的不断淹没和冲蚀中逐渐消失。

多地气象局用人工增雨方式为湿地“补水”

要保护湿地,首先要了解湿地。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湿地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对此,气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监测与研究。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依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子课题——“湿地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变化”项目,先后4次组织人员深入全区湿地开展野外科考调查工作。对全西藏范围内的21个国家级湿地开展了湿地识别、边界提取、面积变化等监测分析工作,出版了《西藏自治区湿地遥感监测图集》。

辽宁省盘锦市气象局建设滨海翅碱蓬湿地生态系统海陆气通量试验站,开展潮间带翅碱蓬湿地与区域气候的交互影响研究。同时,为地方政府提供湿地生态监测数据。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开展红树林气候监测评价,分析气候变化对福田红树林及野生动物的生长、分布和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在直接的行动层面,气象部门用人工增雨的方式为湿地“补水”。记者了解到,辽宁省盘锦市气象局为补给红海滩地下淡水资源,开展了湿地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气象局在湿地植被生长黄金期,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为湿地“解渴”;在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生态修复过程中,徐州市气象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形成了以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森林防火气象服务等为代表的生态保护服务产品序列。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