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和追思是传承和奋斗——追记天津市第一中学原校长韦力
谈到天津市第一中学,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韦力校长。他在天津一中担任校长多年,曾任全国教育学会第一届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级中学校长协会会长、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两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普通教育专家称号。2017年,又被推选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
从不满30岁的青年一直到耄耋之年的老者,韦力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精力都投入天津一中的教育事业中。1月17日14时52分,韦力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9岁。
1月18日上午,天津市教育两委领导、天津一中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曾经在天津一中工作过的教育界同仁及校友会代表等参加了韦力校长的遗体告别仪式。人们纷纷表示,对韦力校长最好的纪念和追思是传承和奋斗。
爱党爱国是他始终不变的信念
韦力,是天津市第一中学教育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天津市第一中学前身是建于1947年9月的天津市立中学,1949年天津解放后更名为天津市第一中学。“与国同生,党哺育下得繁荣”是韦力起草的天津一中校歌中的一句歌词。这句歌词饱含深情地道出了天津一中的红色渊源。
在办学治校中,韦力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其理论化。他将天津一中的校训凝练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
韦力的朴素教育观如同土壤中的一粒种子,爱国主义思想是它的根须,进步的社会发展环境是它的养料,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育质量是它结下的累累硕果。
记者最后一次采访韦力校长,是2019年11月11日他的生日那天,到医院探望他。韦力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职业身份:“我叫韦力,是天津一中原校长。”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细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举行时,韦校长端端正正地坐好,腰板挺得笔直,聚精会神地全程收看直播。他真挚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严谨超前的教育思想是他留给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韦力把自己的育人思想概括为“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他指出,中学时代应当赋予每个人很多东西,如坚定的政治方向、灵活的思想方法、丰富的文化知识、严谨的态度作风等。
韦力高度重视学校的党建工作,他总说:“用人要看政治,这是校长用师的首要准则。”他强调学校党建的“五抓五讲求”:抓舆论,讲求思想领导;抓作风,讲求实效;抓团结,讲求公道正派;抓措施,讲求任务落实;抓思想路线,讲求实事求是。在谈及教师队伍建设时,韦力强调,学校必须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并提出“四心四不倒”,即“事业心、责任心、自尊心、上进心”和“问不倒、难不倒、累不倒、气不倒”。
这些真知灼见,绝不是简单的词汇排列,而是有着严密逻辑结构的实践路径。此外,韦力任校长时曾对“五育并举”等方面作了很多论述。这些闪烁着实践智慧的口诀,对教书育人的深奥问题给出了具有人民性的精到回答。
韦力把自己几十年的办学经历生动地比喻为“编织人才摇篮”。1999年,韦力曾撰文《校长要着力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强调校长应以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为己任。他在文章中指出:“培养教育家型的教师,已成为天津一中教师培训工作的传统做法,多年来,一中把自己办的教师培训班取名为‘未来教育家学校’。”
平易近人、模范带头是他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采访中,很多一中的毕业生表示,以能成为韦力校长的学生而自豪。一位校友回忆起韦力校长的故事:第一天到学校的阶梯教室时,他谁都不认识,在门口看见一位戴着草帽的老爷爷在那儿拔草,也没在意就进去了。过了会儿,他看见那个戴草帽的爷爷也走了进来,摘下草帽自我介绍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校长——韦力。”
还有一位校友在一篇名为《一中给我们的印象》的文章里写道:韦校长经常极富感染力地给全校师生作国内外形势报告;清晨出操,韦校长总是站在领操台上认认真真带领学生做操;韦校长总是和蔼可亲地拎着椅子到各班听课……
年逾八旬的天津老作家王道生先生曾和记者谈及韦力校长:韦老十分低调,曾多次谢绝采访,却在某一年春节期间接待了一中在校生王之昉的采访。大家都很想知道韦力是怎么考虑的?韦校长笑着说:“我当时有两点考虑。一是我很想知道,我在学生眼里是个什么形象,我在学生笔下会是什么形象,这是一面镜子,它可以使我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丰富自己的认识,矫正我今后工作的航向。第二个考虑就是我希望我的学生成才、出成果。如果我的学生能写成功,并在报纸上发表,当然要比记者写文章见报更使我感到高兴了。”
时至今日,那个衣着极其朴素,行走略有蹒跚,见到所有人都和善微笑、热情问好的慈祥老人的身影,已成为一中人内心深处永恒的温暖记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