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边境二连浩特口岸旅客通道开关,当地翘首迎接“久违的客商”
1月8日8时,中蒙边境二连浩特口岸旅客通道开关,扎门乌德至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客运活动开放。据央视新闻消息,8日上午,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出入境的人数达到了300多人次。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当地温州商贸城不少店铺开始开门迎客,酒店布置起彩灯、气球,等待“南下扫货”的蒙古国客商。
与此同时,口岸货运政策也进行了优化。其中包括取消了以往“过货不过人”的零公里集装箱吊装运输模式,采取集装箱运输与散装货物运输并行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8日一大早,物流公司老板包清泉就来到二连浩特口岸,等待第一班从蒙古国发往二连浩特的客运班车。
满载45人的大客车缓缓驶入口岸。这趟班车上有来采购、走亲访友的蒙古客商,也有不少在蒙古国工作、读书的中国人。
从口岸延伸出的公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包清泉目测现场的车有一百多辆。据他了解,有的车主是来接人的,有的则跟他一样,带着家人朋友到这里来,只为见证等了三年的开关时刻。
据二连浩特市政府通报,早在1月3日,二连浩特市召开通关工作协调会,研究口岸通关相关事宜。会议强调,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口岸恢复正常通关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保障通关安全。
据悉,从蒙古国前往中国的旅客在行前48小时内需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或出现新冠症状人员不能进入中国边境。从中国到蒙古国人员需要填写健康登记表。另外,到中国旅行回国的蒙古国公民也需要填写健康登记表。
8日下午5点,莫丽国际酒店的经理马军接待了一名来自蒙古的客人,用他近三年没有用过的蒙古语,帮这名客人办理了入住。“再次见到外国客商,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马军说道。
在小城的路上走着,包清泉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干活、奔忙、接待远方的客人,宾馆、饭店、商城有了人气,他觉得“二连浩特终于活起来了”。
“以后会有更多光”
二连浩特市温州国际商贸城是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综合商城,更是蒙古国客商来口岸的首选购物地之一。
江西人乐琴(化名)和丈夫在温州商贸城开了一家店铺,主做童装外贸。疫情出现之前,蒙古国客商会直接到他们的店里选购款式、下订单。在二连浩特做了15年生意,乐琴学会了简单的蒙古语,和蒙古客商进行日常交流没有问题,还攒下了一些稳定的客户资源和供货渠道。
旅客通道关闭之后,乐琴和蒙古客商的交流转到了网上,双方靠微信、电话沟通。三年来,她靠线上沟通销售守住了店铺和生意。其间,她见到很多同行因为蒙古客户减少,生意做不下去,关店离开了二连浩特。
一名熟悉商贸城状况的当地居民表示,2020年,商贸城的店铺有近一半关门,2021年之后,近70%的店都关了。
乐琴终于等来了店铺可以重新开张的时候。1月8日,她到商贸城的店里转了一圈,见到了大约5位蒙古客商,这也让她有了信心。乐琴判断,等过完春节,外地客商们就会陆续来到二连浩特,自家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马军和同事们同样心怀盼望。莫丽国际酒店位于温州国际商贸城对面,此前的三年间,由于外地客商减少,酒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给员工开工资一度都成了问题。为了节省成本,白天,他们往往会关掉大厅的灯。
如今,转机终于来到。1月8日,马军招呼酒店的员工们,用彩色气球给墙面做了简单的装饰,他将大厅里的灯都打开,装饰彩灯也插上了电,闪闪发亮。
马军觉得,酒店的生意有了希望,就用这样的一个小仪式表达自己的开心和激动。他说:“现在已经看到曙光,以后会有更多光。”
货运政策有优化
不只是客运,二连浩特口岸的货运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此前,二连浩特口岸采用零公里集装箱吊装运输模式——货物装在集装箱中,载着集装箱的货车开到中蒙口岸零公里位置,再通过起吊设备装载到蒙古国货车上——实现“过货不过人”的“无接触”运输。但货运效率因此降低,运输成本也有所上涨。
1月4日,二连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英杰与蒙古国口岸管理委员会进行视频会晤,双方围绕加快旅客通关、提升货物运输效率等多个议题交换意见。其中提到,在货运方面,取消中蒙零公里集装箱吊装运输模式,采取集装箱运输与散装货物运输并行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据包清泉了解,8日已经有5辆货运车备案入境,“不着急,现在才刚开关,物流还得慢慢恢复。”
包清泉在二连浩特从事物流行业13年,他的物流公司在离口岸不远的环宇物流园,主要做二连浩特发往蒙古国的物流。日用品、服装、建筑材料……蒙古国商人买了什么货,他们就运什么货。
此前为了运货,他从天津港买了15个集装箱。现在,货运不再需要集装箱,他准备将这些集装箱再交给天津港进行回收。
曾有好几位蒙古国的客商跟他约定,等开关了,一定过来喝一顿酒。包清泉等待着蒙古国来装货的车,也等待着远方的客人。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