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亿境内债整体展期获通过 融创“自救”之路频现积极信号
新年伊始,融创方面接连传出利好消息。1月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融创总计160亿元的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展期方案通过后,将有效缓解融创未来3至4年的流动性压力。此外,项目层面上,融创多个项目得到AMC(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的融资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出险房企的政策环境已经实现了好转,资金面也有转好趋势,但在市场回暖和销售复苏之前,还说不上已经转危为安,未来还需要注意企业现金流与流动性这一核心问题。
融创160亿元境内债券获整体展期
1月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融创总计160亿元的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展期方案通过后,将有效缓解融创未来3至4年的流动性压力,进一步改善整体财务状况,为公司恢复生产经营、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创造有利条件。
据悉,2022年12月以来,融创积极主动与投资人沟通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目前已经按照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全部达成整体展期。此次境内债券整体展期,共涉及10笔存续的公司债券及供应链ABS,加权平均展期期限3.51年。同时,为保障投资人利益,融创还以广州文旅城、重庆江北嘴A-ONE、温州翡翠海岸城等多处资产作为展期偿付保障,并设计了“现金支付+小额兑付”的机制,最大程度兼顾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利益诉求。
对此,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分析称,展期成功意味着融创短期内的流动性压力将有所缓解,优化了当前融创的债务结构,为公司回归正常经营创造了条件。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亦表示,融创可以顺利实现展期,尤其能获得融资,是难能可贵的,也预示着头部房企出险概率大大下降,行业稳定性进一步得到强化;后续预计融创还将得到进一步资金支持,更好保障企业保交楼及正常开发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台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政策,央行、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即“金融16条”),证监会出台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信贷、债券、股权政策“三箭齐发”,房企融资环境逐步改善。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定了市场预期。
近期部分房企境内公司债券整体展期成功,正是当前政策背景下,各市场参与主体对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信心的体现。“融创境内债券获得整体展期,也向行业透露出了积极信号,有利于行业信心的重塑,也从侧面体现了在2022年12月监管层公布一系列优化房企融资端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肖云祥分析称。
董家渡项目融资首笔资金完成投放
项目层面,近期,融创方面亦密集释放积极信号。以备受业内关注的上海董家渡项目融资为例,首笔资金已完成投放。据融创1月4日消息,2022年底,融创中国与中国华融、以浦发银行牵头的6家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组成的银团、中信信托就上海董家渡项目达成融资合作,合作方将对该项目进行注资。本次合作总规模超120亿元,首笔资金已于近日完成投放。
据悉,在合作落地过程中,由上海市黄浦区政府支持,中国华融并购重组部联合上海分公司、上海自贸区分公司具体推进,全面开展尽调,协同中信信托、中信泰富和中信咨询等,为董家渡项目量身定制、开出了多方共赢的“综合药方”。在为公司保留核心资产的基础上,华融公司以“股+债”方式介入纾困,为相关方注入信心,联动银团继续发放拆迁贷款,保障项目顺利重整盘活。
除了华融之外,不久前,东方资产与融创中国就武汉桃花源项目达成融资合作。此外,陕西金资与融创就咸阳森屿城项目的融资合作也已完成。
除了AMC在融创项目中发挥救助性金融功能之外,国企亦在融创项目盘活中发挥积极作用。1月3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在附有回购权的前提下,将深圳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与债权转让给珠海华发,总金额约为35.8亿元。本次股转后双方还将设立合资公司,共同负责项目后续的开发建设及销售、冰雪项目及酒店项目的运营管理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为推动冰雪文旅城项目尽快盘活,深圳市政府主动协调多方牵线,对解决项目目前的困难展开磋商谈判。
此外,在“保交付就是保民生”之下,融创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济南等20个城市近70个项目,已累计获批纾困资金超百亿元。在此基础上,2022年1-11月,融创累计交付房屋约15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融创旗下多个项目获得银行和AMC融资背后,均提及深圳、上海等当地政府的牵头协调和支持。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目前项目获得融资或盘活的机会,仍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政府支持也是项目盘活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积极信号频现是否意味着转危为安?
在2022年12月中旬发布的融创2021年年报中,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指出,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向好和政府支持行业稳定政策的密集落地,依托坚实的资产质量和多年累积的竞争优势,融创将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尽快完成债务重组和恢复稳定经营,力争在2023年回归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就在年报公布的同时,融创也发布了关于境外债重组重大进展的公告。其中显示,依据初步重组框架,包括30亿至40亿美元的现有债务及若干股东借款将转换为普通股或股权挂钩工具;剩余现有债务兑换为期限2至8年的新的以美元计价公开票据。知情人士透露,历经数月与债权人小组的沟通磋商,融创境外债重组顺利推进,重组框架已初步获得大多数债权人的认同。
“最近融创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成功,以及对单个项目层面的成功盘整乃至引入新的资金方,加上政策面的大大改善和行业回暖在望,无疑可以增强境外债权人的信心,这些因素都利好于推动境外债成功重组。”柏文喜表示。
那么,融创近期密集释放积极信号,是否意味着融创已经转危为安了?其能否在2023年回归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对此,柏文喜分析称,目前出险房企的政策环境已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资金面也有转好趋势,但在市场回暖和销售复苏之前,还说不上已经转危为安。未来还需要注意企业现金流与流动性这一核心问题,并将企业运营的核心转为企业现金流的改善与流动性优化,如此一来,才能真正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促进经营模式加快转型。
“境内债务展期并不代表债务消失,融创仍需要加大销售端的去化力度,回笼资金,为未来偿还债务做准备;同时,在融资端加大融资力度,创新融资渠道和手段,推动公司经营回归正轨。”肖云祥如是说。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武新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