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打通路网“微循环”,北京东城区北极阁路全线贯通通车

新京报

关注

12月29日,随着最后一块围挡运走,位于东城区长安街北侧的北极阁路全线通车。

通车后,北极阁路连通朝阳门南小街北京国际饭店路口和东单路口北侧的双向交通,有效分流长安街等周边主干道的车流量,居民不必再绕行。东城区城管委交通运行科科长高建东介绍,北极阁路通车不仅改善了当地出行环境,并将长安街和周边老城府邸宅院、名人故居等历史风貌串联起来,为长安街沿线周边一公里的整治提升作出了积极探索。

由不同历史时期道路相连组成

北极阁路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全线位于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北侧200米内,全长760米,是连接北京国际饭店路口与东单双方向的重要联络线。规划设计为一幅路,东西双向车道,车行道宽12米-1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3米。

高建东介绍,北极阁路是由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道路相连组成。其所在片区,历史上是以居住为主的胡同平房区。从东城区1990年的地名图可以看出,东部的春雨胡同和西部的北极阁胡同将整个片区切分成东、中、西三段。东段是纵横交错的胡同窄巷;中段为北极阁头条至北极阁四条,都是东西走向小胡同;西段是以协和医院建筑群、宁郡王府为主的大院。随着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建设更新,片区南部邻近长安街和东部邻近朝阳门南小街的平房区陆续拆迁,代之而起的是南部的交通部、全国妇联、北京好苑建国酒店、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等政务商务办公大楼,以及东部的市政协、长安太和小区、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高大的建筑群。

片区从以居住为主,转变为以政务服务、商务办公与宜居生活为主,对路网的通达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东段连接春雨胡同和朝阳门南小街,于2004年年底正式通车,此后于2006年,又在东段增设了胡同绕行标牌,引导司机穿行东段上长安街,避免路口拥堵;2020年拓宽沿线便道,铺设透水地砖,提升了东段的慢行系统,缓解了交通部、全国妇联、原市政协等机关车辆出行难问题。

西段建成后与原北极阁头条连通,并替换了栖凤楼胡同,成为东单路口东北角的第一条胡同。农行总行建成后,片区南部曾经的栖凤楼胡同只剩下部分连通长安街的支叉路段,而在农行总行北侧则出现了一条东西向、双车道的新路,这就是现在北极阁路的西段,因其与北极阁头条连通,当时以“北极阁头条”代称,并替换了栖凤楼胡同,成为东单路口东北角的第一条胡同。而在当时,其连通的北极阁头条,却还是一条东不通行的死胡同。

中段于2011年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一并竣工,同时从朝阳门南小街到东单北大街整条路也正式命名“北极阁路”,一同命名的还有博物馆东侧道路,命名为春雨胡同;博物馆西侧道路命名为北极阁东巷。于2011年竣工。但是中段和西段却因为“断头”,没有“握上手”。

打通“断头路”,盘活区域微循环

据介绍,曾经的北极阁头条东端,被居民平房、非居民住宅、非成套楼房和历史遗留的临时工房、围墙长期阻断,有的房屋甚至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建起来的。

建国门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波介绍,由于道路断头,从东单北大街驶往朝阳门南小街的车辆,开到北极阁头条便只能绕行。当时这里100多米的胡同主线也只有5米宽,车辆在胡同内行驶、拐弯、掉头都非常不便,加之胡同东端还有一处垃圾楼和废品收购站,大型运输车辆经过时,经常堵住了一整条胡同。不仅成为管理死角,也让街区风貌不连贯、不协调。

为了啃掉历史遗留的“硬骨头”,东城区打出了征收、交通、市政建设的组合拳,着力打通“断头路”,实现“一招落子,满盘皆活”。

首先是创新征收组织方式。2018年年末,东城首个以街道为征收实施主体的次支路建设项目“北极阁路”道路建设工程房屋征收项目启动签约,并于2019年开始施工,位于北极阁路中段的原北极阁头条11号、13号等院落被整体搬迁,15号、17号、19号的部分建筑拆除腾退为道路。同时清理当地的废品收购站和卫生死角。

其次,优化道路交通组织。一是拓宽路幅,增强周边路网承载能力。按照“道路红线宽25米”的规划设计,北极阁路连接了朝阳门南小街和东单王府井地区,其南侧的南衣袍胡同、栖凤楼胡同和中纺大厦西侧道路均可通往长安街,其北侧的北极阁胡同、北极阁东巷、春雨胡同,可通往北极阁-西总布平房区,形成与长安街“主街”平行的“后街”,弥补了片区南部大尺度、稀疏的公共道路网,成为长安街交通集散的有效衔接。

二是延续当地历史地名。除2011年将整条路正式命名为“北极阁路”,并同时命名妇女儿童博物馆东侧的“春雨胡同”,西侧的“北极阁东巷”以外,还在2019年、2020年,将与北极阁路相连的支路,命名为“南衣袍胡同”“栖凤楼胡同”等历史地名。

北极阁路与其南侧通往长安街的3条支路均设有双向车道,有效分流长安街、朝阳门南小街、东单北大街等主干道及沿途路口的交通压力,且为电动自行车出行提供交通便利。形成东-西-南双向、多路径的联络,提供了更多高效、安全、便捷的政务交通路线选择。同时,建设连续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便道,进一步打通北极阁片区交通微循环,方便周边居民出行。为解决北部平房区居民夜间停车,当地实施差异化的停车需求管理,并与周边单位协商,推进错峰共享停车。

在改造的同时,提高道路建设品质,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架空线入地,增加道路林荫面积等。道路贯通后,对比此前的绕行路线,驾车大概只要1分钟。

打造“两轴、两片、多点”景观系统

负责北极阁片区环境提升设计的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王宾波介绍,在深入研究北极阁片区历史沿革、风貌形成和功能定位基础上,这片区域打造两轴、两片、多点的“安和政务,宜居绿街”景观系统。

其中,“两轴”是将北极阁路、北极阁东巷,作为“大楼大路”与“小院小巷”街区风貌之间的过渡衔接,形成“安和北极”和“绿韵春雨”的一横一纵两轴。“两片”是突出政务商务区、宜居居住区的风貌特点,通过修复沿途老建筑风貌、梳理公共空间,让传统京味儿与现代气息胶着互融。“多点”是将地区文化与绿化景观相结合,打造北极阁路“安和闻香”等多处口袋公园,共同组成“安乐祥合”的美好寓意,营造自然交织的绿色慢行街区。

北极阁片区历史悠久,周边现存有宁郡王府、宋庆龄旧居等文物古迹,在北极阁路沿线也存在着不少年代久远的老建筑,在此次提升中,重点关注了老建筑的保护修缮。如位于路北侧的原北极阁头条17号、19号是两座民国风格的二层小楼,因年久失修,建筑的外立面出现破损,在修建过程中,在不破坏老建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楼体实施内加固处理,保障楼体基本功能,同时利用拆迁时积累保存的老砖,修复了小楼西北角的墙面,保证结构完整的同时,让小楼重现了历史风貌。据了解,未来小楼将作为建国门街道西总布社区居委会等公共公益功能改造使用。

在北极阁路与北极阁东巷交叉路口可以看到,道路两侧分别新添置两片绿地花园。这两片花园的位置,原先是废品收购站,在此次北极阁路修建中,为将地区文化与绿化景观相结合,此处“口袋公园”命名为“安和闻香”,曾经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摇身一变”成了服务周边居民,满足休闲活动的门前庭院。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