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温阴雨,上海入冬无悬念!北方干冷和南方湿冷究竟谁更冷?
11月26日至12月1日
今年下半年来
最强寒潮天气一路奔袭
自北向南横扫我国大部分地区
而气象部门昨天也认定,这波寒潮的强度已可载入史册,综合强度位列历史同期(11月)第五,超过了2021年11月上旬的寒潮。
为此,中央气象台在11月27日至29日持续发布最高等级的寒潮预警——寒潮橙色预警。
从综合评估来看,此次寒潮天气降温剧烈,我国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历史同期第一;中东部地区气温由前期明显偏高转为偏低;贵州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今冬首场降雪和冰冻天气。
每到寒潮侵袭的时候
关于北方的干冷和南方的湿冷
究竟谁更冷
人们总爱争论不休
近几年
气象科学的普及
已经对干冷和湿冷谁更强
有了一些定论
▽
同等气温条件下,湿冷体感似乎更容易达成。根据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气温为5℃时,如果相对湿度达到70%,体感温度仅有2.6℃,一旦相对湿度上升至90%,体感温度将跌至1.2℃;而同样在5℃的气温条件下,大气湿度不高,但刮起7级大风时,体感温度同样会跌至2.5℃,9级大风则能将体感气温吹得跌至1.8℃。在我国,南方冬季的空气湿度达到70%以上比较多见,而北方却并不是常年持续刮着7到9级大风。
因此,当气温相当时,南方的湿冷更容易造成对人体的“魔法攻击”。不过,在同一季节的同一时段,北方通常比南方气温更低,也就是说北方的冷,也是实实在在的冷。
寒潮天气结束后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出现回暖
但是今天
一股补充冷空气又接踵而至
受此影响今明两天
华北、东北等地气温将走低
其中吉林东部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并伴有大风天气
体感十分寒冷
中央气象台预计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
● 专家解读:两轮冷空气无缝衔,会产生叠加效应吗?
受上一轮寒潮过程影响,全国大部气温由前期明显偏高转为明显偏低,然而寒潮前脚刚走,补充冷空气又来无缝衔接,这轮冷空气威力几何?会和前一轮寒潮产生叠加效应吗?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涛:有一股弱冷空气,目前这股冷空气已经完成了对华北、东北的影响。这股冷空气强度比较弱,截止到今天(3日)下午,在华北和东北造成小幅的降温,基本就是3至5℃,在东北地区会多一点,6至8℃的降温。这个冷空气南下的势力是非常弱的,到明后天,南下之后是会影响到整个中东部大部的,但是它造成的影响很微弱。特别在南方,它并不会造成显著的降温,只不过把南方升温的势头稍微压了一下。叠加是一定都有的,因为冷空气总是一股一股得下去,影响是持续会增加的,所以冬天才会越来越冷,但是每一股冷空气下去之后都会有一个回温的阶段。明天(南方地区)升温进程会有所打断,就是不会太明显的升温了,但是也不会明显的降温,这就是叠加效应,但是这个叠加效应不等于是雪上加霜的情况,它是维持住现在这个气温较常年平均稍低一点的态势。
● 本周末南方多地雨雪天气再度发展增多
中央气象台介绍,受新一轮弱冷空气影响,这个周末,南方雨雪天气再度发展增多,哪些地方会出现雨雪?强度如何?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张涛:雨雪天气频繁,但是量级很小,而且未来三天是逐步减弱的态势。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是最强的一个时段,可能在安徽南部、浙江有一些中雨,局地有一些大雨,其他的像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福建包括两广北部,这些地方,都是以阴天有小阵雨或者零星小阵雨为主的这样一个天气,在南方部分高山地区可能有一些雪或者雨夹雪的天气。
对上海而言
冷空气南下
容易和暖湿气流交锋
带来阴冷潮湿的阴雨天气
昨日短暂放晴之后
雨水今日卷土重来
今日中低空西南暖湿气流增强
低空有冷空气南下
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下
一整天都是阴雨濛濛
普遍在小雨程度
市区2.4毫米
全天气温在6.9~9.5℃之间
湿冷感明显
@上海市天气 回应网友称
上海入冬应该没有悬念了
▽
有网友询问
为什么今天雾茫茫的?
▽
气象小科普
今天是降雨,湿度大,形成的雨雾低云天气,雨雾低云主要造成垂直能见度不高,从高层建筑看出去尤为明显一些。
白天全市近地面水平能见度大部分在1000米左右。当水平能见度低于500米时,才会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明天
上海中低空湿度依旧较大
(绿色越深湿度越大)
▽
低空有弱冷空气
所以明天依旧是时阴时雨的天气
气温依旧低迷
全天在8~10℃之间
北到东北风4~5级阵风6级
空气相对湿度依旧较大
95%~85%
湿冷感较重
继续做好防寒保暖防雨防风措施
5日白天,南方地区中低空转为西北气流,水汽输送明显转差,降水范围明显缩减。本市5日阴有小雨转阴到多云,气温8~11℃,北风依旧较大。
6日白天放晴,夜里云系增多,7日再度转为阴雨天气,雨势不大。气温小幅回升至10~14℃。
8日起,将有3~4天晴或多云的好天气。气温并没有明显回升,总体在7~14℃之间,天气由湿冷转为晴冷。
11日前后将又有一波冷空气影响上海。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综合@上海市天气、上海预警发布、@中国天气、央视新闻
编辑: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