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生态治理:水韵钢城 书写“两山”答卷
【编者按】
十余年里,在加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征途中,迁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体化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昔日“钢铁之城”华丽转身为“北方水城”,“生态绿”取代“钢铁灰”成为迁安的城市底色。
【主文】
坐观光火车穿越花廊、乘高空热气球俯瞰修复后的矿山变景区、走“步步惊心”网红高吊桥……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长假,位于河北省迁安市蔡园镇的金岭矿山传奇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游客人数达近3万人次。“谁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随着我们项目一期3300亩生态工程的基本完成,这里不仅变得山清水秀,生态效益也初步显现。”对于家乡的变化,金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民欣喜不已。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迁安铁矿石资源总储量达27.2亿吨,位居全国县级城市首位。依矿而起、因钢而兴,铁矿开采成就了迁安辉煌:它是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榜单中的“常客”,也是河北省唯一一个GDP超过千亿的县级市。然而,这也造成了14.8万亩废弃矿山的“生态欠账”。
十余年里,在加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征途中,迁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体化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昔日“钢铁之城”华丽转身为“北方水城”,“生态绿”取代“钢铁灰”成为迁安的城市底色。
治山:废旧矿山“披绿生金”
今年夏天,迁安金岭矿山传奇景区的数十亩鸡冠花竞相开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指导下种植的四十多种中草药也迎来了丰收,不仅扮靓了田间地头,也为附近村民找到了一条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金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民介绍,金岭矿山位于迁安工业重镇蔡园镇刘庄子村附近,这个村也是他的家乡。2017年,在政府引导下,他组建了矿山治理公司。
废旧矿山如何才能“披绿生金”?李民最终将目光落在废弃石灰矿上建起的加拿大布查特夫人花园。他决定借鉴国外经验,将土地复垦、废弃矿山再利用和生态公园建设结合,发展休闲体验、现代农业、工业旅游、滨水娱乐等六大新业态。
李民介绍,金岭矿山项目规划面积10140亩,计划投资8.5亿元。截至2022年,一期工程完成投资4亿元,修复原有山体4座,建成1条年处理矿山废料600万吨生产线,回填矿坑复垦造地500余亩。新增景观河道1500米,栽植白皮松、美国红枫等树种14万余株,海棠、樱桃等果树万余株,生态修复面积达3300亩。同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春生教授课题组成功签约后,目前已栽培鸡冠花、黄芪等260余亩。
经过五年建设,现在的金岭矿山传奇景区,不仅是迁安新兴的田园综合体旅游景点,成为区域乡村振兴的龙头企业,还被评为迁安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唐山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与高校合作,建成了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试验田研究基地。
“金岭矿山的成功修复,是迁安市推进全域矿山治理的缩影。”迁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王大江介绍,面对矿山修复治理的难题,迁安市摒弃“为治而治”,坚持“政府引导、综合治理、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构建了矿山修复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环保特色产业导入一体化推进机制。近年来,迁安已成功探索出“矿山修复+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绿色建材”等模式,推动宜耕则耕、宜游则游、宜材则材,完成矿山修复绿化及复垦土地3万余亩。
“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不仅极大缓解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质量项目也得以快速推进,并吸引了民营企业家跨界转型,助力生态特色环保产业形成绿色‘增长极’。”王大江表示,2019年底,迁安市被确定为50个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新建矿渣水渣生产线、建材产业园等项目正加紧推进,矿山固废正转化为资源优势,变身新的“聚宝盆”。
治水:20余年坚持全流域“一盘棋”
矿山披“绿被”,污水又如何变清波?和矿山治理一样,迁安市把“水”也当作转型发展的宝贵资源,明确提出建设“北方水城、美丽迁安”。
众所周知,相较于我国南方河流密布,北方水系相对较少。但是,迁安境内却有着滦河、青龙河等16条河流,过境水量达10亿立方米,其中滦河更是由西北向东南斜穿迁安全境。
“可是这些河流,在我们的记忆中并不美好。”家住滦河附近的郑宏伟年近五旬,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迁安人,他回忆,由于淤泥和尾矿砂在河底堆积,滦河水质发黄,旱季河道干涸,雨季涝灾不断。上世纪90年代末,滦河一带还经常是晴天尘、雨天淹,居民不胜其扰。
本世纪初,迁安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滦河迁安市段进行重新规划和治理,修复滦河自然生态,根治水患。20余年时移世异,但这盘“棋”一直在下。2008年11月,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完工。2015年12月,滦河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完工。
截至目前,迁安已完成投资105亿元,在滦河上通过河道扩挖,形成了16平方公里的水面,一座座拱桥相连各岛,宛如一串珍珠项链镶嵌在迁安西部,熠熠闪光。
“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先后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迁安市水利局滦河生态防洪工程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长赵洪亮介绍,2020年,迁安沿着滦河修建的滨河缓冲带完工,10多公里的沿河健身步道几乎成为每名迁安人的必到打卡点。
“如今的滦河水天一色,芦苇丛边常能看到上百只水鸟飞过,美极了。早晚到河边锻炼,是我每天的‘必修课’。”郑宏伟说。
为了不断擦亮“北方水城”的名片,近年来,在20余年持续实施以滦河流域生态修复为主的治水兴水工程同时,迁安坚持全流域“一盘棋”,2020年全力实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总投资22.197亿元,包括河道综合治理、水源涵养和供水、“乡村振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此外,对境内16条河流进行“一河一策”编制,进一步贯通水系水网。
迁安还配套建设了黄台山、佛山、龙山三个文化主题公园,与三里河生态走廊一起形成了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山水融城的独特城市景观。
治气:超低排放的“迁安方案”
近日,在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智能化生产环保调度中心,在线监测排放数据实时显示重点排放源颗粒物小于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小于2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小于30毫克/立方米,不仅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而且满足地方制定的更加严格的特排限值要求。
“超低排放线就是企业的生命线。”首钢迁钢环保部部长程华回忆,2018年全国“两会”提出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在发布会上表示,首钢迁钢是世界上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企业,使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成为可能。
程华说,为实现超低排放,公司提出“优先源头治理、引进先进工艺、自主技术创新”理念,2018年就累计投资16.5亿元,确定并实施了70个深度治理项目。例如,投资3.4亿元全面实施料场封闭,建成配有洗车装置的原料棚17个,总封闭面积18.06万平方米;建成总贮存量14万吨的烧结矿筒仓,消除烧结矿落地倒运等。
“我们还构建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程华解释,公司以环保责任制为基础,成立了专职环境保护部门和管理委员会,建立17项环保专项制度,并组建以公司副总为组长的检查工作推进组,形成多层级、多角度的监督检查反馈机制。
据了解,首钢迁钢超低排放系列技术形成的科技成果,共获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这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迁钢方案”,程华说,截至目前,宝钢、太钢、马钢等200余家钢铁企业、近3000人次到公司开展超低排放调研、交流。“迁钢方案已走出河北,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的学习范本。我们还成立了迁安首钢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配合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钢铁环保检查,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回头看’现场帮扶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检查等重点工作,助力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2021年,迁安PM2.5平均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刷新最低纪录;优良天数为276天,同比增加21天,创历史新高。这样的成果,离不开所有像首钢迁钢这样的‘治污先锋’的支持。”唐山市生态环境局迁安市分局稽查专员刘大友介绍,2013年以来,迁安市针对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累计投资163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
同时,投资21.95亿元推进“公转铁”,接轨建设铁路专用线5条,年可减少公路运输87万辆次,减排颗粒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近1万吨,并对7条重点道路实施新改建和绿化提升。科技助力执法检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综合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分表计电”“远程执法”“污染源视频监控”“无人机飞检”等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精准执法,对污染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
治城:“300米见绿、500米进园”
“回家发展吧,咱迁安越变越好了。”在家人多番“温情轰炸”下,26岁的王俊博离家数年后,于去年回迁安就业。一年来,他的生活可谓相当多彩。“我家附近的黄台山公园不仅景色好,健身设备也很齐全,有腹肌板、高空单杠等,这对有锻炼习惯的我特别友好。前几年,公园附近开了一个夜市,各类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周末还能和同事去新开的中唐·天元谷体验原汁原味的燕赵民俗文化。”王俊博告诉记者,每次登上轩辕阁,远眺迁安山水美景,他就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回家。
王俊博所说的中唐·天元谷,位于迁安市滦河文化产业区。“这个产业区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园区。”据产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任顺介绍,迁安市坚持规划领先、建设在后,依托城市现有的山水脉络,确立了“一河两区两城”的城市空间格局,即以滦河为生态核心和特色景观,以河西区为产业支撑,以河东区为服务依托,打造滦河生态城和右岸新城。滦河文化产业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任顺说,滦河文化产业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政府列为全省十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目前,落户园区项目共27个,其中文化旅游类项目16个,春瑞书院、中唐·天元谷、无人机等9个项目开放营业;医疗康养类项目4个,其中中医院已投入使用,协和园颐养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教育培训类项目7个,其中四高中、第八实验小学已投入使用,市委党校迁建项目即将交工使用。
“同时,迁安还持续开展公园绿地的建设提升工作。”迁安市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康继顺介绍说,近年来,五度蝉联“国家园林城市”的迁安,公园绿地已从量的扩充转变到质的提升,整座城市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进园”的绿化格局。截至2021年底,迁安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997.1公顷,102个公园绿地在城区内星罗棋布,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增长,分别达到42.75%、44.38%、14.88平方米,已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的要求。
针对居民社区、单位庭院等公共空间,迁安市则实施精准“补绿”,陆续对全市108家单位庭院全部进行绿化改造,单位庭院达184.04公顷,广泛开展“十万株绿树进社区”活动,实现旧社区绿化改造达标率达到80%以上,新建社区绿化面积严格控制在35%以上,先后建成了一批舒适宜人的现代居住社区。
【同题问答】
迁安新市民 贾建菲
新京报:这十年,迁安有哪些变化令你印象深刻?
贾建菲:我2010年在北京读完大学,通过校招来迁安工作。如今,迁安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说到迁安变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科学的城市规划和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300米见绿,500米进园”给居民带来的幸福感是实打实的。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通讯员 王志国 彭月娟 梁玉水
编辑 胡杰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