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7):钟氏“一门双节”
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7)
钟氏“一门双节”
收集整理 庞国翔
钟云舫的曾祖父叫钟声旦,生于乾隆四十九年。21岁这年他与同龄的谢家女结婚。谢姑娘是江津县龙门滩秀才谢德邵之女,也算是书香门第。但婚后三月,钟声旦就因痨病而亡。少妇谢氏立志守节,决不改嫁,从一而终。后来她抱养亡夫长兄钟声尚的7岁的小儿子钟体光为子,改名钟体昌。
钟体昌长到十九岁,经媒人介绍与长一岁的邱氏结婚。可是,结婚才九个月,钟体昌因疾身亡,邱氏成了寡妇。
钟氏婆婆谢氏婚后三月就守寡,已守寡13年,时34岁。钟氏儿媳邱氏婚后九月就守寡,时20岁。
钟家真是多灾多难。婆母谢氏对儿媳邱氏说:“钟家不但家境贫寒,而且香火脆弱。我一人为钟家受苦就行了,你还年轻,又没儿女,可离开这里,脱离苦海……”儿媳邱氏听后边流泪边说:“我去了谁与婆婆在一起?女人应从一而终。我夫在时我是你儿媳,他去了我是你的女儿,女儿就是儿子。子母相守,我不能离去。我一生愿与您同甘共苦。如果钟家真要绝后,这也是天意,谁也没法……”从此婆媳共歇一室,共食一席,一灯荧荧,相共纺绩。长夜漫漫,时常相对饮泣,凄风苦雨,泪湿衾枕。
十三年后,邱氏将亡夫堂兄钟体章刚出生的次子钟毓桥(字凫山)抱养为子。此时,婆婆谢氏已52岁,但她有了孙子,儿媳邱氏已29岁,有了儿子。
谢氏邱氏含辛茹苦,将钟毓桥养育成人后娶同岁的江津缠丝坝即柯家河坝的柯绪昌之女柯氏为妻。道光二十七年,钟毓桥、柯氏夫妇生长子钟云舫。此时,曾祖母谢氏已63岁,祖母邱氏已50岁。
钟云舫曾祖母谢氏21岁守寡。但她性情贞静,长时间端坐一室,很少说话,足不出户,不见外人。一年中只回娘家一次。逢生过节,家人祝拜叩首也在内室。她每天早起,由孙妇辈为其梳洗,少饮清淡之食后扶杖看一下牲畜,然后归坐纺织。坐之如泥塑,静默少动。她所穿衣服数十年皆无破损。对族中兄嫂等家人格外敬重。她在内外之间,分外的小心谨慎。邱氏说:“我侍奉婆婆60年,从未见她笑过,也从未见她怒过,长久终日庄坐,眼不乱看,脚不乱动,手不乱举,就象一尊塑像……”钟云舫曾祖母谢氏活到80多岁,才“端坐而逝”,此时钟云舫18岁。
祖母邱氏与婆母谢氏同居一室,祖母很少外出探亲访友,每次回娘家看望双亲,想到婆母一人在家寂寞,次日就匆促返回。她生性孝道慈善,勤劳朴素,精心照料婆婆生活起居,虽然自己已年老,但服侍婆母仍事必躬亲,直至婆母八十而终。亲戚或邻里中有贫困者,总是极力周济。她心地慈善,每有乞丐过门也给与食物。她说,看着他们饿着怪可怜的。她每天纺织不辍,家里人见她太辛苦,劝她休息,她总是说:纺织可怡心养志,这不累。儿孙们欲为她添新衣、购美食,她总是坚决不从。
钟家终以血脉相承,香火相延。曾祖母谢氏、祖母邱氏几十年来的祈求变成现实。钟云舫祖父和父亲都是族内过继,“惟芬以呱呱者在床长育,故咸珍若拱壁……”钟云舫断乳后就和祖母邱氏同睡一床,他的冷暖燥湿之事全是祖母操持。钟云舫曾说:“芬也幼而恃失,长乃命乖。非祖母无以生,亦非祖母无以食……”后来钟云舫又添弟妹共四人,都由祖母扶养而成。
可在钟云舫13岁时,36岁的母亲柯氏去世,家中多遭劫数,多有丧事,全靠祖母邱氏支撑这个家。祖母患有中风,曾发病三次,后用四君子汤补脾,稍有康复。
祖母邱氏88岁时,时已38岁的钟云舫考虑到祖母得子(血抱之子)较迟,为了能使祖母看到自己的重孙媳妇,钟云舫决定为刚满18岁的长子钟德璋完婚,女方是阙家祠堂祠正、秀才阙采章的女儿。就在婚前当日,祖母邱氏发病,虽经抢救苏醒,但在8月15日正式结婚时她仍还模糊不清。晚上三更闹房,祖母突然清醒,并坐起在床。她叫来大家,向家人和亲戚讲述长孙钟云舫夫妇的孝顺之事。她说,我死后,要奉神命来保佑和酬应钟云舫。她还说,我20岁嫁到钟家,枯守十余年后得抱子,今天重孙已都娶妻,自己还活着,真是天意。她拿出一千文钱给重孙媳妇阙氏作为见面礼……不久,祖母邱氏因疾而终。
江津县衙将此事请旨于朝廷,钟云舫曾祖母谢氏与祖母邱氏均获朝廷下圣旨旌表。钟氏同立牌坊于江津县高牙场仙
池坝马家庄,又立总祠于佛图关和夹滩场,人称“一门双节”。光绪本和民国本《江津县志》对此事均有记载。
高牙场仙池坝马家庄钟氏“一门双节” 牌坊倒塌后,石料用于建高牙乡“先新公路”边的高牙胶水厂溪边的公路桥。
(流传地区:高牙、先锋、几江、支坪、夹滩等地)